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耗油量大,作戰半徑短,現在的技術能開發出電動坦克或者核動力坦克嗎?

王麟禹62247427


電動現在的技術是不可能的,中國99系列坦克重量在51-58噸間,、美國的M1系列主戰坦克重量在63-70噸。俄國的T-80重量為46噸,就一些輕型坦克也在30噸左右,試想要驅動這些坦克需要多大的功率,現在的技術是完全不可能的。現在的汽車純電動的技術都不太成熟,關鍵是電池技術達不到要求,不用說是坦克了。至於說核動力,就20年內沒可能,除非把反應堆製造的忒小,解決了核輻射等一系列的問題。不過現在由於直升機的反坦克能力太強。我想不迴向這方面發展的,發展也是空中堡壘。




碧綠的樹林


核動力坦克美國早就搞出來了,但是不能用,因為坦克成員會被坦克自身的核輻射搞死,而且這玩意目標太大,被擊中就有可能造成核汙染,敵人沒打到先把自己折騰的差不多了。



美國VT-8核動力坦克





就現在科技而言核動力與電動力坦克都可以造出來,問題是核動力坦克不像核導彈、核潛艇、核動力航母這樣,基本作為一個大型戰略武器來衡量。即便現在技術成熟,開著核動力坦克到處跑不用來回加油了,但是這種“易損”裝備馱著核反應堆到處跑,被擊毀了那附近的環境就完了,成無人區了。這樣打幾次仗也就不用打下去了,人類都沒地方生存了,還打個屁啊,這是明顯弊大於利的設計。



再說電動力坦克,就目前沒有很好的蓄電池材料來看也不會出現。我們常見的手機和電動汽車所用的鋰電池民用還湊合,要是給喝油費電大戶坦克裝上鋰電池估計能保證原作戰半徑的三分之一都夠嗆,而且鋰電池的造價也一點都不便宜,而且再怎麼說加油也比快速充電也快,供油車可以開著到處跑,那電動坦克沒電了怎麼辦。

電動汽車所用的鋰電池



未來如果發現新的蓄電池材料那完全可以考慮,比如一塊半平米的蓄電池充滿了電,就可以讓一輛出戰坦克出去跑一天都沒問題,那樣的話各國肯定會開始對坦克進行“油改電”升級。

當然這個問題到了以後就敢保證會出現什麼情況了



軍武奇兵


具有實戰意義的電動坦克和核動力坦克在目前的技術很難達到,未來估計也不會大力發展。



這兩種動力坦克雖然優勢明顯但是都有很大的缺陷。咱們分別來講解一下:

電動坦克:

先來看看電動汽車的發展,什麼電動轎車、電動大巴、甚至電動大卡車都不在話下。深圳電動公交都已經普及了!特斯拉旗下純電動重型卡車Semi,最大載重36噸,空載0到96KM/S僅需5秒,負載36噸時加速只需20秒,這一型重型卡車在19年就會量產。相比於傳統汽車,電動發動機能源轉化率要更高,噪音更小。按理說電動重型卡車都出來了,電動坦克應該也會不遠了,但是實際上卻沒有電動坦克,這是什麼原因?

拿比亞迪的E6電動轎車為例,車重大概2.4噸,電池有700多公斤,續航400公里。再來看看德國的豹2A7主戰坦克,全重67噸,最大行程550公里,越野最大速度55KM/h。要想推動這款坦克電池得多大,按照E6的比例,電動豹2坦克電池得19噸重,這是什麼概念。而且蓄電池爆炸威力很大,見過電動車的電池爆炸嗎?瞬間燃起大火!這19噸的電池在戰場上被引爆了,那個爆炸威力就把自己戰友炸沒了。再說了在戰場上你去哪裡給坦克充電!電動坦克蓄電池體積大、危險、還沒地充電,所以電動坦克不現實。

核動力坦克: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冷戰催生出了很多軍事黑科技。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就研製出了TV—8核動力坦克,行程可達幾千公里。



這款坦克採用了微型核反應堆。

為了防止車載成員被核輻射,坦克內部裝備了閉路電視系統。成員、武器、動力系統都被放到了炮塔裡面,結果炮塔重25噸,地盤僅10噸重,頭重腳輕重心不穩。與傳統坦克相比沒有任何優勢,而且頭大,導致目標也大。一旦被擊中,核輻射後果難以想象。你可以想象一下,全國部署幾千輛坦克,這就是幾千個核反應堆,這可不像核電站防護措施那麼多。戰爭時期,成片的核動力坦克被擊毀,那個核輻射,人類還能生存嗎?所以核動力坦克不切實際。



純電動坦克跟核動力坦克技術在現在都不成熟,而且缺陷非常明顯,未來社會應該不會發展。


鐵血步兵1927


開發出來有什麼用啊?

首先核動力不是萬能,核動力在軍事上的體現絕不單是無限航程和減少維護時間,而是相對來說提高作戰效能和縮減動力系統體積。


▲以核動力航母來說,其與常規動力航母最大的區別不是其近乎無限的航程,而是其巨大的作戰效能提高,因為航母核動力系統相對常規動力的蒸汽輪機/燃氣輪機來說,其有巨大的體積優勢,核動力不僅自身體積較小還可以省去航母自身的重油的裝載,這樣就可以節省出空間存放更多的航空燃油和彈藥,所以相對常規動力航母來說核動力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更強。

而坦克那屁大點的地方,即使用小型核動力又能省出什麼來?而且坦克又容易戰損,上核動力的話,坦克遭受襲擊動力系統也容易受損,那樣即使不爆炸也是個大型髒彈,這誰受的了!


▲其實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那個“核熱潮”時期就整過核動力坦克,但問題在於是無論克萊斯勒的TV-8還是美國陸軍的R-32,都有兩個問題解決不了,一個就是坦克本身的安全防護問題;易損是免不了的,但是核動力系統易損這誰也承受不了。再一個產量的問題,坦克不是航母,真打起世界大戰來一型坦克都是數萬的產量,什麼東西一多問題自然也就多了,核動力坦克也是如此,萬一生產到一半突然爆炸兩個該怎麼辦?

同時核動力坦克的作戰效能距離常規柴油機坦克又沒有巨大的差別,所以自然核動力坦克也就涼了。

而全電系統說實話現在還不成熟,很多汽車廠商比如特斯拉或者BYD這種,儘管宣傳很美好,但是真和燃油動力相比還是有劣勢,尤其是續航里程100%有水份,而且現在坦克普遍50-60噸的巨大重量也不是現在蓄電池技術可以解決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上就已經出現全電坦克的概念了,英、美、法等國很早就已經展開全電坦克的概念研究,但是在目前技術條件下,無論是電池容量、體積、重量、整體制造成本等原因,都不支持全電坦克的應用。

同時,要值得注意的是,想要讓全電坦克徹底實用化,光解決技術問題還不行,還需要有相配套的基礎設施,說的直白一點,坦克用柴油機隨便去個加油站都可以補給,用電動機的話坦克想充電得排2裡地!


軍事小科普


很榮幸收到邀請,華夏軍和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有著"陸戰之王"美譽的坦克從一戰至今各個有能力的軍事強國從未停止過對它的研究。在近百年的坦克發展史中,以人類所能運用的技術手段裡,核動力裝置坦克最為人津津樂道,也曾是軍事大國夢寐以求的超級武器。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雖然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會爆發大規模集團作戰的場景,但以現有的技術體系及世界範圍內衝突問題的發源地來看,坦克仍將是當事國及幕後國家的必備制勝武器。

我國99A2主戰坦克

早在冷戰前期,美國人便提出了一款核動力坦克的概念,這就是當時大名鼎鼎的VT-8核動力坦克項目。其具體設想及性能指標我們不在一一贅述,單講其放棄計劃的某些方面。

VT-8核動力坦克模型

首先:受限於當時的技術能力,核反應堆小型化是一項難以解決的問題。畢竟核反應裝置不像其他動力設備,它需要諸多輔助裝置。比如防輻射裝置、反應堆冷卻裝置等。因為坦克平臺不可能做的太大,否則其複雜戰場的機動能力便會大打折扣。其次:防護方面。事實上無論給其加裝再好的防護裝甲,也不可能使其能夠抵禦所有形式的打擊。這樣以來,一旦核反應裝置破損,那麼其所到之處所有生物都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一種小型核反應堆剖切示意圖

時至今日,上述問題仍然是這一設想難以克服的障礙。華夏軍認為在能夠想象的時間範圍內,核動力坦克依然只是一種設想般的存在。

問題還提到了電動坦克的設想。在此僅闡述個人看法。我們知道,坦克的作戰環境一般都比較惡劣,而作為動力源的電池一般都比較嬌貴,經不起高溫或者較大的顛簸,更不要說來自反坦克武器的沉重打擊,否則極易引發爆炸或起火。一旦遭此情景,那麼與之相關聯的電氣設備將面臨癱瘓甚至整車趴窩報廢。事實上,這也是一處最為關鍵的問題。而內燃機則不同,一般不會出此問題,除非整車遭受了滅頂之災。另外一點,即便解決電池高能量密度及移動儲能電站的問題,充電時間也是決不能忽視的,現在來看大型動力電池動輒數小時的充電時間放在戰場上是個絕對不能容忍的問題。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短短几分鐘都有可能決定戰爭的勝負。這也是暫時無法克服的一點。


某型動力電池示意圖

所以無論是核動力坦克或者電動坦克,本人看來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太可能踏入戰場。

以上僅代表一家之言,如有紕漏,歡迎指正。


華夏軍影


想多了,無論是電動坦克還是核動力坦克都不適合戰場,兩者的缺陷都太大太明顯了!

首先說核動力坦克,想象都可怕,不需要敵人來消滅就可能把自己的部隊給一鍋端了,部隊行進過程中隨時跟著幾顆小型核彈(髒彈),敵方飛機不會瘋狂來轟炸你?在打的損失只要你有一輛坦克被幹掉可能幹掉的是一支部隊,以小博大誰都願意來找你幹!即使發射戰斧來打核動力坦克也划算!

再說電動坦克,先不說電動坦克續航力問題,當需要打仗的時候,你是否給你的長官回答一句:“等等,我還得為我的坦克充充電!”加油只需要幾分鐘的事情,但是你充電可能就是一天,即使是“充電5分鐘,工作兩小時”也不夠用不是!


狼煙火燎


憑現在的技術,開發出電動坦克和核動力坦克完全沒有問題,也就是說,技術上可以實現,但是,不實用,沒幾個國家敢用。

美國的核動力航母全世界跑,但你見過美國的核動力坦克到處跑嗎


不實用,是因為坦克在戰場上是消耗品,被擊毀是常有的事,而且還頻頻被低技術武器所擊毀,比如美國的M1坦克在伊拉克被路邊炸彈掀翻了天,炮塔被炸出好幾米遠。再比如號稱防禦能力超強的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照樣被炸趴窩,而且還是先進的梅卡瓦4型坦克。正因為是消耗品,所以就有一個性價比的問題,現役的坦克,最貴的也不過上千萬美金,如果改成電動的或者核動力的,光一套動力包就是天價。這主要是因為坦克不像其他的軍艦,內部空間有限,不可能像軍艦那樣有一個“大房子”來專門安裝動力包,坦克的車體低矮(減小被面積),從前至後要佈署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艙(梅卡瓦坦克的動力艙前置),用來安裝動力包的地方實在太小,要開發出電動或者核動力包,就必須小型化,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點,需要花費大量的研發經費,成本太高,不划算。而且如果是核動力的話,小型化的問題更難,因為還要考慮核輻射防護的問題,必須增加防護層,這等於又要增加重量。

美國曆史上確實曾研製核動力的坦克,就是圖中的TV8,但是最終並沒有實用化


沒幾個國家敢用,說的是安全性。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殉爆這個概念,指的是坦克被擊中後引發坦克內部的彈藥的爆炸,要是換成電動的動力包,不僅坦克攜帶的彈藥可能殉爆,坦克的電動動力包被擊中,就直接引爆了,這等於額外增加了坦克的不安全性。而如果是核動力的話,那就更危險了,一旦被擊中,那就是一個個小型核反應堆的爆炸了,這個後果太嚴重了。

蘇聯曾研製過一款抵禦核爆炸的坦克,四條履帶提高其抓地能力,防止被核風暴吹走,但它仍然是採用的常規動力


所以說,一味地追求低耗油、大作戰半徑,而採用電動或核動力的坦克,是脫離實戰化的科技玩具而已。


用戶53052903248


民用心疼是錢,軍用心疼是命,在軍用裝備上,一般耗油量巨大,一部軍用坦克,重達五六十噸,在山路原野,這個功率在50O幹W到100O幹w,百公里耗柴油平均3O0升到4O0升,前不久看到一個視頻,一部主戰坦克,在加油站一次加滿1oOo0塊人民幣。在電動坦克設計上,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那蓄電池要多大?高鐵,輕軌的電能發動機都是沿線高架電線,在戰場上總不能專門架幾條電線,坦克的頭上不可能伸著長辮子吧?所以坦克的後勤十分依賴。至於在內部用核反應堆,龐大的核反應堆,一層一層的防護,巨量的冷卻液,已經超出了坦克的實用價值。前蘇聯,美國曾經制造了巨大的核轟炸機,由於擔心巨大的核輻射,駕駛員揹負沉重的防核輻射服而下馬!美國曾用原子彈爆炸,修建水庫,因巨量放射器沾染而停止!相信將來,電能,核坦克會出現在地球。我們這一代人不行,相信我們的下一代,比我們聰明,智慧。


丫AkE


新能源動力一直是各個國家研究的重點課題,當然也不外乎軍事領域。那麼為什麼迄今為止沒有電動坦克和核坦克投入戰場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電動坦克:

第一,大家都知道電池組質量佔整車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而每個電池組也是相當的有分量。

第二,戰場環境複雜,能源補給缺陷問題。如果坦克的電力能源用完,那麼充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且戰場環境複雜,充電必然成了問題,能源補給不及時也是致命的弱點。

第三,由於坦克轉向特型,需要從內側履帶吸收扭矩與功率,並傳遞到外側履帶。而電機只能回收功率,無法回收扭矩,這就使得電傳動只能簡化坦克傳動部分的結構,而轉向部分仍需保留機械結構,造成電傳動吸引力下降。同時坦克所用緊湊型大功率電機成熟度也不高,故目前處於低速發展階段。

核坦克:

第一,核反應堆的核輻射很大,坦克內部是很密閉的空間,裡面的人員幾乎不可能逃過輻射。

第二,坦克出現在戰場上,必定會受到敵軍的猛攻,在強火力猛攻下,坦克難免會遭受損害,一旦觸及核反應堆,很容易引起爆炸。

第三,保持這種坦克動力無限的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放射性燃料。雖然不需要時刻補給,但是,仍然需要定期補給。然而補給的時候,也是無法避免這些放射性燃料帶來的輻射的。

第四,如果將這種坦克開往各大戰場,一旦失去戰力,就會遭到廢棄。屆時,坦克裡的核反應堆將會隨著廢棄的坦克遺留在各地,這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戰鷹99986


電動坦克可能會在車體材料,火力,重量,火控等方面全面革新,而作為核心的儲能電池到今天為止依然沒有影子。

在移動可控核聚變充能車的支持下,特別是加裝無限充電設備的支持下,裝甲部隊擁有無限的機動能力,但是這種設備和坦克在20年內無法成型,但是包括垂直載具在內的裝備確實是軍隊未來,軍隊也正在努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