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众妙之门


打开众妙之门


> 嘎德,《红太阳》(Red Sun),2018年

在这场展览的策划在三年前就已近开始,以探索和展现当今社会的“心灵殿堂”为初心,整个展览也处处体现出了这一用心。“Temple”源自拉丁语有圣殿之意,是指为宗教或精神仪式、祈祷、牺牲等活动保留的结构,多用于宗教。这次展览的英文标题“Mind Temple”则更多的突出了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神圣性,展厅参照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建筑结构设计,与分布于其中的展品一起构成了这一“精神殿堂”。而主题中与“Mind Temple”相对应的中文标题“众妙之门”并不是对英文标题的释义,而是因为“Temple——殿堂”也被称为中国的“庙”,策展人取其谐音“妙”字,然后取用了中国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用语。“众妙之门”很巧妙的暗示精神世界的玄奥,同时也点明这个展览所汇集的来自国内外22位艺术家的25件/组作品的精神魅力,每一个作品都是打开艺术家世界的探索之门,同时也是观众走进自己的心灵之门。


打开众妙之门


> 林嘉澎,《时间停止》(Stopping Time),2018年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获得多重艺术体验,当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韩国艺术家李二男的《重生光》,他的作品展现了非常神奇的一幕,在产生于十四世纪的世纪著名雕塑《圣母怜子》中,躺在圣母玛利亚怀里的耶稣,在光的照射下,飞向天空,光的力量成为耶稣基督复活的见证,光也在此时具有了超越照亮黑暗的意义,同时具有重生的力量,升入空中的基督也加深了展览空间所具有的“圣殿”气息。


打开众妙之门


> 李磊,《三千大千骷髅》,雕塑,2016年

相邻的中国西藏艺术家嘎德的作品《红太阳》则是将无数的、材质各异的佛珠缝制在手工牦牛绒布上。佛珠是藏人与信仰联结,是心灵与佛沟通的媒介,牦牛绒布则与藏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交融汇聚在一起,承载着藏人的祈愿和期盼,也凝结着藏人的苦痛与欢喜,这种信仰的力量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一点点散发出来。

在《红太阳》另一边,意大利艺术家欧立仁的作品 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一排肃穆而立的五个极简人像,在光下,沉寂而又充满力量,产出一种纯洁神圣的气氛。于此相对的作品是艺术家严培明绘制的五张母亲的肖像,这是艺术家为刚刚去世不久的母亲所绘,直面人生最重要的人,去思考生、死和爱,震撼人心。


打开众妙之门


> 《人类的洗礼》(Human Baptisms),2018年


打开众妙之门


> 石至莹,《圆光》( Halo),2018年

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和应用是展览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在展厅中可以看到多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它们的出现让展览变得与众不同,机器人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并可以摆出讲解员的姿势对附近的作品进行讲解,甚至可以“唱歌”和“跳舞”,它的出现让展览空间和观展体验变得“不一样”。当然,引人注目的还是艺术家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对话。


打开众妙之门


> 费云飞,《无岸之河》,2018年

在当代书法家王冬龄的创作过程中,全程可以看到两个机器人真在认真的“观看学习”,人工智能是目前非常热门的科学技术领域,同时也是可能对人类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在这里通过展示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关系的话题,不免引起人们对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思考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在二楼展厅,每个整点时间都会“举行”由398个机器人共同完成的“舞蹈表演”则更是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力量直观的展现出来。展览中对科学的展示不仅体现于人工智能,还有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可由科学实现的假想,比如长谷川爱的作品《我想生一只海豚》,作品讲述了通过科学技术让人类为濒危物种代孕,以此引发对生命所有权和生命本身的思考。

展览还融入了多种的体验方式,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体验形式,不仅可以通过“看”和“听”两种方式体验展览,还可以“进入”到作品里面,进行沉浸式的体验。杨青青的《梦的穿越——不见的翅膀》空间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使观众可以进入到她的梦境中去。在一间单独的展厅中,随着在房间床边的台灯熄灭,整个房间陷入黑暗,随后渐渐开始出现一些难以辨别的声音,一些零碎的画面出现在四周的黑暗中,被围绕在里面,就像在旁观艺术家的梦境一样,不可思议。


打开众妙之门


> Marina Nunez,《漫游天堂》(Cielo Errante,Wandering Heaven),2017年

黑暗的环境对于影现作品的展示更能提高观者对作品的体验,尤其是面对比尔·维奥拉的作品《归来》,就像一次灵魂之间的对话。作品呈现了对于佊岸的设想:黑暗中,一位女子缓缓走向生死之间的边界,她挣扎着跨越走向新生,然而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她的欢喜,反而充满了悲伤,因为“新生”之后等待她的是又一次轮回,她回望之后,再次回到了无边的黑暗中。沉浸在黑暗的房间内,隔绝了与外在的联系,这种体会直至心灵。


打开众妙之门


> Marina Nunez,《五号幻象》(Phantasma (5)),2017年

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展览,而是通过展览联结了与人类有关的诸多方面的文明探索。在这些探索中,即有艺术的、宗教的、人性的精神探索,也有技术的、伦理的、人类未来的存在的探索,同时也有对内心的和灵魂世界的探索,而这种探索也恰恰是人类自身的伟大精神的体现。展览中还有一些其它的作品,这些作品在策展人的安排下共同组成了这个展览。其中每个作品都能呈现出一个创作者独特的思考和视角,使观众得到不同的体验,并且其中有15件作品是专为本次展览进行的艺术创作,使作品与主题之间得到很好的契合。


打开众妙之门


> 李二男,《重生光》(Born again Light),2018年

当然了,这么多极具精神“能量”的作品出现在同一个展厅时,不免会有“难以消化”之感。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精神诉求,有的是从宇宙的或者宗教的层面进行探索,有的是从艺术家个人的生活体验中进行探索,虽然展览尽量努力保证每一个作品的独立性,为一些作品单独设置一个展厅,但是在观赏体验过程中,作品与作品之间所产生的影响,依然无法完全避免,所以在欣赏时难免会有“饱胀”感。不过假如要是你有足够的时间,多去几次,每一次选择几件作品去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或许会好一点。这就像展览主题“众妙之门”所暗示的一样,这个展览不仅仅只有一扇“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