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科創板:將如何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中國式科創板:將如何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我國資本市場由1990年發展至今已有近28年的歷史,初步構建了由滬深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為主,及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場外市場為輔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圍繞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也已形成了由監管機構、企業、投資機構、中介機構等各方主體所構成的較為完善的生態體系。2018年11月5日上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表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作為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如2004年推出中小板、2009年推出創業板、2013年新三板市場擴容全國一樣,將重構我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中國式科創板:將如何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對監管機構的影響:讓監管迴歸本質

自2001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證券發行一直採用的是非市場化的核準制,即證券發行權利通過證券審核機構批准獲得,發行人的股票發行權是由證券監管機構以法定形式所授予,其充分體現了行政權力對證券發行的監管。而全球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大多數採用的是註冊制的模式,其主要存在兩種類型。一種是美國、日本等地的註冊制模式,發行與上市是相對獨立的過程,發行由證券交易委員會審查並註冊,上市由證交所審查。另一種是英國、香港等地的模式,證交所同時擁有發行與上市審核權。這兩種模式皆強調發揮證券交易所的作用,體現了證券監管以自律為主的原則,證監會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於對證券上市後的事中、事後監管,證券監管機構更加精細化的分工,整體上細化了上市審核流程,增強了效率。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股票發行核准制的弊端已有所顯現。第一,核准制會出現權力的“尋租”行為及不當審核的現象。第二,核准製造成了IPO節奏行政化,經常暫停,這導致過多的企業排隊而形成“IPO堰塞湖”難題。第三,核准製造成了我國A股IPO資源的稀缺性,扭曲了資本市場供求關係,使得資本市場長久以來存在市盈率過高、股票定價過高、高超募金額的亂象。除上述三點以外,在過去的經濟環境下,有充足的優質待上市企業資源,政府有條件對優質資產進行預篩選。但如今市場基礎環境已發生改變:一方面,多數國企、央企都已經成功上市,這方面的優質資產越來越稀缺;另一方面,過去都是傳統經濟,可以通過固定的標準,如淨利潤和連續盈利等進行篩選,但如今代表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企業的成長邏輯及篩選標準在不斷變化,這都增加了預篩選的難度。同時,市場生態也發生了變化,市場中介機構如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體系日趨成熟,在專業性方面相對更有能力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設立科創板並將證券發行非市場化的核準制轉變為市場化的註冊制,可以實質性的解決上述問題,而這也將改變目前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

證監會的工作重點將會由企業上市審核轉移至上市後的監管,重點監管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的現象。


中國式科創板:將如何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對企業的影響:分化加劇,科技創新為王

對比發達經濟體中的企業而言,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一直較弱,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有效專利數量少,且發明專利數量佔比低。中國目前8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高達97.3%的企業的有效專利數不足100件,有效專利數超過1000件的企業佔比僅為0.1%。專利包括髮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大類,其中發明專利可代表核心創新能力。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的發明專利佔全部專利的比重能夠達到90%左右,而我國全部8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佔全部有效專利數的比重僅有25%。

第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掌握不足。我國企業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常常受制於人,如我國90%的芯片都是源自進口、汽車製造中的發動機動力組成、自動變速箱等重要零部件仍然高度依賴於進口。

第三,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較弱。國際上一般以“研發投入/主營業務收入”來衡量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製造業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僅為1%左右,而美國製造業的研發投入強度高達4.0%,日本為3.4%,英國為2.6%,德國為2.3%。

而我國企業長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點是科技創新需要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我國大部分企業處於“解決溫飽”的狀態,盈利常常用於快速佔領市場,擴大規模,很難擁有充裕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及吸納人才中。第二點是科技創新本質上需要擁有科技創新型人才作為支撐,而科技創新型人才的成本往往很高,其更多的是期待通過企業的股權價值變現。而此前我國資本市場中缺少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專屬市場,科技創新型企業無法體現其股權價值,因此也很難吸引到科技創新型人才。

科創板的推出是為落實我國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其將幫助我國更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打通融資渠道,對接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將市場更多的資金有效配置到科技創新型企業中,直接或間接的增強其科研能力與吸引科技創新型人才的能力。除此以外,科創板的推出及優質科技創新型企業登陸科創板也將對更多的企業產生科技創新的示範效應,倒逼更多的企業實現創新發展、轉型升級。而不具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習慣於靠不斷擴大市場規模成長的企業將逐漸被資本市場所淘汰。


中國式科創板:將如何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對股權投資機構(VC/PE)的影響:擴寬退出渠道,價值投資時代來臨

股權投資機構一直以來都是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重要資本支撐,參與在企業初創期至成熟期的各個階段,為企業提供直接的資金支持。科創板的設立和註冊制試點,將重點在以下兩個方面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帶來影響:

首先,將拓寬股權投資機構的退出渠道。2018年上半年,在境內市場上市的企業中,股權投資機構滲透率高達77.8%;在境外市場上市的中企中,股權投資機構滲透率只有31.8%,可見大部分獲得股權投資的企業上市退出是在我國的A股市場。而今年以來,隨著我國A股IPO放緩對股權投資機構退出的影響已經有所顯現,2018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案例數量達到889筆,同比下降50.4%,其中,被投企業IPO數量332筆,佔退出總數量的37.3%。在此背景下,赴海外上市成為諸多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選擇。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的推出將為我國科技創新型企業找到一條在A股上市的新出路,也將拓寬股權投資機構更為市場化的退出渠道。

其次,股權投資將迎來價值投資時代。股權投資具有投資週期長、專業性強、高回報和高風險性等特徵。被投企業需要較長的培育期,才能通過價值挖掘提升後退出實現投資回報。而因我國A股市場IPO資源的稀缺性,一、二級市場長期存在較大的企業估值價差,股權投資機構則習慣於投資有上市預期及IPO邏輯更為清晰的企業,賺取一、二級市場的企業估值價差。科創板及註冊制試點將會減少一、二級市場估值價差,企業成長性將是未來股權投資的核心盈利來源,其將有利於投資機構專注於公司基本面的價值挖掘,也有利於一級市場的發展與成熟,迎來真正的價值投資時代。


中國式科創板:將如何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對券商投行等中介機構的影響:新的業務機會與挑戰

科創板及註冊制的推行對券商投行的服務模式將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一是券商投行原有的項目選擇和價值評判體系將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從監管導向轉為市場導向,投行的核心職能將真正迴歸價值挖掘和價值判斷,關注企業長期是否能為投資者及社會創造價值。二是券商投行的項目承銷能力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此前因企業A股上市實行非市場化的核準制,A股資源是稀缺的,這使得企業上市融資是較為簡單的,券商在上市融資中承銷能力無法得到體現。而註冊制會將上市流程縮短、審核提速,註冊獲准後股票發行工作變得至關重要,如何選擇發行時機、如何定出讓買賣雙方都滿意的價格,這需要券商投行有強大的行業研究團隊及機構投資者資源做支持。

對一級市場中解決企業融資的精品投行(FA)而言,同樣機會與挑戰並存。因為在我國資本市場中FA機構尚無金融牌照,其核心競爭力便是其專業性與資源性。專業性代表了FA機構對未上市企業理解的深度與對合理企業估值定價的能力,資源性則代表對優質項目的承銷能力。科創板的推出,給予了此前重點佈局在科技創新領域FA機構的機會,更多的資金、資源會湧入科技創新賽道。而挑戰便是由於科技創新型企業前期投入研發週期都較長,短期很難有利潤的釋放,這需要FA機構在企業進行前期的立項篩選時,擁有足夠強的專業行業研究及判斷能力,當項目立項後,則需要長時間的孵化項目,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中國式科創板:將如何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


對二級市場基金及個人投資者的影響:擴寬投資範圍,收益與風險相伴

科創板的推出將擴寬我國基金公司及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範圍,使其可分享更多科技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的紅利。但中長期來看,科創板及試點註冊制,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一樣,會是一個退市制度完善、“有進有出”的市場。大量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快速上市的同時,也會有不具備持續在資本市場發展能力的企業退市,被市場所淘汰。市場在這樣的一個“有進有出”的良性發展過程下,投資者雖然能分享企業快速成長的紅利,但風險與其收益也是相匹配的。與一級市場股權投資同樣,當二級市場投資者逐漸適應了這種新的市場規律,投機性行為也將會逐漸減少,價值投資時代來臨。

科創板的推出及註冊制試點將使得市場各方主體行為產生極大的改變,重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其不僅會加速實現我國企業走向新一輪的科技創新,也將引領我國資本市場由發展期階段逐步走向成熟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