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面对孩子奶声奶气地嚷嚷着“抱抱”,爸妈们大致有这3种反应:

1. 一拥入怀

2. 吐苦水:越来越重,这是要抱到何时?

3. 怕孩子不够独立:“每次出门都要抱抱,不然就在街头耍赖不肯回家。”

朋友的孩子10岁了,算是过来人,他说:“其实特别怀念,时光匆匆,一眨眼就抱不动娃了。”

米妈已经不记得自己小时候被抱到几岁了,但我记得那份温暖。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多项科学研究的结论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孩子需要每天进行皮肤间的接触才能更好的发育,尤其是婴幼儿期间,父母的爱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身体发育、皮肤健康、感官能力的提升等都有促进作用。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伦敦大学医学院曾做过一项“拥抱止痛”实验,59名婴幼儿在打针前,一半孩子给糖水喝,另一半被妈妈抱着。

结果是:有妈妈拥抱的孩子大脑测试对疼痛的反应要减弱很多,放松时间也更长;糖水只能转移注意力,而拥抱才能真正缓解疼痛。

很多人对童年的甜蜜回忆里就有躲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骑在爸爸的肩头、被高高举起又搂入怀中、玩爸爸短而密的胡渣……

“抱抱”给孩子厚重的安全感与无尽的爱,换彼此美好的念想,太值了。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有一种只有爸妈才懂的心酸,就是突然有一天,你抱不动这个曾经的“小人儿”了。

黄磊回忆起抱不动大女儿多多时面露伤感“抱她这事儿算是结束了”。

朋友告诉我:“原来孩子跑向我、要抱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需要他抱我,远胜于我抱他。”

一个6岁孩子的平均体重就在20kg以上,已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承受的重量了。

多年后,你一定会想念亲亲、抱抱、撒娇、逗乐的日子。

珍惜当下,别等抱不动了,空叹息。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孩子摔倒,想要抱抱;

孩子累了,想要抱抱;

孩子撒娇,想要抱抱;

……

“不勇敢”、“不独立”、“恃宠而骄”一个个念头在我们脑海里闪过,抱抱孩子,真的会把他宠坏吗?

其实,婴幼儿的世界很简单,没我们想得那么复杂。

每一个“抱抱”的背后,是对爱的诉求,感受到足够的爱与安全感后,他自然会慢慢从“自我中心化”转向外部世界。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浓浓的亲子之情,只有把亲密关系建立好了,才能谈正向引导。

时刻感受到爱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坚强、有力量的。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3岁的小男孩坐在地上哭闹不止、大发脾气,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走过去抱抱他,不一会儿,孩子就平复情绪,告诉妈妈事情的缘由了。

朋友的母亲去世了,她在医院崩溃大哭,女儿走上前,紧紧地抱着她,那一刻,她获得了莫大的慰藉。

有时候,拥抱比语言更有力。

不信?你试试用它解决问题、缓解情绪、加油鼓气吧。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虽然我们和孩子的亲密接触,会随着他的长大而减少,但拥抱总是可行的。

你知道吗?

拥抱会感染、会遗传。

米妈小时光: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它是我们与孩子之间有效、积极的情绪通道。

抱娃这事,且行且珍惜。

你抱出的是一种爱的习惯。

一个有内容的育儿号:优米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