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款收不到怎麼辦?廣電電氣教你“另類高招”

隨著最近幾年A股市場的下行,一些早已完成的股權轉讓協議也出現了難以繼續履約的情況,於是各種變化開始應運而生,耐人尋味。廣電電氣(601616.SH)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溢價50%股權轉讓的前世今生

廣電電氣1月15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股東深圳華信同行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華信同行”)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公司控股股東新餘旻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旻傑投資”)轉讓公司8222.1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8.79%;轉讓價格為6元/股(較15日收盤價溢價近50%),總計為4.93億元。交易後,旻傑投資及實控人趙淑文合計持股比例升至25.50%,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此外,公司總裁姜小儀辭職,公司擬聘任趙淑文為總裁。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公司歷年公告發現,華信同行此次轉讓給旻傑投資的股份,來源於2015年10月時旻傑投資的轉讓。當時,旻傑投資以每股6元的價格將1.29億股廣電電氣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3.82%)協議轉讓給華信同行,轉讓總價為7.74億元,其中20%的轉讓款15480萬元在此次股份轉讓的合規性確定後25個工作日內完成了支付,剩餘80%的轉讓款61920萬元則應在股份過戶後46個月之內支付。

在上述轉讓協議完成股份過戶的時間算起,時間已經過去了約39個月,不過旻傑投資顯然還沒收到這剩下的61920萬元轉讓款,於是就出現了廣電電氣最新的公告。

由於前後兩次轉讓的股價均是6元,所以華信同行目前持有的這8222.13萬股股份等於是物歸原主,但是另外的4677.8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則在2018年8月時被華信同行以每股3元的價格轉讓給了自然人高雲濤,這使得前後兩次股權轉讓之間出現了缺口。

不過好在高雲濤是華信同行執行事務合夥人委派代表侯昱的表弟,這也使得旻傑投資、華信同行和高雲濤三方之間最終達成了新的股權轉讓協議。新的協議中除了上述8222.13萬股股份以6元原價轉讓給旻傑投資之外,還約定了通過減持高雲濤所持有的這5%股份給予旻傑投資一部分補償金的協議。

具體來看,在高雲濤將2%的股份質押給旻傑投資、華信同行將所持股份過戶給旻傑投資之後,此前的股份轉讓協議解除,雙方無需再相互支付尚未履行的付款義務,但華信同行需支付給旻傑投資的補償金除外。

補償金的來源則為高雲濤的這部分持股。如果該部分持股減持金額超過15480萬元後,則超出部分收益(下稱“超額收益”)將首先支付旻傑投資800萬元,剩餘的超額收益部分旻傑投資將享有60%的權益,也即旻傑投資可享有的補償金最大額為:800萬元+(超額收益-800萬元)*60%。

雙方損益估算

綜合計算旻傑投資和華信同行之間兩次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可以發現,這對於雙方或許都是一個理性選擇的結果。

首先從旻傑投資來看,前後兩次股權轉讓協議使得自己少了5%的股份,多了15480萬元的現金,還有最大額為800萬元+(超額收益-800萬元)*60%的或有補償金可收,這其實意味著其以每股3.31元+或有收益的價格成功減持了5%的股份,還避免了收不回6億多元轉讓款同時失去股份的風險。

而從華信同行的角度來看,通過再次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解除了自身6.192億元需要支付的債務負擔,這也意味著規避了因高位接盤股份而帶來的約2.6億元市值浮虧。只要在後續5%股權的減持過程中超過15480萬元,其基本就能全身而退;即便最後減持金額未能超過15480萬元,預計虧損也將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相比硬撐2.6億元浮虧要好很多。

股價成關鍵因素

在廣電電氣前後兩份股權轉讓協議的誕生過程中,股價再度成為了最為關鍵的因素。

2015年10月時,股權轉讓協議簽訂股價正處於6元附近,此後一度於當年12月衝高9.13元,一切顯得都是那麼的順利。不過隨著此後A股出現持續下跌走勢,廣電電氣的股價也開始一路下行,2018年6月時一度探底2.75元,較9.13元的階段高位跌去近7成,高位接盤的華信同行的內心或許是“崩潰”的。

此後在經歷約半年時間的底部盤整之後,廣電電氣的股價在今年1月4日開始出現異動上漲,1月7~9日連續三個交易日的漲停使得股價飛昇,並在1月10日創出了4.95元的近期新高。

雖然股價之後有所回落,但15日仍以4.06元報收,較高雲濤所需的最低減持價3.31元仍高出不少。只是這一次,華信同行最後能順利脫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