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

陈杰101771946


英军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首先是因为德军在进攻时装甲部队进展太快,步兵没有跟上,而此时盟军发起了一次小规模的反击,德军担心装甲部队损失太大,所以龙德施泰德向希特勒请求让A集团军停止前进,等步兵跟上来。

这一停顿给了盟军重整防线的时机,两天后德军再进攻时,已经无法突破盟军防线,给了英军撤退的时间。

其次,英国为了保证尽可能撤退被围的盟军,也做了很多努力。在德军攻占布洛涅和加加莱以后,英国紧急征用了大量的船只,除了从敦刻尔克港撤退士兵外,还征集大量的小型船只,在海滩直接接运士兵。

为此,英国把泰晤士河上的拖船、快艇、渔船、驳船、游艇,甚至班轮上的救生艇,只要可以在沿海使用的小型船只全部征用,尽一切可能的运送士兵。其中还有很多平民,自己驾船前去。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包括英军在内的336427名盟军士兵被救出了包围圈,为继续和德国战斗保留了实力。


不沉的经远


这个提问直到今天也许还是一个迷?历史上对于英法联军逃亡在只有3.4万人囗的法国港口敦刻尔克小镇,英法40万联军在德军的300架轰炸机和500架战斗机的打击下,尽管英国也出动了200架战机,那也很难逃脱德军予以歼灭的打击?更何况德军于40年的5月27日投下了1.5万吨高爆炸药及30000枚燃烧弹,敦刻尔克顿时成了一片废墟。我们来回顾一下敦刻尔克当时的情节吧。

1940年5月10清晨,德军两个A.B集集团军群,136个师在300多辆坦克的引护下,进攻比利时和北边的荷兰,英法急着前去支摇。

其实,德军主攻的重点是左翼。A集团军群以强大的装甲部队绕过了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此防线被英法认为是坦克不能通过的。然而德军神奇般地出现在了阿登山区,并发动了进攻,通过这个缺口,成攻地避开了英法的防御。

于是德军A.B两路会击,在西线发起了大规模攻势。这里须提到的是:法国多年所採取的是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也缘于法国战斗力薄弱。14日,英国远征军两侧的比军和法军阵地先后失守。尽管法军已经是全力以赴,可在战略上忽视了必须的预备部队。这就给来势汹汹的德军装甲部队仅用了10天时间就横贯了法国大陆,并直插到英吉利海峡岸边。


21日,英法联军在阿拉斯的反攻失败,英国远征军和法军3个集团军与比利时军残部,均被德军逼到比利时和法国沿海狹小的佛兰特地区。

随着比利军队在5月27日的投降,英法40万取军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只有3.4万人口的小城镇可以容身。而唯一可以脱身逃往英国的就是这个敦刻尔克港口。

敦刻尔克小镇原系英属的一块飞地,17世纪给英国查里斯二世以40万英镑卖给了法国。然而这个小镇极易受到轰炸和炮火的持续攻击,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轰击下,要使40万人从这个港囗撤退,几乎希望十分渺茫!这是一个万分危急的时刻,40万?可是一个国家的生力军啊!英国首相丘吉尔万思之余,只有向全国发起了动员令:要求全国人民执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动员英国全国人民来营救这支军队,海军部当在执行命令之中,泰晤士河的所有船只都在听取了政府广播后迅速行动了起来。此时大小船只纷纷湧向敦刻尔克,其中就有客轮、拖驳、渔船、货轮、汽艇共800多艘船只。这些船主奔着一颗爱国热情之心,心中抱着即使牺牲也要为国家出一份力。一边,德军的飞机和大炮仍在轰炸,此时,英方已有200艘船只已被击沉。但由于英国人民的高涨热情,原计划在9天时间里运走4.5万军人却出现了奇迹,这9天竟然运走了34万大军!

这是一次战争中的壮举,让英法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不得不说,这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那么回过头来细一想,德军怎么会留有那个9天的空隙时间呢?德军在此强有力的打击下,敦刻尔克地方那么小,英法军队都集中在一起,要消灭这支40万的军队也完全在掌控之中...这就让军事专家都感到不可思异的。这就给后来的诺曼底登陆和盟军西线战役留下了坚实的军事力量。那么这奇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以发生的呢?

5月24日,德军从三个方向对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的坦克离港口仅仅只有十几公里,英法联军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只有一条向海里逃亡之路。就在这种完全可以取胜的时候,德军A集团军群的司令伦德施泰特却命令部队停止向敦刻尔克方向进攻。希特勒正在视察,也同意了停止追击英法联军。

德军这一停就是60个小时,这就使得英法联军获得了宝贵的时间。英军一方面加强敦刻尔克外围的防御能力。一方面正在实施“发电机”大撤退的行动。

5月26日下午,希特勒又重新下令装甲部队进行进攻,还有一些德军部队仍在观望了十几个小时后才发起进攻。此时晚矣!错过了一举围歼联军的最佳机会。


那么这里边又有一些什么不解的疑题呢?希特勒突然命令德军停止进攻敦刻尔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至今尚没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证据和答案。无论参予过那埸战争的当事人,还是二战历史研究专家都有不同的理解。

有说当时德军高级指挥官是出于对装甲部队的损耗担心。有说装甲部队与步兵甩开距离太远,停下来接应步兵。如果二者相距太远,一旦联军反扑过来,德军装甲部队就会陷入危险之中,甚至可能改变战局。这是德军从一战马恩河战役提到的反思?

希特勒当时认为,单靠空军800架战机的空中力量就可对付英法联军大撤退时的战斗能力?

事后,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也承认,这次停止追击给战争发生了一个重要转折点。德军著名将领古德里安认为,停止进攻敦刻尔克是“德国犯下的一个重大的错误”是希特勒犯错误中最严重的一个错误。

也有专家分析,认为希特勒当时深信,一旦英法联军离开欧洲大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特意放他们离开。

还有二战史学家认为,纳粹在占领波兰后,希特勒曾试图与英国达成一个和平协定,但被当时任英国首相的张柏伦所拒绝。由于这次德军取得了敦刻尔克的巨大胜利,有人猜测希特勒是否想再次与英国议和呢?下令停止追击是否存在这种想法呢?

还有人透露说,希特勒得到情报,据说英国乔治六世国皇会与丘吉尔陪同在法国同德国进行和淡?是否这也是原因之一呢?这里似乎有一个证据;希特勒在命令停止进攻敦刻尔克后对将军们宣告:“战争顶多还有几个星期就将结束”

德国最高作战指挥部的作战局长约德尔将军曾在日记里写道:“希特勒说,他将与英国达成公正和平的解决方案”……

1945年4月底,柏林已被盟军包围,德国败局已定,据说希特勒在自杀前曾发表过一项声明中称:当年让英军从敦刻尔克逃回英国,是一个正大光明的姿态,是意图与丘吉尔达成一项和平协定。也许正是希特勒当时存在这种愿望而让英法联军离开了敦刻尔克?……


星空89831416


英国远征军能够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完全是得意于希特勒的“帮忙”,不管是出于军事角度还是政治角度考虑,确确实实是由希特勒亲自下达的暂停进攻命令,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停顿了两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英军远征军和法国、比利时军队从比利时撤入敦刻尔克,从那里登船撤退并加强了敦刻尔克的防御,德军错失了奇袭的机会,只能通过强攻来拿下敦刻尔克,即使这样也为时已晚,英军已经全部逃脱了。

5 月22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便已经到达了格拉夫林的阿运河那里距离敦刻尔克只剩下10 英里的距离,而此时英军的主力还在比利时境内呢,当前的运河防线上只有英军一个营的防御兵力,在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面临这种防御不值一提。而且由于德军的进展神速,运河上的许多桥梁根本没来得及进行破坏,德军在23日即在运河对岸建立了许多前沿阵地。显然河流就是这边唯一的反坦克障碍,德军已然跨过,再没有什么能阻挡德军的坦克了。



但是就是在这关键的时候,德军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得到了停止前进的命令,而且不止一道,口气越来越严厉,甚至命令已经渡过运河的部队也要撤回,德军装甲部队在运河附近滞留了三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源源不断的英军撤往敦刻尔克并加强了那里的防御,掩护他们的士兵登船离开。尽管德军的前线指挥官不停的向陆军总司令部发电请求恢复进攻,但是毫无音信。


关于希特勒为何无视前线指挥官的强烈请求而断然下令停止进军的原因有许多说法,一个是出于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以备用于第二阶段的进攻;另一个是认为弗兰德沼泽地的地形不利于德军坦克的作战;还有一个是戈林在希特勒面前过度的吹嘘了他的空军的实力。这些军事上的考虑都让希特勒最终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当然还有一个出于政治角度的说法,即希特勒认为如果敦刻尔克的英军全军覆没,英国人会脸面丧尽,会下定决心报仇雪恨,他希望放英军一条生路,平息下英国人的怒气,以便同英国谋求和平。不管出于何种的考虑,希特勒的错误命令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甚至决定了德国最后的命运!


战略论


首先,敦刻尔克地区确实不适宜装甲作战,作为德军闪击战的主力先锋,一路奔袭而侧翼洞开的装甲部队此时没有必要再冒险前进了,应该得到的是休整和维护,接下来还有的仗打。无论是谁都会认为,三面被包围的英法联军插翅难逃;

其次,留给戈林的空军解决一说也有依据。军功之争在战争中特别是这种掠夺战争中太正常了,同时期的日本陆海军也是这样。只是,天气状况帮了英国人一把,而戈林又低估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力;

最后,希特勒有意放盟军以向丘吉尔示好也有可能。从法国战役后德国对英国的不断“劝降”到第二年副元首赫斯梦游般驾机飞往英国,希特勒一直在释放这样的信号,自己的最终志向不在西方的不列颠而是在东方。英国即使不屈服,若能保持中立不把美国拉进来,这对德国来说就很好。散落在敦刻尔克的英国大量重武器装备已被收入囊中,穷寇莫追,放走点人又能掀起多大浪?

综上,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得益于诸多因素,当然,团结英勇的英国人民更是功不可没。


田瑞安


也许那时老天爷给予战争的赐福吧,生灵涂炭、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等各种的人间的悲剧不断在上演,上老天爷都感到辛酸与不忍心了吧。对于其真真的原因后世的各类专家们也众说纷纭,哪怕是当时那场行动的参与者也无法讲述其真真的原因。惜花从战争进度、情报传递及信任等方面为大家浅谈一下。

一、战争进度

德军采取新的作战方式就像吹气球一样,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打败那些所谓的“最为坚固防线”。号称“当时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军,及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军。快速的胜利使得,装甲部队与其掩护部队步兵队伍及后勤部队,存在较大的脱离。使得后进的部队无法更上其前进速度,虽然前线战果很大,却一口无法吃完的局面。好像人吃饭一样,面对眼前琳琅满目的食物,却已经吃饱了。食物再怎么美味也无法提起食欲,因为已经吃饱了。当时,就存在此中情况,装备部队突进速度太快了,根本无法用原有的计算形式进行更加合理的调配军队。出现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局面。而装甲部队的连续作战,装备的故障率不断的升高,人员也变得非常疲倦,各类弹药也出现不足等。不管是士兵还是装备都需要一个短暂的休整。

二、情报传递

英法联军败的太快,前线的各类情报像雪花一样的飘进后方指挥所中,一面是胜利的喜悦,一面使得后方指挥人员,更具战场的形式。对于曾经的计划进行再次的更加。使得部队的调动非常的频繁。作战计划更是一变再变,使得后方指挥系统出现了暂时性的混乱。是快速的占领新纳入的地盘,还是快速的消灭眼前的对手的有生力量,出现了分歧。还是两者兼得,情报传递的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决策层的对曾经的一些目标的决定。造成前方队伍也跟着出现一定的混乱现象。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战场时间。

三、信任

在战前,不管是法军、英军及其他各国军队,作为老牌的列强国家。都是有着一帮非常不俗武力的军队。不管是从军队训练、装备水平、战场指挥等等都不比德军差太多。然而刚刚开打没有多久,快速的胜利与对方的败退速度。让后方的指挥人员赶到有一种不真实感,对手快速的败退,真的都不能相信。那些可是曾经给德军留下非常多的痛苦记忆的英军、法军吗?是不是前方军队存在谎报军情等情况,后方指挥人员进行验证及从新调整部署等等一系列其他的事项后,从而延误战机。使得给对手有了喘息之机。

各种机缘巧合下与人为因素下,造成短暂延误战机的情况,从而造就了至今都无法解释明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战争奇迹。你觉得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足迹。


惜花公子


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以闪击战,绕过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打了英法联军一个措手不及。40 万英法比联军被迫实行战略大撤退,经过拼死奋战,三十多万联军将士,从敦克尔刻,横渡多佛尔海峡,成功撤到英国。这是一个战争奇迹。

英联联军在德军重兵围困之下,能成功撤退,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英法联军将士的拼死奋战。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时的英法联军背水而战,已陷死地。这就逼迫他们不得不拿出二倍三倍的战斗力,做殊死搏战。正是这种拼死搏战,阻遏了敌军,为后面的救援创造了条件。

第二,以邱吉尔首相为首的英国政府和全体军民的坚决的全力的营救。当时,英国政府动员了所有能动员到各类船只,出动战机达三千多架次进行空中掩护。

第三,德国海军力量有限,没有制海权。不能实施海上拦截。

第三,德国的指挥失误。比利时投降三天前,希特勒曾下停止进攻的命令。此事扑朔迷离,但总之是对英法联军的撤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欢迎点评。


WM晓奇


英法联军能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主要是希特勒错误的命令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德击溃英法联军,太顺利,太神速,连德最高统帅部都想不到!高估了对手,特别是英军!

二:下令之前一二天,天气不好,能见度差,使空军无法准确地侦查到英法联军动向、及兵力!其它情报也有误导,夸大了英军实力!

三:英军的两个装甲旅,在法军协调下的一次成功的反攻,使德一先头部队受挫!而进攻敦刻尔克的先头装甲军,脱离了后续部队;希特勒怕再次受挫;所以下令停止进攻,给英法联军有了三天准备撤退和筑起迟滞德军进攻的防线!

另外,邱吉尔指挥海空两军协调有力,英民族心强,百姓自己冒死驾大小船只,在有力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昼夜行驶在海峡间运输部队!共七天的撤退中有四五天好天气!其中英战机对德空军牵制也相当有效!法军筑起的防线迟滞德军也相当不错!

所以英法联军得以成功撤退二三十万大军,给德后续全线作战、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08735757


首先应该说,希特勒并不是一个战略家,只能算是一个冒险家。从他发动二战来说,以一个欧洲内陆国家而与整个欧洲为敌,显然是太过托大了。唯一的盟国意大利之实力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属于冒险的成份居多,则势必会影响到战略上的正确判断。象这次敦克尔克战役就是这样。如果说希特勒是故意放水,显然在战役进行之中才考虑与英国媾和,说出来都没有人相信了;而且即便是要媾和,但战役已经发起,则宜以大量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更有利;如果让英军侥幸逃脱,使英国保存了有生力量,英国凭什么还要跟他讲和呢?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基本的政治和军事常识。那如果说希特勒并不是故意放水,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轻敌了。在希特勒看来,英军短时间内不可能集中运走40万大军的船只,所以暂时让他的装甲部队对英军形成围而不歼的态势,以等待陆军的到来,然后更干净地歼灭之。从英军船只不断被德军击沉的情况来分析,更是如此。他断定英军在短时间内逃不脱他的掌心。所以我的判断是战略失误加战术上的轻敌所致。

其次,这次战役也可以作为毛主席人民战争理论无比英明正确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是英国人民的胜利,是希特勒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亦喻之


这个我记得我之前回答过,再来一次,当时的确盟军已经被赶到敦刻尔克,照道理应该是全军覆没,可为什么没有,首先敦刻尔克那边有很多泥沼,陆军坦克很容易陷进去,而对于希特勒来说,他的日耳曼士兵是很优秀的,而且德国坦克一辆的造价也是不菲,而且德军高层之间也是有权利斗争。这陆军已经建立很多功劳,如果再来一次全歼,那陆军地位就高于其他部队,尤其以空军,所以德军空军将领也看出希特勒的顾虑,向希特勒建议,使用空军轰炸,这也就给了盟军喘息的机会,英国看中机会,发动举国上下的人民有船的全部开到敦刻尔克,当时所有英国人也感到如果盟军全军覆没,那么英国也就离灭亡只有一步了,所以当时英国所有有船只的人民开船来帮助盟军撤离,虽然有德国空军在天空轰炸,可是都是轰炸的大目标,大型舰船,而小型船只目标太小,而且当时的载弹量也少,扔完就得返回补充弹药及燃料,然后再次进入轰炸行列,所以希特勒这陆军一停,给了盟军喘息的机会,最终将近20万盟军来到英国,这也为后来反扑作战保存了可用战力,反正这希特勒也经常脑子一抽,这胜利的天平就发生了倾斜。


陈之煜


对敦刻尔克的大撒退,本人历来有看法。几十万大军不战而逃,挤在一个港口上,还剩了二万左右没撤走。值不得大加讴歌。把此役吹得神乎其神是丘吉尔自己给自已抹粉。当时纳粹主力方向临时转南,否则后果很难想象。英国电影巜赎罪》以此役为历史背景,披露现场混乱悲惨的另一靣。去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