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花唄的年輕人,出來借,總是要還的!

這學期剛開學,便看見學校裡貼了好多防止校園貸的宣傳,前不久微博也被大學生集體陷入校園貸的新聞刷屏。當今消費隨處可見“享受當下”“年輕就是花唄”等宣傳標語,許多年輕人在一種“花明天的錢能圓今天的夢”的錯覺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欠債—還錢—欠債的泥潭。

去年,花唄發佈了《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也就是說平均每 4 個 90 後就有 1 個使用花唄。在購買手機時,76% 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

在90後的年輕人中,大部分都是剛參加工作的職場新人或者在校大學生,而這些人中有穩定滿意的收入的又少之又少,甚至還在一直問家裡要生活費。本來手頭就不寬裕,但是消費往往透支,那些消費透支的年輕人正在把透支的錢花在電子產品、戀愛開銷、衣服鞋子上,有時不妨問問自己,真的需要那些東西嗎?

最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隻剛上市的iPhone6s。一個月還300,我完全可以負擔的起。誰知慾望和貪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噩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開通了花唄,借唄等一系列的借貸工具,拆了東牆補西牆。還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現。竭盡所能,費盡心機把賬務做的滴水不漏。

我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飯以外的每一分錢來償還透支的每一個明天。”

這是一個典型的,深陷消費貸款的年輕人的故事。

去年,螞蟻花唄在發佈了一項年輕人消費報告後洋洋得意的宣稱:90後們雖然熱愛買買買,但剁手時並不任性, 99% 的人都能夠按時還款,還是挺靠譜的。

這種“靠譜”的代價是什麼呢?

花一萬五,還掉五萬。花五萬,還掉九萬。花唄、借唄、網貸平臺挖了一堆太深的坑。兩年後,當你面對苦心維持的資金鍊終於斷裂時,你將回想起朋友對你說“有個平臺叫花唄”那個遙遠的下午。

“買不起”從來不是一句難以啟齒的話,避免消費透支的陷阱很簡單,那就是理直氣壯的大喊一聲:買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