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最近,米妈发现老一代沿袭下来的育儿误区可真不少:

“我妈总念叨我睫毛长是因为小时候她帮我剪过,现在她非要帮外孙女剪呢。”

“婆婆说刮眉毛、剪睫毛,宝宝长大后才能浓眉大眼。”

“想让宝宝白白嫩嫩,就用母乳擦脸。”

……

还在给娃“挖坑”?赶紧看看此文吧。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剪睫毛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关于剪睫毛,米妈想说以下3点:

1. 上下睫毛的作用是在宝宝眼睛前方形成一个保护屏障,遮挡灰尘、强光等;因此在新睫毛长出之前,失去屏障的眼睛很容易受到伤害。

2. 在剪睫毛的过程中,有可能刺激眼角膜,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若宝宝乱动或睡着的宝宝突然醒来,很容易误伤宝宝。

3. 很多宝宝出生时,毛发未发育完全、睫毛不明显,长大后就慢慢浓密了。况且,睫毛的长短、粗细主要由遗传基因、营养状况决定,与小时候有没有剪过睫毛毫无关联。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刮眉毛

同样,刮眉毛也不能使之变得浓密,婴幼儿皮肤娇嫩,若刮眉毛时不慎刮破皮肤,就很容易引发伤口感染,甚至由于眉毛根部受损,其位置和形态发生改变,形成八字眉、倒挂眉等。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宝宝的眉毛一般在3-6个月时会自动脱落,到2岁时逐渐成型,

爸妈们请静待花开,不要拔苗助长了。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捏鼻梁

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喜欢捏宝宝的鼻梁,这并不能使鼻子变得高挺,还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因为婴幼儿的鼻腔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娇嫩、血管丰富,经常捏鼻梁会影响呼吸、损伤粘膜血管,甚至引发感染。

其实,孩子的囟门在1-1.5岁时闭合,之后其面骨、鼻骨才开始加速生长,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后才发育成熟,我们要顺其自然,不要操之过急。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捋耳朵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米妈听很多老人建议多给孩子捋捋耳朵,甚至趁宝宝睡着时,用书等硬物夹在头部两侧,避免招风耳,使耳型更好看。其实这种做法不会对耳朵形状产生任何改变,婴幼儿耳部柔软,硬物挤压、过多触碰,还可能对听力有影响。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母乳擦脸

母乳是宝宝的最佳口粮,但不代表它适合涂抹、能美白,婴幼儿皮肤抵抗力较弱,母乳擦脸容易堵塞毛孔、汗腺口,使分泌受阻形成汗腺炎、毛囊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母乳,若变质后,还会产生细菌,损害宝宝娇嫩的皮肤。

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好用清水洗脸,护肤应选择婴儿专用的润肤露。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抠“乳痂”

有的父母或老人为了美观,常帮宝宝抠“乳痂”,要知道“乳痂”在婴儿中很常见,一般在出生几周后发生,并在几周或几月后消失,无需治疗,更不能用指甲抠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皮损及感染。我们可以用温和的婴儿洗发水给宝宝洗头、按摩头皮、保持干净。

米妈小课堂:剪睫毛、刮眉毛、捏鼻梁……别再给娃“挖坑”了!

自然生长

相貌也好,生长发育也罢,真的得顺其自然、慢慢来,盲目介入外力不仅不能帮助宝宝更快、更好地生长,还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健康。

我想除了每对染色体上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的等位基因外,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均衡的营养、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耐心地陪伴他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