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查分季|老考生说CPA考试

作为一个经历了16、17年两个考季,并且一直关注2018年考季的老考生,算很老了。作为非财会专业毕业生备考CPA,一家之言写一点非财务专业备考CPA的事情。

我有个好习惯,深知一个道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后半句未必达到,前半句,是必须做的。

首先"知己"。我的基础很"纠结",非财务专业,但是过了CFA一级,说0基础也不对,算有基础那一类的。

再来"知彼"。CPA考试,全称注册会计师考试。六门专业、一门综合。至少两年通过考试(每年全国大概有100多个,比考清华是难一点的,清华一个省收100个呢。)

专业六科分别是:会计、财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

继续分成三类:

计算类:财务、税法(两门考试在考场可以使用搜狗输入法的V模式,帮助提升做题速度)

背诵类:经济法、审计、战略

啥都有:会计(要算、要背)

此外,通过很多人的备考经验、考试经验,发现了搜狗输入法V模式这种方便考试的"利器"、重点恒重的分值分布等消息。综上,根据CFA的基础,我确定了财务是必考的又根据大学写一堆商业计划书的经验(基本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都了解),战略也是必考的。但是其他四个科目,并不知道还考什么。

然后我就继续摸底,看自己属于哪一类。不同人,笔者分为几类,请大家看笔者画的"时间—基础分类矩阵"

注会查分季|老考生说CPA考试

当时画完这个矩阵,我觉得,这6个类别,根本没囊括我,我属于有点基础,时间不是太充足也不是太紧缺的折中类。算了自己大概有750小时复习时间,最后选定四科(会计、财务、经济法、战略)。确定考这四门之后,我继续分类:

基础好点:财务、战略

基础差:会计

没基础:经济法

或许很多人以为我考了以上全部,实际现实很骨干"毕业季+初入职一堆培训",到国庆节还在加班,结果灰溜溜只考了财务和战略,其他四门大压力留给2017年了,真的很坑。

以上,我的经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很简单,统计自己备考CPA的复习时间,一定得确保几个事情:

1、 不会有太多其他因素打扰:繁忙出差、紧急项目、女生的怀孕生孩子、其他考试撞车等因素;

2、 就算一年中其他时间很忙,尽量确保9、10月能轻松,或者能顺利请假

,也是可以保证最后做真题快速提升的;

3、 学生群体(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在读群体)一旦有意向考CPA,在还有学生身份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复习,作为学生,即使忙,时间是可以保证的,很少会出现职场上一系列自己不可控的突发状况。

不努力,不会成功;努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但是努力未必一定会成功。通过CPA考试,不管是一年过六科专业,还是两年、三年通过六科专业,几乎每个人积攒的学习时间,都是超过了1000小时。2018年考季在出分后彻底告一段落,2019年早早开始,早早收获,加油。——来自一个老考生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