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茶企、茶客、愛茶人都要知道的20多項茶葉新標準

2019茶企、茶客、愛茶人都要知道的20多項茶葉新標準

從2018年起,有20餘項茶葉推薦性國家標準陸續實施,對現行有關茶葉標準中不合理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及相關空白標準的補充。從2019年開始,我國茶葉國家標準將更加規範,作為普通茶客和茶葉經營者都應該熟知。

2019茶企、茶客、愛茶人都要知道的20多項茶葉新標準

不斷完善的茶葉標註體系

《紅茶第1部分:紅碎茶》、《紅茶第2部分:工夫紅茶》、《綠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固態速溶茶第1部分:取樣》、《白茶》、《茉莉花茶》、《茶葉中茶氨酸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烏龍茶第7部分:佛手》、《抹茶》、《茉莉花茶加工技術規範》、《農產品追溯要求茶葉》等在內的20多項新制定或修訂的標準,主要從產品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要求、包裝、運輸和貯存,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比如,茶葉的農產品追溯標準,有了對茶園管理及茶葉生產、茶葉加工、茶葉流通、茶葉銷售各環節的追溯要求。

新修訂的《白茶》在產品中增加了壽眉品類,並規定了相應的感官品質和理化指標要求,同時還規定了水分、總灰分、粉末、水浸出物等4個理化指標限量值。還有一個重大修改就是明確白茶可長期保存,今後福鼎白茶長期保存就有了法律依據,將帶來新一輪老白茶收藏投資新高潮。

《綠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14456.1—2017)主要變化:增加了綠茶產品的分類;增加了茶多酚和兒茶素項目及其檢測方法;增加衛生指標、運輸和貯存要求。

另外,新制定了《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紅茶加工技術規範》《茉莉花茶加工技術規範》等國家標準,這些都是茶葉加工基礎標準,將很好地對行業加工技術規範提供指導和支持作用。更多新實施的茶葉標準,可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查詢瞭解。

2019茶企、茶客、愛茶人都要知道的20多項茶葉新標準

產品標準的變化

2018年實施的茶葉產品標準有12項,其中新制定4項,修訂8項。新制定的產品標準集中在單叢、佛手、茯茶和抹茶等,主要從產品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誌和標籤、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方面進行規定。修訂的產品標準集中在綠茶、紅茶、白茶、黃茶、茉莉花茶和袋泡茶等。

全面接入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汙染物限量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標準》(GB 2762-2017),該標準正式取消了茶葉中稀土的限量,規定了茶葉中鉛的汙染物限量。

農藥殘留限量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規定了茶葉中48項農殘限量,較2014版主要變化有:增加了20項農殘限量指標、修改了1項限量指標值、規定了推薦使用農殘限量的檢測方法。

食品添加劑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茶葉生產不允許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劑,使用鉛鉻綠、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胭脂紅、亮藍等著色劑或其它工業染料等加工茶葉均屬違法。

理化指標進一步完善。根據不同產品的特性,規定了產品定義、產品的分類以及不同理化指標要求。

2019茶企、茶客、愛茶人都要知道的20多項茶葉新標準

明確貯存要求和保質期

茶葉有很強的吸潮和吸異味等吸附功能,不同的貯存條件將直接關係到茶葉產品的保質期長短。

產品標準中對茶葉貯存的要求是應符合《茶葉貯存》(GB/T 30375-2013)的規定。茶葉應及時包裝入庫,入庫的茶葉應有相應的記錄(種類、等級、數量、產地、生產日期等)和標識,入庫的茶葉應分類、分區存放,防止相互串味。

保質措施對庫房要求應具有封閉性,黑茶和緊壓茶的庫房還要具有通風功能;包裝應選用氣密性良好且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塑料袋(塑料編織袋)或相應複合袋,黑茶和緊壓茶宜選用透氣性較好且符合衛生要求的材料,袋泡茶濾袋應符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的要求,濾紙、尼龍包裝材料應滿足相關要求。

2019茶企、茶客、愛茶人都要知道的20多項茶葉新標準

檢測方法標準逐步完善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規定,茶葉中有限量要求的48項農殘中苯醚甲環唑等31個農藥有推薦的檢測方法可以按照執行;除蟲脲等14個農藥參照蔬菜水果等其它產品的檢測方法檢測;還有草銨磷、丁醚脲、氯噻啉等按臨時限量選用檢測方法。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條中規定,“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應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目前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正在依法對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中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進行修訂、清理和整合。茶葉中感官審評、部分理化品質指標等5個標準也得到了修訂並於2018年開始實施,確保了茶葉產品品質評價和檢測數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GB/T 14487-2017),該標準修訂主要增加了黑茶中六堡茶、緊壓烏龍茶、緊壓白茶等的術語,滿足創新品種類茶葉的需求。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23776-2018),規定了茶葉感官審評的條件、方法和審評結果與判定,適用於各類茶葉的感官審評。茶葉感官審評是指審評人員運用正常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辨別能力,對茶葉產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與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的過程。

《茶葉中茶氨酸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GB/T 23193-2017)與原標準有較大變化:測定原理和前處理過程完全不一樣;前處理從原來加水80℃水浴浸提改為直接加沸水浸提;無淨化和衍生步驟直接過0.45μm膜後直接進樣。

《固態速溶茶第1部分:取樣》(GB/T 18798.1-2017)和《固態速溶茶 第2部分:總灰分測定》(GB/T 18798.2-2018)兩個檢測方法修改採用了相應的ISO 標準,對部分檢測參數進行了更科學的修訂。

茶葉是2005年納入食品生產許可管理的加工產品,茶葉生產要求滿足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對茶葉生產過程中原料採購、加工、包裝、貯存和運輸等環節的場所、設施、人員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準則。

在茶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中規定,“茶葉產品必須包裝出廠”。針對茶葉產品標籤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11),標籤上應有:產品名稱、配料、產品標準、生產日期、質量等級、淨含量、SC食品生產許可證號、產地(標註至省、地級市)、生產企業名稱、地址、電話等信息,其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產品標準、淨含量和質量等級。

2019茶企、茶客、愛茶人都要知道的20多項茶葉新標準

茶產業在發展中有標可依,茶葉安全有保證,每個老百姓都能喝上放心好茶。對茶企、市場、消費者都是好事。

關注【茶學網】傳承中國傳統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