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刚刚启动H股全球发售发行,零收入、无盈利的君实生物(833330.OC)就迎来重磅利好,公司旗下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这也是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

还未正式敲锣上市,君实生物就给潜在投资者们带来了无形红利。如此一来,公司似乎也不必担心港股上市后的破发之事。

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告,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从3月8日递交上市申请,到以优先审评方式获批,第一家国产PD-1的中国上市审批过程历时逾280天,时间上可谓“神速”,必须要为国家药监局的效率点赞!

几乎是在同时,君实生物发布公告,公司H股发行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每股19.38港元至20.38港元,将全球发售总数1.589亿股。

一、“抗癌神药”,PD-1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被誉为“抗癌神药”,主要表达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参与免疫抑制的跨膜蛋白,是对抗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检查点之一,通过阻止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让免疫细胞发挥保护作用,杀死癌细胞。

它是一种新兴免疫疗法,治疗肿瘤不用手术、不用化疗,最重要的是不会复发。虽然目前单用PD-1抑制剂的应答率偏低,但相对于传统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仍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和低毒性等优势。

2014年7月,百时美施贵宝(BMY.N)公司旗下 PD-1单抗药物Opdivo在日本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 PD-1单抗药物。

截至2018年3月,美国已有5个PD-1/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分别是百时美施贵宝的 Opdivo、默沙东的Keytruda、罗氏的Tecentriq、阿斯利康的Imfinzi、辉瑞和默克联合研发的 Bavencio。

2018年7月,CFDA正式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中文名:可瑞达)上市,针对的适应症是经过系统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是目前最成功的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也创下了中国进口抗肿瘤生物制剂最快审批记录。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PD-1之所以风靡全球,还少不了美国老总统卡特的明星效应。

2015年,年过九十的老总统不幸得了黑色素瘤,而且转移到了脑部和肝部,属于极度高危的肿瘤患者。按照传统的治疗手段,可能没有太多时间了。然而,经过PD-1药物加上放疗,老爷子竟然奇迹般地治愈了,全身肿瘤消失。

卡特的明星效应,让全世界看到了免疫治疗的潜力。

2016年3月6日,91岁的卡特在他的家乡笑着宣布:“我的医生认为我不需要继续使用药物治疗了,所以我停药了。”

自PD-1单抗药物上市以来,全球销售额得到了快速增长。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2017年,PD-1 单抗药物Opdivo和Keytruda的销售额分别为49.48亿美元和38.09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已接近80亿美元。

根据 Research and Markets 的预测,随着适应症的不断获批和新药上市的持续加速,未来全球 PD-1/PD-L1销量将保持23.4%的年复合增长率,据此计算,到 2018年底市场规模有望超 110亿美元,至2025年有望达500亿美元。

再来看国内市场,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潜力巨大。兴业证券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以国内开展临床试验的适应症对 PD-1/PD-L1 疗法进行测算,市场空间近450 亿元。”

如今,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获批,即将商业化,一旦上市或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除君实生物外,国内领先的PD-1研发药企还有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三家药企的相关产品均在审评中。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二、基金经理一手打造出的药企

提到药企,股价大部分人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副“身穿白大褂、手持培养皿”的科学家形象。君实生物却与众不同,老板熊俊则出身金融圈,一路从国联基金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而后转身成为药企老板,带领团队完成数轮融资,现在又率领君实生物奔赴港股IPO。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创立初期就致力于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研发和商业化。

2015年8月,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33330。挂牌后不到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就获得了国家食药监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公司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君实生物吸收合并了更早挂牌的“胞兄”,众合医药(430598.OC)。

2008年,王永昌、马静创办众合医药,主营试剂销售,随后单继宽受让王永昌股份,与马静一同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众合医药也开始从事新药研发工作。

熊俊在2011年以投资人身份进入众合医药,多轮融资后成为了公司新的实控人。此后,众合医药于2014年1月挂牌新三板。

2015年10月,君实生物以2:1的估值比换股吸收合并众合医药,两家新药研发企业将借此实现资源共享。交易完成,新三板首例换股吸并案诞生。

合并完成后,熊凤祥和熊俊父子直接持股君实生物30.87%,仍是公司实控人和第一大股东。

经过后面的几轮融资,熊凤祥和熊俊的直接持股比例已分别下降到9.74%和8.37%,而高瓴资本、上市公司乐普医疗(300003.SZ)等已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金融圈出身的老板熊俊负责公司整体管理,但一家药企还是少不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出生于1961年的总经理李宁,2018年初加入君实生物,其1994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学位,此前长期担任赛诺菲集团高级总监、助理副总裁、副总裁等。

三、能否撑起150亿市值?

发行价格区间确定为19.38-20.38港元/股,按照发行后7.5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君实生物市值将达到150亿港元。

在今年4月君实生物完成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发行价格18元/股,也与本次H股发行价几乎一致。

新三板挂牌不足三年,君实生物通过7轮定向增发,一共募资接近15亿元,股价也不断攀升,到停牌前市值已经高达129亿元。此前,也有投资者质疑,“一家零收入的公司,能达到百亿市值,到底有没有水分?”

君实生物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万元,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5亿元,当期研发费用3.49亿元。

我们不妨先来看下,今年以来赴港上市的同类型生物科技企业的股价走势。

歌礼制药(1672.HK)作为首家登陆港交所额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股价已从上市首日最高14.9港元/股,一路下跌至目前的6.07元/股,早已大幅破发。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顶着108港元/股高额发行价的百济神州(6160.HK),股价最低跌至61.05港元/股,12月17日报收于每股80.2港元,跌幅同样巨大。

唯一能够幸免的,是上市仅一个多月的信达生物(1801.HK)。

港股敲钟前,君实生物拿下首个国产PD-1

信达生物发行价13.98港元,最高涨至24.35港元,12月17日收盘于22.2港元,较之于发行价仍有较大涨幅。香港招商证券最新研报中给出的目标价为27.80港元/股。

目前,A股不接受亏损企业,赴港上市成为创新药公司最好的资本化选择,但香港的投资者同样也很理性,君实生物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的商业化结果。

12月24日(下周一),作为首家发行H股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君实生物将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能否复制信达生物的股价走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