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悲哀,无楼的盼上楼,有楼就很快乐?未必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房价数据显示,港岛、九龙、新界私人住房均价在169,059港币一平,而今年香港人的工资中位数也就是16,800港币/月,一年收入差不多也就是20万港币。也就是说工作一年差不多可以买一平米的单位,大家看了是不是觉得要是在香港生活,一定都快绝望得想死掉,就简单的如果只是仅仅想买个30平米的房子,就差不多已经老了。想想都悲哀。

香港人的悲哀,无楼的盼上楼,有楼就很快乐?未必

在香港有句话这样说的“住公屋就是人生赢家”,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和年轻人来说,等公屋上楼就是一生的梦想。

香港人的悲哀,无楼的盼上楼,有楼就很快乐?未必

阿聪,今年28岁,在香港做IT,工作6年多,月薪却一直维持在11,540港币以下。理由很简单他就是为了等公屋,想要有属于自己的楼。都说年轻人要有梦想,理想。阿聪最大梦想就是等公屋上楼,他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轮候公屋。为了符合公屋的入息标准,阿聪主动向老板申请不加薪、不升职,毕业几年他的同事,同学都事业有成,唯独阿聪原地踏步。他说你们收入高也是为了买楼,而我这样等也是可以有屋住。他觉得用毕生积蓄买房,根本用血汗钱买罪受,所以情愿降薪也要等公屋。阿聪对自己的决定不感到后悔,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一满18岁就立马申请公屋,他的一个朋友刚满18岁就开始申请,26岁已排到了上楼。而如今,公屋轮候时间一年长过一年,他不知道自己还要轮候到多久才是个头。

香港人的悲哀,无楼的盼上楼,有楼就很快乐?未必


而同样28岁的RT则比较幸运,靠着父母支助,不到30岁就成功成为业主,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RT

香港人的悲哀,无楼的盼上楼,有楼就很快乐?未必

是个年轻有为的物理治疗师,在他的行业里面已经算是姣姣者了,月入4万。在去年靠着父母在荃湾买了一个近千万的三房新楼单位,由父母帮其支付首期款。在别人的眼中,他已经是别人眼中羡慕的“金龟”。年轻,单身,住豪宅,有自己成功的事业。可是RT自己并不感觉到快乐。原因很简单,也是因为房子。为何?有楼还不快乐, RT说自从供楼以后,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所有生活费用加供楼的支出已占收入9成,每月只剩下3,000多港币,能快乐吗?他自己戏称也是“我係买完楼之后就食屎!”。按他如今的经济状况来讲,供30年楼,供到58岁,退休前只有2年的时间来存钱养老,那以后老了可怎么办

香港人的悲哀,无楼的盼上楼,有楼就很快乐?未必

RT最爱的业余生活就是和乐队朋友一起弹吉他,创作音乐,为了供楼,也放弃了很多音乐方面的投入。他说“每天我回到家里,并没有感觉到快乐,快乐并不是这层楼可以给我的,和我在音乐上获得的开心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把人生的目标放在物业上,我觉得太物质化。人活着每天工作如果只是为了买楼,供楼,我觉得工作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人生也失去了意义 ,在年轻时候应该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年老时才不会感到后悔。”

香港人的悲哀,无楼的盼上楼,有楼就很快乐?未必

在香港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年轻人,每天为了楼市场苦憋的挣扎着,无楼的不幸福,有楼的也不幸福,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呢?答案或许只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