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熱血染運河——救國圖存的民族氣節

抗日時期,侵華日軍在進佔蘇北期間,遇到了新四軍和游擊隊頑強抵抗,幾年間在運河畔上演了大大小小數百次伏擊戰和遭遇戰。此時,京杭大運河不僅是抗日軍民秘密運送物資的生命線,也無奈的成為日偽軍運送物資的交通線,小小的運河上演著無數榮耀和屈辱的雙面人生,不過幸運的是,熟悉運河水文地貌的軍民,用華夏熱血成功的守護了運河的民族榮耀。

據史料記載,1942年,由於日偽在運河線的活躍,以及大多蘇北區域淪為敵佔區,此時曾繁華一時釀酒古鎮洋河也變得岌岌可危,更因為民國時期的特殊地位,招致數次日偽突擊搶掠,在這民族圖存的存亡之際,洋河的酒坊偷偷把剩下的釀酒用糧秘密轉送給革命根據地的抗日軍民,因此還被軍民稱為“氣節酒”。

華夏熱血染運河——救國圖存的民族氣節

(氣節酒)

1943年秋天,抗日名將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在泗南縣(今泗洪縣)大柳巷參加醫務會議,堅定了根據地軍民的抗日決心同時,私下老百姓瞭解到蘇北的新四軍因為戰事吃緊,日本人封鎖洪澤湖區,新四軍醫藥匱乏,甚至醫用酒精都不夠用。於是蘇北地區的雙溝鎮以及洋河鎮上的一些酒坊,把偷藏的燒酒拿出來想方設法送到地戰地醫院去,從而及時救治傷員。尤其洋河,要突破日偽的部分封鎖,在晚上冒險沿著運河到下游的泗陽淮陰交界的運河三岔口,再轉河道,進入洪澤湖才能把酒送到新四軍的戰地醫院。

轉而到了1945年,抗戰即將勝利時,“氣節酒”也成了慶功酒。是年7月,新四軍的馬振藻帶領部隊向蘇北地區的日寇發起總攻,大獲全勝,進城時鞭炮喧天,老百姓紛紛夾道歡迎,在慶祝勝利大會上,喝的慶功酒就是洋河酒。

如今,數里外的煙墩上渡口,逐漸在運河奔騰水聲中被人們遺忘,而洋河鎮上的洋河酒廠卻演繹除了另一番精彩。建國後,在羅氏糟坊、全泰糟坊、聚泰糟坊等十幾家糟坊基礎上,建立的國營洋河酒廠。

將歷史中點綴在運河上源遠流長的洋河酒,帶到了現代,飄香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