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燃料電池上市公司,誰能跑出大黑馬?

31家燃料電池上市公司,誰能跑出大黑馬?

年底決策層的一波操作,讓市場感覺到氫燃料電池行業有逐漸上位之勢,一些敏感的資金除了參與一級市場之外,也在嘗試佈局二級市場的氫燃料電池概念股。

老張專注於一級市場氫燃料電池行業的研究,同時也留意到不少上市公司切入到氫燃料電池行業。在這裡將這些涉及氫燃料電池行業的上市公司整理出來,供二級市場投資人研究。

老張整理發現,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上市公司有19家,整車企業的上市公司則有10家,上游制氫的央企上市公司也有3家。從二級市場投資來看,顯然,參與關鍵零部件的19家上市公司值得認真跟蹤,這裡面是否能跑出大黑馬來,也尚未可知。

關鍵零部件及動力總成企業:19家上市公司 (建議大家收藏參考)

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問題一直被不斷的提及,依賴進口、成本高居不下的情況正在逐步改善,現階段燃料電池這些領域,在這些企業中的主營收入並沒多少體現。但上市公司依託資本力量依舊三大利器,或切實自身積累加大研發、或合縱聯橫資源共享、或利用資本槓桿做股權收購。開始有一些公司開始表現。

終端顯示,涉獵關鍵零部件上市公司主要發力點不同,電堆、空壓機、氣罐或更加細分的領域皆有涉獵。

1、大洋電機(002249.SZ)

巴拉德股東;後期將持續開展燃料電池發電機集成,燃料電池系統整車集成業務。在鄂已投建1.7萬套產能燃料電池系統建設項目。

三電系統,電機產品佔比較大,運營板塊收入高增速。

2017年度,全年營收86.05億元,扣非淨利潤2.813億元。其中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佔比9.09%。

2、雄韜股份(002733.SZ)

設立研發中心,在武漢投建氫燃料電池產業園;出資不超過五億元設立氫雄電池;參股氫璞創能(近期減持);擬出資不超過3億元設立雄韜投資;與大同市簽訂協議建立雄韜氫能公司。

以蓄電池及材料、鋰電池等業務為主。

2017年度,營業總收入為154.4億元,扣非淨利潤為9187萬元。

3、雪人股份(002639.SZ)

掌握壓縮機核心技術,擁有SRM及RefCcomp兩個國際知名品牌;與高校及新源動力等燃料電池企業合作;

參股CN公司;

設立上海雪人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參股雪氫產業投資管理(平潭)有限公司;

研發出超過30kw使用壽命超1萬小時系統效率超過50%氫燃料電池產品。

製冰設備。

2017年度,全年營收9.365億元,扣非淨利潤-8444萬元。

4、富瑞特裝(300228.SZ)

公司具備車載35kpa氫瓶研發生產能力,涉足加氫站氫瓶領域,參股設立研發公司江蘇氫能;控股子公司氫能裝備加氫設備及車載供氫系統進入量產階段。持有東風特汽股權切入整車運營和銷售環節。

公司主業涉及CNG/LNG設備,氣瓶佔比較大。

2017年度營業總收入為17.46億元,扣非淨利潤228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6.30報告中,氫能設備主營業績貢獻佔比達3.55%。

5、德威新材(300325.SZ)

設立德威互興新能源公司,通過子公司取得美國混動10%股權並取得美國燃料電池公司55%股權;

受讓貴州特車30%股權;

斥資1億元在株洲設立孫公司湖南德威藍色動力有限公司(暫用名)進行技術研發及技術轉讓諮詢工作;

子公司與上海汽車城合作建設一條示範運營線路。

電纜料業務。

2017年度營業總收入為17.87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148萬元。

6、濰柴動力(000338.SZ)

氫燃料電池和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是公司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與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供應商錫里斯動力控股有限公司建立合作,投資4000萬英鎊認購其20%股權,並在濰坊成立合資公司;將獲得其產銷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和電池片的授權;

與博世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商用車燃料電池方面進行合作;

與巴拉德共同在山東研發製造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控股巴拉德約19.9%股權;

投資氫燃料電池新三板企業弗爾賽(834626.OZ)。

與博世就氫燃料電池及相關部件開發生產進行合作。

汽車發動機及非汽車發動機,叉車生產、倉庫技術及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等。

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516億元,扣非淨利潤為64.72億元。

7、長城電工(600192.SH)

持有新源動力8.97%的股權,為初始出資方。新源動力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開發生產,目前代表了中國氫燃料電池電堆自研最高水平。

中高壓開關櫃等電力產品為主。2017年度全年營收13.53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38.7萬元。

8、東旭光電(000413.SZ)

認購億華通5.51%股權,億華通主要致力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017年度未扣非的淨利潤為3060.53萬元。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新能源汽車、建築安裝、建築安裝、光電顯示材料及電子產品等。

9、三環集團(300408.SZ)

固體燃料電池的隔膜板,與美國布魯姆能源公司合作。

主營業務為電子陶瓷類電子元件及基礎材料的生產和銷售。

科力遠(600478.SH)

所屬國家研究中心在燃料電池膜電極、燃料電池大巴示範運行等項目。提供輔助動力電池系統。

業務包括多種電池生產及極片等。

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3.30億元,扣非淨利潤-1706萬元。

10、長盈精密(300115.SZ)

參與投資氫源動力,從事動力科技、新能源汽車科技研發、機電設備、電氣設備等領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工作,持股比例20%。

從事電子信息製造業,包括手機及移動通信終端金屬外觀件、屏蔽件及職能新產品小件、手機及通訊產品連接件等;2017年營業收入為84.3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5.178億元。

11、厚普股份(300471.SZ)

提供加氫站設備;

2017年與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應用和推廣項目,考慮共同組建制氫、儲氫、加氫的合資公司或項目公司。參與了武漢、鄭州的多個加氫站建設;

將引進第三方公司在70MPA、35MPA加氫站涉及建造、核心設備設計、製造的先進技術,實現加氫站核心設備的國產化。

公司主要從事多類型能源氣體加氣站設備及提供能源工程類解決方案;

12、南都電源(300068.SZ)

目前直接持股新源動力8.12%股權。

主營業務包括閥控密封電池產品、再生鉛產品、閥控密封電池產品等。

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86.37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66億元。

13、宗申動力(001696.SZ)

合資成立宗申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階段啟動實施“車用氫燃料電池系統、無人機或潛水器特種電源”,持股比例90%。宗申派姆新動力曾成功開發出燃料電池摩托車、燃料電池殘疾人車、燃料電池叉車、燃料電池備用電源等樣機。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髮動機、通用機械、產品零部件及銷售業務。

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51.97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20億元。

14、安泰科技(000969.SZ)

公司控股子公司安泰環境做氣體擴散層、金屬雙極板商業化推進;目前公司在金屬雙極板方面,已向燃料電池廠商巴拉德供貨。

主要業務為金屬新材料及製品。

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46.6億元,扣非淨利潤為-1561萬元。

15、八菱科技(002592)

配套氫燃料電池車水冷產品,上海世博會各場館運送參觀人員電池大客車(上汽提供)已經應用。

熱交換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16、三花智控(002050.SZ)

公司產品已在混合動力車中使用,並在燃料電池汽車中得以應用。

三花智控的業務主要包括汽車零配件、製冷和AWECO業務,2017年公司營業總收入95.81億元,扣非淨利潤為10.85億元。

17、貴研鉑業(600459.SH)

從事傳統汽車的催化淨化劑業務;

二次回收依託湖南永興貴研資源公司以鉑族金屬為主;

在燃料電池領域將催化劑與上汽合作已經有五年時間,鉑基催化劑已經交付於上汽集團。

主營業務涉及多類貴金屬材料,

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154.4億元,扣非淨利潤為9187萬元。

18、華昌化工(002274.SZ)

擁有年產1000噸固體硼氫化鈉的生產線,該產品是部分氫燃料電池的主要材料。

主營業務涉及精細化工、聯鹼及化學肥料行業,2017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53.19億元,扣非淨利潤達5572萬元。

19、中材科技(002080.SZ)

具備車用/站用氫瓶量產技術,35KPA氫氣瓶批產能力,並有多款產品正在研發和取證中,目前已經有了批量訂單;

中材成都與韓國DMI簽署了無人機氫氣瓶合作的備忘。未來會在三型及四型瓶進行合作。

主營業務為特種纖維複合材料及其製品的製造和銷售,並面向行業提供技術與裝備服務。

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102.7億元,扣非淨利潤為7.442億元。

整車製造:41家主機廠群雄逐鹿

隨著燃油車何時退出市場這一議題在年內被不斷提及,而鋰電池本身能量密度和應對溫度時不佳表現等問題難以解決,整車企業開始加大對燃料電池這一市場的關注。截至目前,已經有41家國內整車企業開始研發燃料電池汽車。

但國內目前在營加氫站僅12座,大部分車企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實驗階段。一位從業人士表示,現階段,部分燃料電池車型在上路過程中已經得到了驗證,氫站等基礎建設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的發展,但也給了一些新入車企備戰時間,對已有沉澱的整車企業來說,技術積累也並非壞事。

下面重點列出10家上市公司參與氫燃料電池的整車企業

1、上汽集團(600104.SH)

曾研製出上海牌燃料電池汽車;

國內第一個產業化70KPA乘用車榮威950,目前用於分時租賃;

FCV80,燃料電池客車,上海、佛山、撫順有運營線路;

2017年完成的150億元定增中,燃料電池汽車前瞻技術研發項目擬投入5億元;

申沃燃料電池客車,在安亭有運營線路;

成立捷氫科技,做商業化運營。

主營業務涉及金融業及汽車製造業。

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6747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53.2億元。

2、宇通客車(600066.SH)

國內商用車行業首家通過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准入申請的客車企業,第三代燃料電池汽車ZK6125FCEVG5業已亮相併已走入市場;組建行業首個燃料電池與氫能工程技術實驗室;建成中原地區首座加氫站。

主營業務涉及汽車製造業和對外貿易。

2017年營業收入為332.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12億元。

3、金龍汽車(600686.SH)

相關產品已經進入推廣目錄,將陸續推出8-12米的全系列氫燃料公交和公路客車產品。

公司主營業務涉及汽車及車身件。

2017年營業收入為177.4億元,扣非淨利潤為3.00億元。

4、福田汽車(600166.SH)

2008年,福田歐輝第一代氫燃料電池客車服務了奧運會;

2012年,福田歐輝第二代燃料電池客車開始服務於北京公交集團;

2015年,福田歐輝研發了第三代8.5米氫燃料電池客車,憑藉優越的性能,創下全球首個100輛訂單;

2018年,49輛福田歐輝10.5米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批量交付張家口。

主營業務涉及大中型客車、輕型車及關鍵零部件產品;

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517.1億元;扣非淨利潤為-8.30億元。

5、長城汽車(601633.SH)

入股德國加氫站運營商H2M(德國50座加氫站絕大多數由H2M運營);

收購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公司51%股權;

計劃首款燃料電池車型2020年展示,2022年北京冬奧會推出首支燃料電池車隊。

公司主營業務為汽車銷售、零配件、磨具等。

2017年主營收入為101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50.27億元。

6、中通客車(000957.SZ)

出資5000萬與大洋電機、聊城開發區管委會合資成立通洋燃料電池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持股10%;

40臺10.5米氫燃料電池公交訂單將交付山西大同;

12月20日億華通公佈,與中通客車簽訂總額1.17億元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總成購銷合同。

公司主營業務為客車產品;

2017年主營收入為78.5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1.33億元。

7、東風汽車(600006.SH)

母公司東風集團下屬東風特汽已經研發亮相多款氫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部分車型已經完成下游銷售,其中京東採購超過10輛;

在上下游包括和大洋電機、武漢資環院等建立了合作。

目前市場上又氫燃料電池的冷藏車和物流車,還將推出燃料電池環衛車等。

公司主營業務為汽車製造業;

2017年主營收入為183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01億元。

8、一汽轎車(000800.SZ)

曾成功研製“奔騰”燃料電池汽車;

母公司一汽集團10月13日首臺紅旗自主燃料電池發動機再嘉興成功點火。計劃推出紅旗H5燃料電池車,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出100kw全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搭載多款紅旗轎車;

落地氫贏計劃,計劃2019年推出燃料電池示範運行,到2025年推出15款電動車型(含燃料電池)

公司主營業務為整車業務收入;

2017年營業收入為279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81億元。

9、安凱客車(000868.SZ)

安凱客車的氫燃料電池客車研發思路將與純電動一致,逐步打造6-12米系列氫燃料電池客車;

在5月發佈第三代8.5氫燃料電池客車。

公司主營業務為客車業務。

2017年銷售收入為54.49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96億元。

10、中國重汽(000951.SZ)

2014年啟動燃料電池研發,豪沃燃料電池輕卡針對環衛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

氫燃料電池港拖;

2018年進行了中國重汽集團技術中心燃料電池及國六發動機實驗室建設項目的招標;

公司主營業務為重卡及其他車輛整車業務。

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312.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7.02億元。

今天就總結到這裡,如果想要看怎樣的股票資訊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