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苦熬31年却依然未能称帝,因遭诬陷被迫反叛,兵败后被逼自杀

在帝王时代,储君如何与帝王和平相处,从来都是一门很高深玄妙的艺术,唯有深谙帝王心术、知所进退的聪明人才能做到。历史上做过储君的人很多,最终遭遇横死的不在少数,其中西汉戾太子刘据,便是其中的典型。

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生母为皇后卫子夫,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被册立为太子,时年才7岁。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当巡游天下时,便命他监国摄政,以此来锻炼他的治国能力(“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见《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太子苦熬31年却依然未能称帝,因遭诬陷被迫反叛,兵败后被逼自杀

刘据在储位多年,颇有未来仁君之风

刘据为人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在施政方面崇尚宽简,屡屡为民间平反冤案,由此深得百官和百姓的爱戴,颇有未来仁君之风。但让人没想到的是,31年后,这位无比贤明的太子竟然会落得自杀身亡的结局。一切,还要从征和元年(前92年)的“巫蛊之祸”说起。

汉武帝为人猜忍阴刻、果于杀戮,尤其到了生命的晚期,在年老昏聩的情况下,猜忌心变得更重,动辄因为小过便谴责、诛杀宗室成员或公卿大臣。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诅咒皇帝、希望他早死的流言,而这流言被阳陵大侠朱安世“踢爆”后,很快便酿成一场波及范围极广、死伤惨重的“巫蛊之祸”。

太子苦熬31年却依然未能称帝,因遭诬陷被迫反叛,兵败后被逼自杀

公孙弘想为儿子赎罪,结果却诱发“巫蛊之祸”

征和元年(前92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太仆公孙敬声因挪用北军军饷被逮捕入狱,而公孙贺为了能替儿子赎罪,便向汉武帝提出建议,希望能通过抓捕朱安世,来换取公孙敬声的性命和自由,并得到皇帝的同意。朱安世落网后,为了在临死前拉着公孙家族“殉葬”,便在供词中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诅咒皇帝早死。

汉武帝闻讯后暴怒,下令将公孙贺及其家人逮捕入狱,并进行严加审讯。不久,公孙贺父子因为熬刑不过,便承认所有的“罪行”,并牵引出众多的“同党”。汉武帝见诅咒一事“证据确凿”,便将公孙贺父子赐死在狱中,并诛灭其三族,时在征和二年(前91年)初。事后,武帝意犹未尽,又下令穷究此案。

太子苦熬31年却依然未能称帝,因遭诬陷被迫反叛,兵败后被逼自杀

汉武帝穷究“巫蛊”事件,导致冤案频发

就在这恐怖而微妙的情况下,平素跟太子不和的佞臣江充便向汉武帝屡进谗言,宣称宫中发现诅咒皇帝的“苗头”,并希望由他带队前往侦查,并得到皇帝的同意。江充获得授权后,首先从后宫中不受宠幸的夫人开始搜查,依次延及至皇后卫子夫,在一无所获后,最终搜到了他真正的目标-太子刘据身上。

江充在搜查东宫时,暗中授意手下人栽赃陷害,声称在太子的花园地下挖出用于诅咒的桐木人。由于此时汉武帝身居离宫、不通音信,刘据在难以自明冤情的情况下,便矫诏发兵诛杀江充。武帝闻讯后急忙派左丞相刘屈氂率军讨伐“叛军”,刘据为保命,便率领卫队与刘屈氂展开激战。

太子苦熬31年却依然未能称帝,因遭诬陷被迫反叛,兵败后被逼自杀

刘据兵败逃窜,最终被逼自杀

这场大混战持续五天时间,死亡数万人,鲜血像水一样留入街边的水沟,由此可见其惨状(“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见《汉书·卷六十六》)。此时,民间开始散布“太子谋反”的传言,导致太子阵营的支持者日渐散去,使得刘据兵败逃窜,最终在湖县躲避抓捕时自杀身亡,时在同年八月。

太子亡,东至湖,藏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见《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刘据自杀后,太子妃史良娣、长子刘进、儿媳王翁须、女儿皆在长安遇害,而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亡。与此同时,受刘据牵连被杀的皇室、大臣、平民多达数万人(“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见《汉书·卷四十五》),使得朝堂为之一空。

太子苦熬31年却依然未能称帝,因遭诬陷被迫反叛,兵败后被逼自杀

田千秋上书为刘据诉冤,才让汉武帝醒悟

刘据死后,高寝郎田千秋为之诉冤,汉武帝在得知太子蒙冤而死的真相后,下令夷灭江充三族,并大肆屠杀迫害、逼死太子的相关人等,连丞相刘屈氂也被腰斩。等到刘据的孙子、汉宣帝刘病已登基后,为他上谥号曰“戾”,并在湖县修建陵园,对其以礼改葬。对于蒙冤而死的刘据来讲,这也算是一种“补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