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中東戰爭(敘利亞、利比亞)很少出現大規模傷亡?

春春的天天


戰爭不論在哪兒一定會有傷亡,只是規模大小之分。人們之所以譴責戰爭正是因為它帶來的巨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但不可否認相較於上世紀數次的中東戰爭,現今的敘利亞戰爭、利比亞戰爭中傷亡相對沒有傳統戰爭時期那麼慘烈。題主提到的現今的中東戰爭(敘利亞、利比亞)之所以較少出現大規模傷亡,正

是與這些戰爭的性質以及現代戰爭的特點這兩個關鍵因素密切有關。

其一,傷亡較少的原因之一是由戰爭性質決定的。

中東戰爭,尤其是仍在持續中的敘利亞戰爭與利比亞戰爭,其本質或範圍是內戰或“準內戰”(不要再來爭敘利亞戰爭是否為內戰,不論如何敘利亞政府軍打擊的對象是反對其政權的“反對派別和力量”,打擊目標並未瞄準外國,比如美歐或是土耳其、土耳其),敵對雙方發生衝突的烈度雖然很強,但由於雙方裝備的武器與水平都差不多,因而,在交戰過程中相對有顧慮,大多不會選擇在民眾聚集的情況下動用大規模殺傷武器。

舉個例子,在利比亞與敘利亞戰爭中,當雙方開始交火前半個月,都會通知當地的居民趕緊撤離,而交戰雙方此時會很配合地騰出通道,安排撤離交通工具,然後在約定的時間與地點進行交接,直至居民多數撤離之後,雙方才會真正大打出手。這會讓交戰區內的民眾死傷率儘可能降到最低。

中東戰爭(敘利亞、利比亞)較少出現大規模傷亡的另一個原因是現代戰爭的主要打法是精準打擊。

比如說利比亞戰爭爆發後,主要空中與海上打擊力量的實施者是美國與歐洲。他們使用了大量的精準打擊武器,這些武器雖然威力強大,但打擊的精度也相當高,甚至可以精確到目標打擊對象周邊方圓1米範圍之內,這有助於將集體損傷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這就是為何新聞中會看到美歐鎖定的目標被夷為平地,但相鄰的那幢建築可能分毫未損。

2018年4月,美國、英國、法國聯合對敘利亞展開軍中打擊行動就是一個例子。當時,美英法分別對敘利亞政府“化武研發、儲存設施以及指揮中心”進行“精準打擊”,累計共發射了105枚巡航導彈,敘利亞政府的3處軍事目標也被嚴重摧毀,但這場軍事打擊造成的人員傷亡遠比傳統戰爭時期要少得多得多(戰爭很邪惡,必須抵制!必須譴責!!必須避免!槓精們不要來抬了)。

正是上述這兩個關鍵因素共同決定了現今發生在中東地區的戰爭較以往相比較少出現大規模傷亡事件。


陳一諾


戰爭給敘利亞、利比亞帶來的人員傷亡還算少嗎?統計這方面數字不能只看戰場上遭到“硬殺傷”的武裝人員和平民數量,還應將戰爭引發的饑荒、瘟疫、缺醫少藥、社會秩序大亂導致的人口損失全包括在內才比較客觀。

先說敘利亞——的確,由於該國境內的戰鬥大多以小分隊為單位的巷戰、伏擊戰和小城鎮乃至鄉村據點攻防戰為主,每次戰鬥造成的傷亡看起來都不算大,但戰爭爆發7年以來,僅敘政府軍就損失了超過4000輛坦克和裝甲車,兵力也從20多萬銳減至10萬左右——即便考慮到官兵叛逃和後來徵募、補充新兵等因素,敘軍在戰場上損失的兵力也不會少於10萬之眾。別的不說,就按被擊毀的戰車數量來粗略估計,傷亡的敘軍裝甲兵就有上萬人。

曾有消息稱,僅2017年在大馬士革東郊的東古塔前線,敘軍就損失官兵超過1700人,其中包括數名准將。而2015年11月上旬敘軍援兵解救出被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圍困達31個月之久的克威里斯機場(阿勒頗東南35公里處)守軍時,發現原有的1300名守軍僅剩300來人,減員率高達7成!還有不久前陣亡的老將軍薩姆.扎赫拉丁,他率部堅守東部重鎮代爾祖爾達4年之久,雖然這場保衛戰以敘軍獲勝而告終,但守軍傷亡也很慘重(上萬是肯定的)。

目前,包括最精銳、戰力最強的“老虎師”在內的敘政府軍各主力部隊(包括巴沙爾弟弟親自掌控的第4裝甲師)都處於嚴重縮編狀態,旅下轄只有2個營(兵力數百),原本1萬多人的機械化師或裝甲師則不過幾千人甚至更少,但好處在於其單位火力和機械化、裝甲化程度較戰前得到大大提升。

“老虎部隊”就是這種情況——全師兵力僅千餘人,但擁有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240毫米重型迫擊炮(裝於沃爾沃重卡拖車上)和各種輪式軍車在高速公路上一字排開長達4公里,其火力不遜於一個傳統機步師,而公路機動能力卻遠超前者。

但話又說回來了,之所以敘軍主力部隊都變成了“能攻善守”“個小勁大”的“不死小強”,說到底還是因為戰爭打響頭幾年兵力損耗太快、太嚴重,如今巴沙爾政權也想明白了——打仗不能再靠人墊,寧可多費彈藥也要節省寶貴兵力。當然這也是2015年9月俄軍大舉來援後給敘當局灌輸的理念——火力至上,能用炮火和空襲解決就絕不用人海戰術。

政府軍這邊傷兵損將,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那廂也好不到哪去——比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幹掉宣稱最近2年幹掉IS武裝人員約3.5萬人,而俄羅斯國防部2017年底公佈的數字則宣稱27個月(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殲敵6萬餘人,庫爾德武裝的戰場傷亡率也始終居高不下(20%以上)。

近1年時間內,土耳其軍隊在僕從武裝(敘利亞自由軍)2次對庫爾德武裝發起大規模進攻——第一次“幼發拉底河盾牌”行動,雙方傷亡超過3000人(主要是自由軍和庫爾德武裝),眼下正打得熱火朝天的敘北部阿夫林地區攻防戰則是第二次,預計傷亡人數將超過前者(庫爾德武裝在當地有上萬人,土軍和敘自由軍則集結了超過3萬兵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外籍僱傭兵——這些為錢賣命的亡命徒經常被忽視,但其傷亡率實在是太高了,有消息稱僅2018年初以來就有600多名俄籍僱傭兵在敘境內喪生,其中三分之一死於美軍空襲。如果再算上這之前以及其他國家僱傭兵的傷亡,這個數字恐怕也有數千之眾。

由於連年戰火,敘利亞難民人數已超過1300萬,佔該國戰前人口的7成左右,其中有500萬人已逃往國外。另據統計,敘戰事造成每天平均超過300人喪生,7年來人口損失或已達六七十萬之眾(受傷人數通常是其2至3倍),如果再算上外逃過程中溺亡(還記得那個衝上海灘的小男孩嗎)、傷病等因素,敘平民死者人數估計接近百萬。這樣大規模的傷亡,難道還不夠觸目驚心嗎?

再說利比亞——該國內戰時間不算太長(後來的軍閥割據暫不包括在內),而且由於地理環境特殊(版圖大部為不宜居的沙漠地帶,大多數人口都聚居在沿海區),戰場被侷限在地中海南岸貫穿東西的國道沿線,可以說交戰各方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這條交通大動脈以及沿途各城鎮展開爭奪戰。

戰事剛打響時,反對派武裝從東部中心城市班加西一路向西挺進,很快打到距離首都的黎波里不遠的地方。但卡扎菲政權仗著財大氣粗,靠外籍僱傭兵很快發動反撲並順著沿海公路一路攻至班加西附近。

在這個令外界眼花繚亂的攻防轉換戰階段裡,雙方都是屬兔子的——開著大量改裝後的武裝皮卡(某國產品牌因此一炮走紅)在公路上“玩賽車”,戰事順利則一路狂飆突進,看似銳不可當。一旦戰況吃緊就開始上演“勝利大逃亡”。

實際上,這種奇特的戰爭景象凸顯的是利比亞交戰各方低下的戰鬥力和薄弱的作戰意志——反對派是一幫烏合之眾,而卡扎菲這邊則是“見錢眼開”的僱傭兵和政府軍(同樣是衝著高額軍餉才打仗的)。也正因為如此,沒有哪個方面(或曰派系)的武裝力量是一心一意準備死磕到底的,只要戰局對己方稍有不利,他們就會撒丫子溜號——逃往鄰國或遁入沙漠腹地,活命要緊啊!

孰料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法國、美國、意大利突然出兵插手,猛烈空襲瞬間打垮了卡大佐一派的裝甲部隊(從意大利進口的“公羊”坦克變成一堆冒煙的廢鐵),政府軍和僱傭兵頓作鳥獸散,除少量親信外再無人願替前者賣命,最終卡扎菲……不說也罷。

總之,就是因為利比亞交戰各方都奉行老祖宗傳下來的“打不贏就跑”的遊牧民族戰術,才讓這場戰爭變得充滿了戲劇性。而這場戰爭真正造成較大傷亡,則要等到反對派獲勝後開始“清算卡扎菲餘黨”的時候——說白了就是部族仇殺,。雖然查不到確切數據,但從每年數以千計的利比亞難民因偷渡地中海而喪生來看,該國民眾的日子肯定很艱難,每天都有人失去生命,這也算是內戰後遺症吧。


網言軍事


現在的中東戰爭,大規模的傷亡是時有發生的,之所以感覺很少出現大規模傷亡,主要原因有,一戰爭非正規;二是局勢混亂;三是信息非對稱。

一,中東戰爭是一場非正規的戰爭,正規的軍人都有明確的身份標識,以方便日後查驗,而中東戰爭雙方交戰人員身份不明,戰場上不知道打誰也不知道被誰打,傷亡人員為獲取救治,把槍一丟就是平民,說不定剛才他打你,隨後,你就把他送醫院搶救去了😊。

二,局勢混亂,各方都沒能力控制局勢,也沒人願意控制局勢,因為,隨時襲擊就可能發生,如何保住自己人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沒有炒作的必要,或者,不是政治需要,沒人會理會死傷多少人,而且,即使說了,也沒人配合你承認,戰場的殘酷,不是我們吃著火鍋,喝著酒,看著電視能夠理解的。人性在戰場上,與找死是非常接近的。

三,信息非對稱。信息沒有多少準確的,各方都會嚴格保護秘密,都在鼓吹自己的勝利,存在的都是自己人,傷亡的誰也不認識。媒體在戰場上就是一群,被保護的免費到現場看直播的觀眾,能夠得到的信息都是事前被策劃好的。美俄雙方在戰爭中都積累的大量的經驗,如何推諉責任,他們都是高手。更重要的是敘利亞的政府職能已經全部消失,大量人口在戰爭中流離失所,逃難的,搬遷的,來回奔波的,大量人員失聯,究竟哪裡去了,無法統計。

這場戰爭就是一場人間災難,看似沒有大的傷亡,只是各方都是老司機的結果,對戰各方都為了自身利益而戰,死傷者除非具備特殊價值,否則沒人考慮。isis被擊潰,在其統治區域發現的死人坑,誰也不會承認是誰幹的,只能由isis承擔了,反正isis承不承認都是這個結果。而isis當時號稱上十萬武裝,而戰場上根本就沒發生過上萬傷亡的戰役,那武裝人員哪去了?都是故事!


石隙甘泉


只要打仗就會死人!但是真正死於戰場上的戰鬥人員一向不多!因為戰鬥人員訓練有素,又懂得隱蔽,往往幾個人就可以守住一個村莊。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每兩萬多發子彈才能打死一人;越戰時每二十多萬發子彈才能打死一人;到了海灣戰爭,每四十萬發子彈才能打死一人!而平均一輛坦克負彈五千多發,每個人負彈一百五十發。也就是說,只要子彈不是射向平民,那麼一個坦克營的兵力出擊也不見得能殺死一名敵人戰鬥人員,頂多把敵人趕跑!

戰場上死得多的永遠是平民!平民具有密度大的問題,往往聚居在一起,這無疑增加了子彈射殺的命中率,一排子彈射過去,撂倒一大片;其次,由於種族問題,很多武裝力量在攻佔一個地區後會進行武裝分子清剿活動,這過程往往又會發生大規模平民屠殺!這是戰場死人多的主因!

而中東戰場上,由於是代理人戰爭,各方勢力打仗總要顧及背後支持勢力的媒體輿論壓力!比如,美俄互相指責對方攻擊平民!這使得他們的很多戰爭手法沒有展現出來!比如,在大庭廣眾之下,他們就不敢向還有平民的武裝分子佔領區投擲炸彈。這無疑可以降低大量的非戰鬥傷亡!其次,如果有,他們也會做得相對乾淨一點,不至於被發現!


優己


1,在目前的國際政治格局下,大國間暴發高裂度的大規模戰爭已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因規模尚小,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人員傷亡。2,現在國際衝突大部份打的是代理人戰爭,幕後利益方會控制戰爭的規模及防止人道主義危機。3,僱傭兵或私人武裝公司參與的地區衝突,一般規模較小,但可以實現戰術目的。不可能實現大規模的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