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龍文化

何謂龍?

《說文解字》雲:“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形,童省聲。”

宋王安石《龍賦》中說:“龍之為物,能合能散,能潛能見,能弱能強,能微能章。唯不可見,所以莫知其向;唯不可畜,所以異於牛羊。變而不可測,動而不可馴。”

《辭源》:“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

筆者通過梳理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供大家參考。

一是蛇說

龍與蛇,形象相似,都身體捲曲、逶迤。因此,最普遍的看法,就是龍的形象源自蛇。在古人觀念中,龍蛇可以互相變化。文獻中龍蛇並舉的記載不勝枚舉:《易·繫辭下》“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聞一多先生《伏羲考》認為:“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大蛇的名字便叫作‘龍’。”近現代民間更有“蛇即小龍、大蛇為龍”說法。

了不起的龍文化

二是天文說

19世紀,學者對天龍與天象關係討論不休。德國學者在19世紀末提出了神龍的形象源自天文的假設。有些學者將龍視為恆星的結構,例如東方蒼龍七宿。有學者認為龍的造型與日蝕相關。國內天文考古專家馮時先生認為:“龍的形象源出中國傳統天文學二十八宿體系東宮星宿所構成的形象的觀點,古代先民對於龍的崇拜事實上源於他們對於東方星宿的崇拜,而這一崇拜的緣起則在於龍星對於遠古先民的授時作用。”

三是恐龍說

恐龍說最早由德國學者W.Bolsche提出。W.Bolsche先生知道恐龍早在人類未起源以前即已滅絕了,人類不可能見到活生生的恐龍。但他認為,古人在土中看到恐龍骨架,依此衍化出神龍的形象。

了不起的龍文化

四是昆蟲說

此說由西伯利亞考古學家阿爾金教授提出。阿爾金在研究過紅山文化中的“豬龍”後,推論紅山文化“豬龍”形象和豬沒有關係,而是源自古人對幼蟲的觀察。阿爾金教授與昆蟲學家合作,確認了這些“豬龍”實際上是模仿自葉蜂、金龜子科的甲蟲等類昆蟲的幼蟲。他更進一步推測,殷商玉龍形貌來源應該也和“豬龍”相同。郭靜雲先生也持此觀點。她認為,在大自然中,只有昆蟲能由蛇體化為鳥形,也只有昆蟲能暫死後再生、昇天。古人神化的昆蟲才是龍形象與崇拜來源。

五是脊椎動物胚胎說

邱瑞中先生認為初期的胚胎,不論是魚、龜還是人,都極其相似。這些脊椎動物的胚胎與殷商早期玉龍都是大頭小尾,團曲成圓。因此他提出龍的造型來源於脊椎動物初期胚胎的說法。

六是鱷魚說

鱷魚有長顎,尖牙、披鱗、利爪等特徵,與龍的形象有諸多相似之處。章炳麟先生在《說龍》一問中聲稱,他考察古書,稽按地域和音訊,並且參考馬來人的捕鱷實況,認為龍就是揚子鱷。尚民傑也持此觀點。

了不起的龍文化

儘管古代的龍造型姿態萬千,但總的不脫爬行動物概貌。作為一種神物的龍,可能是人們對於鱷魚、蜥蜴、蛇等爬行動物原始崇拜的引申。原始社會,人類的生存主要依靠採集和漁獵。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某些動物的體態,如鱷魚、鯢、蛇、鳥以及某些昆蟲,這些動物能力各異,如可以翱翔於天空、潛游於水底、可以無足而行,可以蟄伏而居等,使得人們對這些動物產生了崇拜和幻想,並將這些動物的形象進行雜交,幻化出龍的形象。

(來自網絡,供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