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最近有客户提及同业一款金交所的产品,是互联网销售的,可以实时查看到个人的投资记录,资金流水,对此客户还乐此不疲地向笔者阐明该产品的透明度高,安全性强!

作为同行,揭短着实不是一件具有职业操守的事,但笔者深入了解后,发现产品很不规范,而且行业内诸如此类产品的共性问题比较多,鉴于此觉得确实有必要同大家分享一下!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产品,只做学术交流,不做任何投资推荐!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该金交所产品的协议。从抬头清晰可见,该产品属于“资管产品”,是一种“收益权转让”!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之所以被称为“金交所”产品,因为其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亚洲租赁交易所(简称“亚租所”)进行备案登记的!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然而笔者登陆亚租所,查询相关的资产登记信息!发现官网上没有任何显示。但合同文本里也有阐述“本产品:非公开挂牌”。让人感觉透明度差,易内部操作,除此之外还真一点脾气也没有!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该产品是在一个叫“优点智投”平台上销售的,该平台具有App、网页,客户登录账户后,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充值、提现等操作!笔者随后又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了“优点智投”的运营主体“北京紫貔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在经营许可范围一栏内可以看出,它是一家非金融机构,不具有发售资管类产品,归集资金等方面的金融许可证!

如果仅觉得这是无关痛痒的违规经营,就大错特错了!早在今年3月央行曾下发一则“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通知中明确规定;通过互联网开展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机构,一定要取得相应的金融牌照,纳入金融监管!未经许可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不然按非法集资论处!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其实不单单是央行有过此类的文件通知,前证监会也下过类似的通知要求资管类产品不得在非金融机构平台上借助互联网进行销售: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有人不禁会问放线上兜售只是个渠道的区别,无伤大雅!其实,这是监管层处于控制风险而设置的!资管类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理财,具有特定的金融风险,而且该风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担得来的!这就要求参与者达到一定的风险承受等级以及资金门槛,也就是我们时常说的——合格投资者!

最新的金交所监管对合格投资者要求是:

自然人投资者名下金融资产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且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投资经历或者2年以上金融行业及相关工作经历。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正常资管类产品销售是非公开的,推介给特定人群,最后通过风险测评,符合风险等级的合格投资者才有资格申购!而不具有资质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大肆宣传资管产品,往往面向社会上不特定群体,难以把握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易形成非法集资的隐患,风险可想而知!

针对此事,笔者借客户之名联系对方理财经理,对方的回答真让人大跌眼镜:说做金融的或多或少都有问题,重点不在于有没有问题,而在于问题是否有伤大雅?

这时就好比秀才遇到兵,真的是无任何“道理”可言!

理财经理不专业,标的产品不合规!这资金投进去,不是赤裸裸地将财富暴露在风险中吗!再次呼吁各位投友要多一些金融认识,才能少一些财富风险

「金交所产品实例分析」之投前风险鉴别

综上,在面对一些新式投资时,笔者想给到大家一些投前建议:

1.弄清楚所投标的运营主体、承销方等,是否具有相关的资质;

2.关注对应行业的法律法规,舆论评价等;

3.了解透产品标的的运作模式、风控机制、盈利来源等,是否符合逻辑;

4.如果自身专业度有限,找到一个专业的理财经理很关键,但如果连理财经理都不靠谱,标的的了解程度又不透彻,宁可错过机会,也不要贸然进场!

本文系“财经问投”原创,特此声明!如果有任何投资相关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相互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