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來北京這些年,吃過的北京小吃總給人一種感覺,北方小吃更關心你是不是吃得飽

北京從古至今,融合了清明兩朝,更是集結了漢、蒙、滿、回多個民族的特色,小吃品種多種多樣!

日新月異的北京,在一座座高樓大廈之間,還存留多少歷史的痕跡?被收藏、被摧毀、被遺棄?而流傳至今的美食算是唯一的“活著”的見證者了。

除了像烤鴨、炙子烤肉、羊蠍子這些大菜,小吃界裡,有哪些值得嘗試的美食?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排名不分先後,我們一起看看北京胡同裡的那些小吃,感受一下歷史的痕跡!

滷煮火燒:

滷煮絕對是北京地標性小吃!據說流行於光緒年間,那時候豬肉比較貴,普通百姓家裡就用豬頭肉和豬內臟煮一鍋果腹。經過吃貨們的改良,一代一代傳下來竟成為了一道有名的小吃!

它是將豬下水滷好,要吃的時候,將火燒和豬下水一起再熱水煮一下,澆上老湯,撒上香菜和蒜泥。一碗滷煮裡,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炸醬麵:

老北京炸醬麵是北京胡同裡流行的一道美食。黃瓜、豆芽、芹菜、黃豆、蘿蔔等,或切或煮,做成配菜(菜碼)。

重點在於炸醬,用黃醬、甜麵醬加肉丁和蔥薑蒜炒至而成,麵醬絕對是炸醬麵的“核心”!一般用手擀麵為佳,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一下(俗稱‘過水麵’),倒上炸醬、菜碼,拌均勻。

一口滿嘴留香的炸醬麵誰能不愛!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炒肝:

炒肝兒(一定帶個兒化音,感覺更正宗)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

歷史也很悠久,據說是從宋朝流行的“熬肝”、“炒肺”而來!豬下水(豬肝、豬腸)用澱粉勾芡,配上蒜末製作而成。黏而不膩,肝香腸肥,好吃極了!

在網上看到一個吃炒肝的講究: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並要求搭配著小包子一塊食用。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焦圈、豆汁:

這兩個放一起最合適不過了。這都是清宮宮廷傳出的小吃。

豆汁據說有300年的歷史了!早在遼宋時期就已經存在,在清朝是正式入駐宮廷,成為宮廷飲品。豆汁是一種養胃、清火的好飲品。

但喜歡的人不能自拔,不能接受的人都說難以下嚥。

豆汁配上炸的焦脆酥香的焦圈絕對是值得嘗試的最佳拍檔!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艾窩窩:

艾窩窩是傳統的北京小吃,用糯米粉和麵粉做外皮,包著各種各樣的陷(芝麻、山藥泥、棗泥)等等。

據說明朝時期,劉若愚還曾對艾窩窩的做法進行記錄:“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更有一個浪漫的傳說,說乾隆的香妃喜歡吃艾窩窩,所以也是宮廷常見糕點之一。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驢打滾:

驢打滾也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在天津衛也很常見。名字是因為外面包裹的黃豆麵更像是塵土飛揚的黃土,這得名也是醉了。

驢打滾經過複雜的工序製作而成,最外層沾滿豆麵,咬一口軟綿香甜,豆香即化!絕對是老少皆宜的小吃!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炸灌腸:

灌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吃。傳統的灌腸是豬大腸灌進澱粉和碎肉炸至而成,據說慈禧超級愛這口。

但現在已經很少使用豬大腸炸制了,演變成幾乎全素,多用麵粉替代。切片後再油中炸至兩面冒泡變脆,撈出後沾著蒜泥汁趁熱吃。廟會里常見的一種小吃!

北京味道,7種小吃帶你感受不一樣的衚衕文化!

以上,老北京的小吃只關心你是不是吃得飽!如果你下次再到北京,去衚衕覓食的時候,記得帶上一個小夥伴!實在怕你一個人吃不下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