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8年“江村”项目年会举办

2018年12月23日晚,清华大学2018年“江村”项目年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举行,“江村”项目部分指导教师、江村学者计划学员、江村训练营学员、“聚焦北京”专题调研大赛支队代表近100人参加了年会。

校团委学习实践部部长张文渊阐述了“长期型、学术性、调研类”的“江村”项目理念,回顾了“江村”项目一年来的成果和发展。江村学者计划学员代表、江村训练营支队代表、“聚焦北京”专题调研大赛支队代表分别进行了成果展示,与同学们分享了实践心得。

江村学者计划一期学员、水利系2018级博士生刘中祥关注农村灌溉用水问题,在实地走访包括都江堰灌区在内的国内多个灌区基础之上,进一步利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深入分析水价、水权、水市场在基层改革中的作用机制,形成一篇发表在《三农决策要参》上的论文;江村学者计划二期学员、社科学院2015级本科生姜力榕聚焦共享单车冗余问题,在走访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后,归纳总结各地共享单车发展利弊,尝试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江村训练营云南玉龙支队队长、社科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愉之分享了支队在基层一线的实践见闻与收获,并深入探讨社会资本与社会网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影响;江村训练营江苏昆山支队队长、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启梅展示了支队眼中的“昆山青年人才发展之路”,详细阐述昆山企业在转型背景下面临的人才困境。

聚焦北京“回溯首钢”支队队长、电机系2017级本科生赵博元梳理了首钢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历史,并讲解了首钢勇担时代重任、敢于改革创新的国企文化;聚焦北京“山河永定”支队队长、水利系2016级本科生胡诗若分享了永定河的生态治理现状,并尝试从自身专业出发去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

清华大学2018年“江村”项目年会举办

学员代表、支队代表实践成果展示与心得分享

在分组讨论环节,指导教师和同学们围绕“共享经济与公共服务”“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人才政策与区域发展”等主题积极展开了交流讨论。

清华大学2018年“江村”项目年会举办

指导教师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年会上正式发布了《社会调研理论与实践》慕课课程。该课程旨在为“江村”项目成员与更多的同学提升社会调研能力提供指导和帮助。

校团委副书记齐兴达为参与拍摄慕课课程的部分教师颁发了“江村”项目指导教师聘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戴亦欣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崔凯代表指导教师进行了点评和分享。

齐兴达在总结中肯定了“江村”项目成员一年来的丰硕成果,并对各位指导教师的辛勤指导表示感谢。

“江村”项目由校团委与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共同建立,包含江村学者计划、江村训练营及聚焦北京专题调研大赛三个子项目。江村学者计划以针对有一定社会调研能力、希望长期深入进行某一主题调研的学生开设,以支持学生开展长期型、学术性、调研类社会实践项目为目标;江村训练营针对有社会调研志趣的学生开设,通过调研技能培训、调研选题指导、暑期实践训练等环节的培养与资源的支持,提高学生

社会调研能力;聚焦北京专题调研大赛旨在引导学生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的理解,服务首都发展建设。在过去一年里,共有33支支队、2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从协同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交通出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才就业等角度出发,开展了扎实深入的专题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