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予仲裁”被叫停,P2P贷前风控路在何方?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如何有效解决借款人“恶意”逾期不还的问题,成为摆在每一个网贷平台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有的网贷平台率先提出“先予仲裁”加“法律催收”的创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一度成为行业内贷前风控(将资金贷给借款人之前所采取的预防借款人逾期风险的措施)的神器!

“先予仲裁”被叫停,P2P贷前风控路在何方?


什么是''先予仲裁''

''先予仲裁''的模式为当事人在签订、履行网络借贷合同且未发生纠纷时,即请求仲裁机构依其现有协议先行作出具有约束力和执行力的法律文书,包括仲裁调解书和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仲裁裁决。

“先予仲裁”的六大特征

一 合同当天即签订调解协议

二 相关文书签署、送达等均在网络上完成

三 部分合同上仅有借款人和居间人(即网贷平台)

四 调解协议上的申请人为网贷平台,而网贷平台的经营范围不包括金融借贷业务

五 调解协议对借款人的权利进行诸多限制

六 合同不论是否发生实质性或者公开性争议,均认为是仲裁案件

“先予仲裁”如此被推崇,出于它特有的诸多“优点”,如结案时间短,审理、举证、送达环节程序简化,省略了保全程序、降低维权成本,防范债务人的违约风险等,尤其是“给不少机构贷后催收带来方便”,一度成为P2P行业贷前风控的神器!得到了包括银行、基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网贷平台在内的许多机构青睐。

但是这种模式很多时候对于借款人并不公平。因为“先予仲裁”限制了借款人的多项权力,比如规定借款人对平台提交的借款合同或者其他支付凭证等相关材料表示无异议、放弃提供证据、答辩权等权利,而“先予仲裁”不经审理或调解程序,直接执行事先达成的协议,剥夺了借款人的基本程序权利,影响正确、公正裁决。

更为负面的是,由于网贷行业良莠不齐,一些仲裁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违规的现金贷机构以及“套路贷”机构提供便利。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2018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实施了《关于仲裁机构“先予仲裁”裁决或者调解书立案、执行等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

(以下简称批复),于2018年6月12日施行,网络借贷合同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机构在纠纷发生前作出的仲裁裁决或者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执行申请。明确表示“根据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仲裁机构可以仲裁的是当事人间已经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因此,当事人间如只是存在发生纠纷的可能性或者风险,仲裁机构在纠纷未实际发生时,事先直接作出给付裁决或者调解书的行为,最高法执行局负责人表示:“脱离了仲裁的基本原理和制度目的,对这类所谓的仲裁裁决或者调解书强制执行,缺乏法律依据。”

“先予仲裁”被叫停,P2P贷前风控路在何方?


“先予仲裁”被叫停,P2P贷前风控路在何方?


“先予仲裁”被叫停,P2P贷前风控路在何方?


“先予仲裁”被禁对网贷平台的影响

一、平台仲裁成本将提高

先予仲裁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还是可以受理的,正规的维权渠道有很多,先予仲裁更多的是平台和借款人之间的博弈,不用担心这件事情会改变网贷的规则。但是有一点,目从各地仲裁机构的收费标准来看,网络仲裁平台的收费相对各地仲裁机构较低,然而还是大大高于“先予仲裁”的仲裁费用。因此,虽然“先予仲裁”被否决后,网贷机构还可以通过普通仲裁形式进行催收管理,但是对于已引入“先予仲裁”的网贷平台而言,毫无疑问其仲裁费用将大大提高。

二、暴力催收加剧,平台贷后催收难度加大

目前网贷平台针对逾期欠款的催收手段主要包括短信催收、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等。“先予仲裁”由于其时间短、成本低,强制执行等特征,已成为部分平台主要贷后催收方式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先予仲裁”被叫停:

1.目前也存在大量的被判决无效的存量案件,在有如此多坏账的情况下,平台迫于运营、生存等压力,极有可能采取暴力催收的方式,催收投诉也随之增多。

2.将使得催收压力重新回到平台,短期内会导致有这类合作的平台逾期率上升,其不良数据随之也可能在短期内攀升。从6,7,8月全国出事网贷平台数据可以反推,“先予仲裁”的否决就行业的动荡,应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效率下降

平台处理不良资产的时间被延后,效率降低。在先予仲裁被允许的时候,平台可以提前向法院申报处理不良资产,快的7天就能出裁决,并且省去了被申请人申诉这一环节,效率很高,但没了先予仲裁之后,平台若按照正规的流程进行仲裁,处理不良资产时间周期很长,并且不确定性增大。

其实,“先予仲裁”被叫停,并不代表贷前风控的终结,网贷行业贷前风控还有其它优秀的措施!

贷前风控出路

“先予仲裁”被叫停,P2P贷前风控路在何方?


1.人身安全险

将资金贷给借款人之前,要求借款人投保定期的人寿保险。在借款期间,当借款人发生人身危险时,保险公司负责对该笔债权进行赔付。这种方式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2.大数据整合

以“百行征信”为首的征信数据库共享,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征信的自动化、数据化,提炼用户的个人基本特征、消费行为特征等,利用社交活动所形成的多维度数据来分析判定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并给出可以贷款的额度和相应的风险定价,从而判断其还款能力和欺诈风险。这种方式能以较低成本从源头上大大降低风险、坏账的可能性!

3.物权担保、三方担保机制并存

物权担保,即P2P网货平台要求出借人借款前先提供抵押物或质押物。当贷款发生逾期时,债权人有权依照约定优先受偿该抵押物或质押物折价、拍卖、变卖等获得的价款,以此冲抵债务。

三方担保,原先网贷平台的“还款风险金专用账户”一直被诟病是“平台自我授信兜底”的一种表现,所以监管层偏向于在贷前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债权作出担保!

这类方式也是通过抵押物、三方担保,实现了风险的转移!

当然“贷前风控”方式很多,这里没有穷举!与此同时,“贷前风控”也只是网贷风险控制的一个环节,寄希望于单一的“贷前风控”将借款人逾期风险规避显然是不现实的,“贷前风控”要与“贷中”风控、“贷后”风控相结合才能将“借款人逾期不还对网贷平台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