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法国大选:要玛丽安娜还是玛丽娜?

法国大选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5月7日星期日,将诞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八任总统。当天恰巧是二战停战纪念日的前一天,法国人有一整天的假期来迎接新总统的到来。

72年前,走出战争的法国翻开新的一页,72年后,法国人又要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体制已经裂变,不再是传统的“左右互搏”,搬进总统府爱丽舍宫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政治代言人。

经过两周前第一轮投票的洗礼,复杂的局势已然明朗,两位得票领先的竞选者,马克龙和勒庞,一个中间派和一个极右翼,将决定法国未来五年的命运。

周三晚的电视辩论,让人想起了当年的德斯坦,密特朗和希拉克,但这一次坐在桌子两头的人,既不是执政的社会党代表,也没有戴高乐的传人,这可是共和国历史上头一遭。在这最后的“白刃战”中,谁能临场发挥神勇,凭借“金句”犀利一击,就有机会打掉对方的风头,争取到摇摆不定者的选票。从勒庞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以看出,她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然而在两个多小时的辩论中,勒庞并没能占到多少便宜,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上显得被动,只能利用捕风捉影的“离岸避税账户”,试图往马克龙身上抹黑,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粗暴的骂战”,《费加罗报》如此形容这场令人尴尬的电视辩论,马克龙和勒庞在政坛资历上半斤八两,具体到经济提振方案和税制改革、养老金、福利保障等话题,触及民众切身利益,却又上升不到决策高度。相比欧盟和外交这等宏观事物,反恐、移民才更贴近普通选民,马克龙和勒庞都明白,这是最后的拉票机会了。几个回合下来,马克龙的现场发挥更稳健,超六成的观众好感将巩固他的支持率优势,若按照目前的形势推断,法兰西很有可能诞生一位最年轻的总统。

根据4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数据,马克龙二轮对阵勒庞的选票结果,将是61%:39%,这个优势远大于奥朗德、萨科齐曾经的支持率。如今的乐观局面,并非来自于马克龙个人的积累,更多的是“反勒庞”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极右翼的危险,世人皆知,小勒庞再怎么“去妖魔化”,也无法斩断其父亲创办时的排外初衷,主流社会不得不再次联手,狙击这个会让法国更加保守,更加分裂的幽灵。

【评论】法国大选:要玛丽安娜还是玛丽娜?

如果说在大选第一轮,选民们还能在左、中、右、极左和极右十几个候选人中“感性的”挑选最爱的话,那此时只能回归“理性”。这就是法国独特的“两轮多数普选制”的保障:再给人民一次修正的机会,以防止最糟糕的状况发生。本周日的第二轮选举,对于许多法国人来说是确定而又无奈的选择,“要玛丽安娜,不要玛丽娜”(编者注:“玛丽安娜”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象征,而“玛丽娜”则是勒庞的名字),这条劳动节大游行中出现的标语,代表了法国人维护共和国传统的决心。所以,反勒庞是第一位的,“非左非右”的马克龙虽还不能让人信服,但至少不会让这个国家的马车走偏。更何况勒庞不是特朗普,哪怕她同样以反全球化的先锋自居,但极右翼的国民阵线终归是非主流,与共和党不在一个量级。

提起传统右派,一些老选民还对菲永恋恋不舍,若不是“空饷门”杀伤力太大,这位萨科齐时代的前总理,原本是最有希望登上总统宝座的。如今第一轮出局的菲永,不仅第一时间转向马克龙,还号召自己的19%选民也投票给他,不给勒庞任何机会。至于“老谋深算”的梅朗雄,这个从社会党中剥离的“托派”,迄今没有如此明确的表态,以至于他手上那19%的选民,成了第二轮中最主要的不定因素。而那些支持菲永的华裔,投票给梅朗雄的阿裔选民,极少可能转向勒庞,那简直是断了自己的生计,有多少极右翼支持者嘴上不说,心里都盼着用选票把他们赶出街区,赶出法国。

被迫做“二选一”是个艰难的决定,尤其当台上两人都不中意的情况下,有些法国选民会潇洒的抽身——周日大好的时光,与其昧着本意去投票,还不如“放空心情去钓鱼”。弃权(或白票)作为个人意愿可以理解,但从竞选的大局来看,非极右翼的选民弃权,得到便宜的只能是勒庞。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5年前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之所以出局,就是有很多左翼选民掉以轻心,想当然以为是左右派对峙,放弃了首轮投票,给老勒庞以可乘之机。

在今年的两轮投票之间,以《人道报》为代表的左翼媒体和工会组织就再次提醒法国人,“别忘了老勒庞的历史教训!”,“弃权就是投给勒庞半票!”。2002年正是在左右联手的大声疾呼之下,“宁愿选择骗子也不能选法西斯”,成功狙击了勒庞,如今的形势则更为复杂,消极的“双不”(既不投勒庞也不投马克龙)还是有风险的。国民阵线已经不再是那个靠反犹起家的“小党”,首轮21%的选票充分激发了基本盘,在玛丽娜·勒庞的包装下,绑定了“法国优先”的诱人口号,再加上无解的移民难题、堪忧的失业率和严峻的反恐形势,“恐惧的大祭司”足以蛊惑一部分对现状不满的法国人。

【评论】法国大选:要玛丽安娜还是玛丽娜?

再看马克龙,想要复制希拉克的压倒性纪录也很难,选民忠诚度不高,缺乏底层基础,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们对他施政能力的信心不足,甚至在对待恐怖主义的坚决度上,他还输勒庞一筹;第一轮胜选后的轻浮表现 ,也让人担心他太轻敌。虽然在竞选前提出了一揽子施政方略,但马克龙的资历还是太浅,让人怀疑他能否团结各方势力,建立并领导一个有效的新政府。

曾有幅漫画给马克龙背上书包,成了被“妈妈”牵着手的小学生,虽然这么嘲笑他的老妻是刻薄了些,但也折射出人们对其年轻和经验的担忧,只干了一届的萨科齐和奥朗德就是先例。为此,这位左翼政府出道,自带精英光环的银行家,正在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试图吸引更多的传统左、右派大佬,加盟到他新组的“前进党”中,壮大所谓中间派的势力。马克龙已向前总理瓦尔斯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跳槽”到自己这儿来,这种姿态就是为了提前增加选民的信心,后面还有范围更广的立法选举,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左右翼的温和派能走到一起,弥合两极的分裂趋势。

“当上总统”不等于“当好总统”,奥朗德就生生把自己和执政党“作死”了,阿蒙那可怜的6%选票无足轻重,五年前社会党大获全胜时,何曾想到会落到分崩离析的局面,这都是马克龙面前血的教训。奥朗德在执政后期急速“右转”,马克龙又何尝不是在“偷菲永的政策”,现在许诺得再好都没有用,如今法国的困境,需要的不是一位左右逢源的经济部长,而是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本文作者董铭是专栏作家、驻外记者、影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