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傑,偏遇薄情帝王,歷史公正,終名垂千古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雖然皇帝是一國之主。但是,如果他想統治好這個國家,離不開賢人的幫助。所以,有些明君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到這些賢人。有的國君英明,賢臣也忠誠於國家,所以,

那個朝代就會繁榮昌盛。有的而國君昏庸,雖然大臣賢能,國家也會走下坡路,甚至走向滅亡。

也許人的命運,生來就是被安排好的。有的人,出生就是皇帝命,將來有國家大統讓他去繼承,不論他的能力是否是一流的。也有的人,心懷國家,但是,他終究是個臣子的命。有的人,會自命不凡,自認為自己有一些權利和能力,就想篡謀皇位。也有的,雖然知道自己有能力力挽狂瀾,但是,還是安於臣子的本分,護守江山社稷。有這麼一個大人才,他不為皇帝著想,而只為江山社稷著想,只為天下老百姓著想。所以,他活出了偉大的一生。無奈,他遇到了薄情的帝王,最終含冤而死。他就是,我們明朝的一位宰相,于謙。

卓越人傑,偏遇薄情帝王,歷史公正,終名垂千古

他出生在人才傑出,地有靈氣的杭州。他的祖上都是當官的人。到他父親這一輩,變成了老百姓,隱居深山。他父親雖然很有才能,但是,他已經看到了官場上的腐敗,所以,不願意讓自己置身於那個環境之中。所以,他就沒有走上仕途,而是,選擇回到了鄉下,隱居村落。于謙也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他小時候的偶像是文天祥,所以,在他在他書房的牆壁上,一直掛著文天祥的畫像,用它來激勵自己。因此,他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

在他小時候,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一天,他在大門外邊玩。過來了一個老和尚,老和尚看到他之後,臉上表現出驚訝的表情。老和尚說,這個小孩看面相很有富貴相,是個宰相的命,並且,將來能救國家於危難之時,是個力攬狂瀾的人物。他的父母聽到這之後,沒有表現出多少驚喜。他們只是想讓他長大之後,能夠過平凡幸福的生活,沒想著讓他出人頭地。所以,平時他們教育于謙的時候,也就是在詩書禮儀等方面教導他。所以,他很小就表現出了很好的文學天賦,能隨意的對出工整的詩句,文章也文思流暢、觀點獨特。

卓越人傑,偏遇薄情帝王,歷史公正,終名垂千古

有時候,命運是註定好的。最後,他真的像那個和尚說的一樣,當上了明朝的宰相。因為,他心胸寬廣,心懷天下的老百姓。他把天下蒼生的安危放在自己的心裡,所以,做了很多善事。他的善名也廣為流傳,其中,讓他歷史留名的事是北京保衛戰。

這要從一場戰役,土木堡之戰說起。這場戰役是當時的皇帝明英宗親自率領部隊去戰爭的。因為,他年輕氣盛,實戰經驗不多,所以戰敗了。精良部隊全部覆滅,皇帝也被敵人俘虜去了。消息傳回了北京城,後宮中的女人哭成一片。大臣們看到這種情形,他們不但沒想著怎麼拯救國家,而是,都想著怎麼才能逃跑,才不會被敵人俘虜而去。他們爭著設計了,好幾條逃跑路線,有的說往南跑,有的說往北跑。甚至,有的大臣當即回到家收拾東西,要捲鋪蓋卷兒走人。大街上,所有的店鋪都關門大吉,到處是到處是要逃跑的老百姓。

這時候,有個人站出來了,他就是當時的宰相於謙。他訓斥了那些準備逃走的大臣,還說哪裡都不許去,都必須留在北京。並且,囑咐城門也不許打開,要留住那些老百姓。然後,他領兵,保衛好了北京,力挽狂瀾,穩住了明朝的大江山。讓明朝沒有起內訌,所以,明朝又接著持續了將近200年。

卓越人傑,偏遇薄情帝王,歷史公正,終名垂千古

他的這個舉動,老百姓都銘記在心,認為他是挽救國家的大功臣。但是,他卻遇到了最薄情的皇帝。他的才能,讓其他大臣嫉妒不已,他們老是尋找機會,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最終,明英宗聽從奸臣的攪舌根,而最終下令殺掉了于謙。

不但把他殺死了,還對他全滿門抄斬。當官兵們去他家搜索贓物的時候,才發現,他府上根本沒有餘財。然後,又到了他的第二座府邸,撬開了門鎖。在裡面,除了發現幾張皇帝賜予的牌匾之外,仍是沒有什麼貴重的財物。

卓越人傑,偏遇薄情帝王,歷史公正,終名垂千古

這正應了他寫的詩句,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真的是一個大丈夫、大英雄,他的心中只有江山社稷,只有天下的老百姓,唯獨沒有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