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生前極度揮霍,妻子都被活活氣死,卻在死後青史留名

說到《儒林外史》 這部著作,絕大部分的人都會伸出大拇指,這部書無論是在文學上還是史學上都有著相當高的地位,作者吳敬梓的名字也由此深深地印入大家的腦海當中,可惜的是,很少有人清楚,這吳敬梓是怎麼把這部偉大作品給打造出來的。俗話說的好:“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沒有經歷過重大的挫折和變故是很難寫出這麼深刻的東西的,從這個角度上看,吳敬梓的一生實在是太符合了。

此人生前極度揮霍,妻子都被活活氣死,卻在死後青史留名

他是公元1701年生人,安徽全椒人氏,他的曾祖父是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的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讀,祖父吳晟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也是仕途順暢,幾代人積累下來,吳家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官宦世家,這樣的人家,自然不會慢待了子孫後代的教育,因此,吳敬梓的早年生活是相當幸福的,不但享受了相當完善的教育,而且衣食無憂,備受關注,再加上他才情出眾,詩詞功底相當紮實,所以引得一大堆的鄉紳學究對他刮目相看,坦白說,那大概是吳敬梓一生當中最歡樂的時光了。

此人生前極度揮霍,妻子都被活活氣死,卻在死後青史留名

可惜好景不長,吳敬梓的父親因為不善於巴結上司,被人擠兌出官場,自己在任期間兢兢業業奉獻的一切也都被人抹掉,在極度憂鬱之中英年早逝,吳敬梓跟隨在父親身邊,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對整個官場是相當地失望,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加出乎他的意料。

吳霖起一死,他的叔叔伯伯們瞬間就盯上了這偌大的遺產,他們以吳敬梓不會理財為由,強行瓜分遺產,面對這種把人性陰暗面發揮到極致的情況,吳敬梓是徹底寒了心,他默認應了叔伯們無理瓜分財產的要求,然後開始肆意揮霍,在十里秦淮河吃喝玩樂,所有東西全都用最貴的,沒過多久,就把為數不多的財產給揮霍的一乾二淨,他的妻子受不了這種滅頂之災,被活活氣死。吳敬梓這下是徹底跌入了人生低谷,要什麼沒什麼,就靠著好友偶爾的接濟勉強維持生活。

此人生前極度揮霍,妻子都被活活氣死,卻在死後青史留名

在意識到了自己還得好好活下去的時候,吳敬梓就開始為自己尋找出路,憑藉他之前文學的底子,想憑藉科舉扶搖直上落得個一官半職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於是他開始認真備考,可他沒想到,倒黴日子還遠沒有到頭,有一次,他無意當中發了幾句牢騷,結果被人舉報,生生把他從鄉試的名單當中給踢了出去,前功盡棄。

吳敬梓這一落榜,不但意味著將來三年他要依舊過著衣食無著的日子,更要忍受一幫小人的冷嘲熱諷,他本來出身富貴,才華橫溢又傲氣逼人,哪兒受的了這樣的打擊,再加上之前對官場的失望,他徹底斷了這個念想,開始隱居寫作。

此人生前極度揮霍,妻子都被活活氣死,卻在死後青史留名

​經過數十年嘔心瀝血的創作,他終於著成了《儒林外史》這部著作,裡面看其起來很搞笑,仔細讀來卻是相當淒涼,假若沒有對社會一次次地失望乃至絕望直到最後的麻木,隨性,他絕寫不出這樣的作品,遺憾的是,在他有生之年,是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敗家子”“窮秀才”之類的惡名了,唯一能夠讓他九泉之下有一絲安慰的,也就唯有這部凝結了他畢生心血的小說得到後世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讚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