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骄傲!西安工大校友,打破西方封锁,填补空白,登上美国媒体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他克服一系列困难,成功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个高级语言编译系统,打破了国外对高级语言编译器的封锁,确保了某型战斗机的研制进度;他用12年时间,主持研制天脉操作系统系列产品,已全面应用于航空武器装备中,填补了国内自主版权军用操作系统的空白。他就是

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79702班校友——叶宏

中国骄傲!西安工大校友,打破西方封锁,填补空白,登上美国媒体

进入本世纪初,机载设备复杂度大幅度提高,操作系统在各国引起高度重视。安全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是机载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由于机载操作系统属于国内首次研制,突破分区化技术、兼容性技术和高安全软件设计技术成了项目研制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基础软件研究当时仅限于学院研究、研究所探索,机载设备不得不使用国外商用操作系统。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技术上也受制于人,更严重制约着我国操作系统产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林林总总的弊端,国内电子信息工作者一直在苦苦地探索。以使命担当、知难而进的中航工业计算所在航空基础软硬件的研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几十年间,他们在为航空装备研制各类计算机、为各个机载单位配备应用软件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研制和使用软件的技术和经验,他们对机载操作系统没有国内产品可用的尴尬刻骨铭心,此时,他们正在这一操作系统的研发领域中决战着。

作为我国首次研制支持综合化航空电子的操作系统软件产品,没有研制经验、没有技术借鉴、没有资料参考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横亘在研制团队面前的拦路障碍。回忆起那段时光,

集团软件特级专家、项目总师叶宏说:"尤其头几年,缺少专业人才、缺少科研经费,该从何处着手,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胸怀自主创新、打破垄断的坚定信念。"

中国骄傲!西安工大校友,打破西方封锁,填补空白,登上美国媒体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叶宏等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严格要求下,研制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就像"拼命三郎",硬是凭着"自主创新、打破西方垄断"的坚定信念,全力以赴拼杀在主战场,一个个难关被突破,一个个堡垒被摧毁,雄魂铁血,无往不胜,用智慧和汗水填补出了一项项技术上的空白。

为早日攻克技术难关,研制团队以舍我其谁的拼命精神自觉进入"711工作态"(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干到通宵早已是家常便饭。长年累月的拼搏,不知疲倦的钻研,千方百计顽强攻关,他们心中装着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早日实现中国机载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早日结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历史。

中国骄傲!西安工大校友,打破西方封锁,填补空白,登上美国媒体

苦心人,天不负。2014年7月1日,中航工业计算所研制的航空装备核心产品——"天脉"机载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顺利通过国家设计定型审查。这是我国在操作系统研制和自主应用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消息一经发布,国内外反响强烈,以军事评论为主的美国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在2014年7月17日"中国简报"头版头条,以"打破西方垄断,中国军事创新结出果实"为题提到"这两款(天脉系列)实时操作系统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目前已被中国军事国防系统采用。"

中国骄傲!西安工大校友,打破西方封锁,填补空白,登上美国媒体

中国,从此结束了在航空装备"少魂"的历史。天脉团队,一群铁骨铮铮的硬汉,一腔腔航空报国的激情,绽放出了夺人眼目的胜利之花。

延伸阅读:

叶宏,陕西西安人,中航工业航空首席技术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YOCSEF学术委员会AC顾问,可信软件逻辑专业委员会副组长,IEEE会员,IEEE可靠性专业委员会西安专业组副组长,科工局基础预研专家组成员,核高基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嵌入式开发环境技术,嵌入式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化和实时系统等。

中国骄傲!西安工大校友,打破西方封锁,填补空白,登上美国媒体

叶宏长期从事嵌入式软件研制工作,曾主持多项国家重点预研项目,"核高基"和飞机型号任务。涉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交叉编译器、分布式系统、多机系统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早期主持研究专用高级语言编译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为我国早期飞机软件研制提供了基础保障;主持研究天脉系列嵌入式操作系统,获得了政府和使用方的肯定和资助,为我国专用基础软件国产化奠定了基础,其研制在国内属于首创,打破了国外封锁、断档和禁运,该产品已被应用于我国多种新一代飞机;主持的十一五、十二五专用 "核高基"项目,突破了嵌入式系统基础软件架构技术,实现了嵌入式共性软件的跨机型、扩领域和跨专业的复用,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注: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官微

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头条号:西安工业大学招生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