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如何與葡萄酒搭配?

食文化由於地理位置、氣候、物產的不同,在不同地域有其各異的風格。作為文明古國,中國的飲食與烹調技藝是其人文於生活中最真實的反映。相對於舶來的西餐對食材、擺設及色澤的強調,中餐對刀工、火候和調味有更為精細的要求,這也是中國人細膩,含蓄性格的體現。

因此,中國人喝酒的時候,必須要吃點什麼以佐歡——這就是下酒菜,喝酒沒有下酒菜不能成席,不夠地道。如今越來越多的西方飲食文化逐漸沁潤到中國文化中,而作為西方文化代表之一的葡萄酒,又將如何與傳統的中餐演繹出一道美好的姻緣呢?

以白葡萄酒配白肉和海鮮,紅葡萄酒配深色和肉類為基礎,參考味道之間的協調關係——請記住以下三點:鹹味會增強酒的苦味;酸味會襯托出酒裡的甜味;而腥味和辣味則可以中和酒的酸味。最後根據酒的口感與不同地域的菜品來選出最滿意的搭配。無論是成為相酒的伯樂,還是亂點鴛鴦譜,過程都是其樂無窮的。

中餐如何與葡萄酒搭配?

紅燒肉流行於大江南北,因此今天以這道家常菜作為配酒的入門。諸多紅葡萄酒競爭者中首推黑比諾(Pinot Noir),因為黑比諾的單寧柔和,果香優雅,酸度適中。黑比諾清新的酸度與醬油的鮮度相遇,會激發出紅燒肉原有的甘甜;柔和的單寧使得肉的紋理更為清晰,並且化解肉中的油膩;野生櫻桃和莓子的清香可以提出肉中的香味,所以二者是妙不可言的一對。

和熱情奔放的紅酒相對,低調的白葡萄酒其實與中國菜更有緣分。所謂物以類聚,白酒的夥伴通常都是隨和而淡泊的。以白切雞和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為例,圓潤的口感正好配合雞肉的柔滑,調味的蔥香和熱帶果香互相增強,把你帶入豐收的果園。而中國南方的海鮮佳餚和低調的賽美蓉(Semillon)更是絕配,適當的酸度可以去除海鮮的腥味,辛香和清新的口感能夠提出鮮味,促進食慾。而來自德國的清新雷司令(Resiling)更是能夠去除炒麵、春捲等傳統中國美食的油膩,可謂最佳搭檔。另外,個人覺得,口感略甜清香型白葡萄酒與中國的饅頭、窩窩頭等麵食也有不錯的姻緣。如果說紅酒和中國菜的搭配是一場亢奮的遊戲,那麼與白酒的搭配則是更為優雅而隨意。

再來說說甜酒和利口酒,雖然這一類低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有著濃郁果香的餐後甜酒還未被中國人廣泛接受,但個人覺得,甜酒比紅葡萄酒更容易與中國菜搭配。就拿葡萄牙的波特酒(Port)來說,無論與傳統的中國甜食、還是甜膩的上海菜都能輕而易舉的撮成一段姻緣。如果是夏天,可以在波特酒里加一些冰塊再喝,不僅能降低了酒精的濃度,冰鎮甜美的口感會讓你忘記是在喝酒。

最後說一句,許多中國菜與紅葡萄酒較難搭配,原因是中國菜裡過多的味精——這是葡萄酒的殺手。所以,較為清淡的江南或廣東菜系,以及較為甜膩的上海菜,或者是經過改良的四川菜,會更容易找到合適的葡萄酒伴侶。總體來說,白葡萄酒比紅葡萄酒更適合與中國菜搭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