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8年11月23日起陆续发行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币和纪念钞一套。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2枚,纪念钞1张,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纪念币的中央位置为董必武手书“中国人民银行”六字。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第一套人民币是从1947年开始设计的,1948年正式印刷发行,当时由于董必武任华北财办主任,所以就请他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董必武

董必武早年曾经考取秀才,清朝时学部授予拔贡学衔,之后在学校任教。在延安时期,他亲自用蝇头小楷工整地抄写授课内容给子女学习用,可见他的书法功底深厚,有着特殊的文人气质。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董必武书法

他所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属于柳体范畴,结体遒劲、法度严谨,端庄、稳重而不失典雅,为第一套人民币增添了色彩。


此次发行的纪念钞,“中国人民银行”字样采用的是从第二套直到现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的书法。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特意从故宫博物院借出一支宫廷毛笔,请马文蔚先生题写了这六个字。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马文蔚的书法学习北魏著名碑刻《张黑女墓志》,印在人民币上的书法体秀润端庄,在张黑女的基础上又融入自己的风格。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马文蔚

《张黑女墓志》刻于北魏时期,此志原石已亡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剪裱孤本。魏碑字体主要是刻在石碑、造像或摩崖上,是把写好的字帖在石头上,然后用刀凿等工具进行雕凿。由于书写的工具和介质都是坚硬的质地,所以呈现出来的风貌就和用柔软的毛笔书成的迥异。魏碑字体适合展现庄重、雄强的气势。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张黑女墓志》

中国文字属于象形文字,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法艺术又是中国独有的,其他文明虽然也有象形文字但是它们都逐渐没落了,只有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延续并发扬了书法艺术。了解中国的历史可以把书法看作主轴,从书法中可以看到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书法高度凝练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

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比较成熟的货币,楚国发行的蚁鼻钱开始出现了文字。蚁鼻钱上的文字多为“咒”,也有人认为是“晋”,看上去非常像鬼脸形状,所以又叫做“鬼脸钱”。战国的文字处于承前启后的时代,上承春秋时期的金文,下启秦汉的篆、隶,被后世称为“大篆”。这种字体风格凝重,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形体方正,汉字被称作“方块字”就是这个时期打下的基础。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李斯为宰相,统一了六国文字,并且把大篆简化为小篆。小篆用笔圆转,结构匀称,体态典雅疏朗。币制方面,秦始皇废战国时期的其他货币,统一为“半两”钱。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李斯

由于钱的形状为圆形方孔,字体的两侧为弧形,如果按照常规写法必然显得呆板。“半两”采取屈就回避的方式使得两侧也略呈弧线;文字上下有充裕的空间,就可以适当拉伸相应的笔划,这样就完美的把文字和钱形融合在一起,这种方式一直被后代铸币所借鉴。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汉代半两钱

唐朝刚建立,为了取“开辟纪元”的含义,把货币定名为“开元通宝”,早期的字体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欧阳询书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起笔和收笔处有飞挑的态势,这一点在开元通宝的“元”字上就显露无遗。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唐开元通宝钱范


“元”的上下两个横画紧密靠近,下横起笔处向上挑起,收笔处顿收成直角,像宫殿屋檐的凹曲屋面(如下图黄色虚线部分),刚健而又灵动。如果两个横画写成常规的平直效果,则会毫无生气,不能不惊叹古人把书法、建筑融会贯通的奇思巧计。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雕版印刷术也成熟完善,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宋代纸币交子和会子

宋人从帝王到文人都追崇精致的极简主义,这一艺术上的风向也反映到货币上。“交子”上印刷的字体也是属于欧体范畴,工匠们在雕版时使用简练的笔法,但在转折处又略加变化。书法强调横平竖直,但是工匠们也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则,横画稍微挑起,撇捺采取险峻的斜势,这种以险取胜的书法之美使得宋版书成为文人高价收藏的原因之一。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宋徽宗对书法、绘画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利用皇权把艺术推广到全社会各个角落。他亲自主持北宋画院——宣和画院的工作,招收画师还亲自出题目并且亲临监考。在他的力主之下,宋代的文人画、名家书法、瓷器无一不是后世追捧的收藏品。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同样没有忘记在货币上留下自己的手笔。他的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借鉴唐人写经字体,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宋徽宗是个昏庸肥胖之人,但是他的书法却是飘逸潇洒、犀利俊秀,这种反差也是令人唏嘘不已,“字如其人”这句评语在他身上显然是无法成立的。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泰和重宝是金代章宗时期发行的货币,钱文是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所书。泰和重宝书体为篆书,党怀英书写的笔画好像玉做的筷子一样纤柔匀称、结构工整、形状特别优美典雅,所以又叫作“玉筋篆”。由于泰和重宝制作精良、字体优美,在中国钱币史上称作“金钱之冠”。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宋元之后虽然书法依然十分兴盛,名家也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突破前人,所以后来的书法家在唐宋名家面前显得毫无底气,书法艺术也日趋没落。这种情况同样也反映在钱币上,明清以降钱币的种类繁多,数量也远超前朝,但是钱币上的文字却没有创新,显得毫无生气。


从新版五十元纪念币看历代钱币上的书法史

中国的书法自远古时代诞生以来就不断地演变、进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钱币为我们研究字体的演变,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确凿的物证。书法艺术不仅是书写的技巧,它蕴含了哲学、美术、雕塑、建筑、武术、中医等等文化信息,我们应该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核,赋予时代风貌,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