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員應注意克服的一些錯誤認識

資料員整理的資料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資料員對某些事情或問題的認識,並且認識的程度不同,採取的方法也有差異,資料的質量就有了很大差別。以下是資料員尤其是新上任的資料員最容易出現的十個錯誤認識,資料員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正確認識,避免錯誤,以便在資料的收集整理中能夠事半功倍。

1. 認為在施工過程中根本不用編制目錄,竣工時再突擊就是了。錯!那效果一定不會太好,當發現未收集的資料時,再補都難。

資料目錄應隨著施工進度隨收集資料隨編寫,以免資料丟失,資料目錄填寫的及時與否和是否細緻完善,從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資料的編制質量,如資料目錄與頁碼是否和資料內容向對應等。另外,資料目錄也是在工程評優中進行資料檢查中的一項主要內容。

2. 認為給甲方編制(合同未要求)移交城建檔案館的資料,不用去爭取,甲方也會依據有關文件主動付資料費。錯!你等去吧,往往是音信皆無。

給甲方整理移交檔案館的資料,按有關規定甲方應付相應的資料編制費用,有的甲方把這項工作寫在了合同中,施工單位無償給甲方編制。有的甲方口頭要求我方幫助編制,我方為了搞好與甲方的關係,工程又不大,往往就不計較資料編制費了。除此之外,我方應儘量爭取。

3. 認為自己做的用於移交城建檔案館的資料,可以順利一次性移交。錯!往往你要返回重新修改,除非你移交過很多次。

資料員在幫助建設單位移交檔案資料時,要做好修改的準備。在對城建檔案館的資料移交中很多工程資料是不能一次性移交的,因為城建檔案館接收人員大多會給你提出一些資料問題,讓你回去修改,因此資料員要留出時間上的安排,最好提前移交,留出整改時間。

4. 認為收集的技術交底都是有關技術人員親自寫的,內容或格式根本不用查看,肯定沒什麼問題。錯!也許你稍微留意差看,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

有的技術人員為了省事,就其他工地的技術交底複製過來,在以往的檢查中發現,有的甚至連工程名稱都沒有改;有的依據的是過時的工藝標準,如技術交底中出現“保證項目,允許偏差”等舊工藝標準或舊規範用詞。

5. 認為材料員送來的合格證原件或複印件,都有紅(公)章、原件存放單位、抄件人、時間,內容肯定沒什麼問題。錯!你在細看後有可能發現許多問題。

有的供貨單位為了減少開支或應付用貨單位,該做的檢驗沒有做,用假的合格證或檢驗報告。假的總歸是假的,細緻查看還是可以發現問題的。

6. 認為收集來的資料都經過了監理簽字,肯定沒什麼問題,收入資料盒就是了。錯!事實可能讓你很失望。

不是所有的監理都那麼對資料細緻查看,尤其是和相互關係處的比較好的,監理往往對資料不加細看就簽字,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很多經過監理簽名的資料,檢查時才發現資料的填寫是不合格的。

7.認為分包單位的資料並不需要過多幹預,反正要通過監理報驗,不會差到那裡去。錯!其結果可能讓你慘不忍睹。

一般分包單位的資料員聘任的都是短期資料員,有的連上崗證都沒有,再加上粗心的監理,資料的質量是狠難保證的。因此總包資料員必須經常對分包單位的資料進行查看、監督和指導。加強過程管理措施,以免到了竣工時才發現資料問題嚴重,就很被動了。

8.認為分包單位的資料即使不用去管理,分包單位的資料員也會來請教的。錯!他們有可能根本不會理你。

在實際工作檢查中,發現分包單位的資料員能及時虛心請教總包資料員的,往往還不到一半,有的甚至就沒把總包資料員放在眼裡,不是所有分包資料員都是那麼好管理,更不是所有分包資料員都能主動找總包資料員請教。因此總包資料員必須主動和分包資料員進行接觸,指導分包資料員正確整理和收集資料,把資料錯誤消滅在施工過程之中。

9.認為分包單位的資料用不著經常查看,到移交時發現不合格讓他們再改就是了。錯!你可能連人都找不齊,自己改去吧。

往年發現有的分包資料員一到工程竣工就被辭退,留下的資料錯誤百出,再去找分包資料員已經找不著了。有的工程面積比較大的工程,在分包單位移交資料時才發現大量錯誤,但已沒有充足的整改時間了,只好倉促突擊,最終資料還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給以後的資料查閱、工程維修參考和應對工程質量的訴訟留下隱患。一些工程質量的訴訟,就是因為拿不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資料而導致敗訴。

10.認為分包單位的方案,也經過了分包單位的審批,不會有什麼問題。錯!當你翻開前幾頁,就可能發現方案使用的依據中列出的一個個規範,有的早已作廢了。

很多分包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方案,存在抄襲、複製現象,內容是舊的,依據的規範也有不少是作廢的,無法指導施工。有的分包單位資料編制和實際操作是分離的,施工操作人員不知道方案或交底中寫的什麼,完全根據經驗施工的現象相當普遍。總包資料員必須多加註意分包單位的施組和施工方案的有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