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大話西遊》裡,至尊寶和菩提進行過一次直擊靈魂的討論:愛一個人需要理由麼?

顯然不太需要。但是,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答案是,當然需要。

有一句俗話說的好,不好吃的食物都是相似的,好吃的食物卻各有各的好吃(列夫托爾斯泰你先委屈一下)。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吃到好吃的,大多隻能用一句“真是太好吃了”來表達喜悅,但是怎麼個好吃法,具體好吃在哪,通常是很難說清的。

9月14日,熊貓指南和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學實驗室聯合舉辦了一場感官評價體驗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弄清楚食物怎麼好吃這個問題。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當一個合格的感官評價員到底有多難?

感官評價是測量、分析、解釋由食品與其它物質相互作用所引發的,能通過人的味覺、觸覺、視覺、嗅覺和聽覺進行評價的一門科學。此次的感官評價體驗將會通過品嚐小米粥來讓體驗者感受感官評價的體系和方法。

說到這,你以為就是喝幾碗小米粥那麼簡單?

顯然不是,喝小米粥雖然簡單,但是在喝小米粥之前還有一輪過五關斬六將的大比拼。原來,實驗室招募的感官評價員在作為一名吃貨上崗前,都需要經過味覺、嗅覺等方面的專業評測,通過測試的人才有資格進行感官評價。

活動現場就簡單模擬了一把PK賽,將現場招募的熊貓指南感官評價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分別進行嗅覺、味覺的感官評價測試。測試什麼?我們先來看看兩邊的題目。

味覺測試一——三點檢測:在三個樣品中選擇與其他兩個味道不同的樣品。

味覺測試二——排序測試:對提供的四項樣品,按其甜味從小到大進行排列。

嗅覺測試一——描述測試:嗅聞樣品,給出其氣味的描述詞。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三點檢測還不算太難,味覺正常的人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可是將四種樣品的甜味進行排列可就有些難度了,不光需要辨別能力,還需要精細的將味道進行賦值。這可是難到了我們的體驗者,這一點光從表情上就已經可以看出來。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有一遍一遍細細品嚐的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有低頭苦思冥想的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有再三核對生怕出錯的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還有一臉生無可戀懷疑人生的

嗅覺的測試基本可以用慘無人道來形容,畢竟味覺測試還只是分辨和排列,嗅覺就直接讓你聞氣味來告訴樣品是什麼,而且,沒!有!備!選!答!案!範!圍!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這到底是什麼味道?這個又是什麼?

啊這個,這個味道好熟悉,但是好像想不出來是什麼……

這位小哥塗塗改改的字跡和猶猶豫豫的行筆中,透露出了一絲絕望和無奈。

在總分20分的測試項目中,A隊得到了6分,B隊得到了11分,也就是說,即使是大幅領先的B隊,也還遠遠沒有及格。這還不算什麼,這三道題不過是海量測試題中比較簡單的一部分,可見,想當一個吃貨,不是那麼容易的。

看不見顏色的情況下喝小米粥是怎樣一種體驗

簡單體驗過感官評價測試之後,就正式進入今天的正題:小米的感官評價體驗。體驗者被帶到了一個被多彩燈光覆蓋和佈滿小隔間的實驗室。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這就是傳說中的感官評價室,很未來很酷炫有沒有?紅色和綠色交織的燈光讓人感覺彷彿進入了未來世界,正在進行某一項了不起的實驗研究。

為什麼要有紅色綠色的燈光呢?據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的小姐姐介紹,這是為了在評價時,通過彩色的燈光屏蔽掉食物本來的顏色,將顏色對食物口感和評價的影響降到最低。而一個個的小隔間也是為了在做實驗時避免評價員之間交頭接耳相互干擾。

在一片嚴肅認真的氣氛中,開始了小米的品嚐體驗。這次測試將小米做成小米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學實驗室的實驗員在剔除了大部分專業評測指標之外,給體驗員留下了“玉米香”、“雞蛋香”、“回甜”、“口感細膩”、“粉質感”這5項指標,體驗員依據這五項指標分別為三個樣品評分。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從最終測試的結果來看,熊貓指南甄選出的優質小米還是PK掉了市售的小米,整體數據有明顯的領先優勢。不過,就在眾人感嘆熊貓指南厲害的時候,中糧的小姐姐告訴了大家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三個樣品中有兩個居然是同一個品種!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左邊顏色更黃一些的為熊貓指南甄選小米

也就是說,說好讓大家評價三種小米,其實就只有兩種,只不過有一種給大家分成了兩份。活生生的“城市套路深”啊。不過,這麼做可不是實驗員故意耍大家,而是為了增加實驗可信度故意加入的一個干擾項。而這一點,體驗員們居然都沒有發現。

通過“玉米香”、“雞蛋香”、“回甜”、“口感細膩”、“粉質感”這5項指標,體驗員們也瞭解了評價小米大致的體系、方法和流程,對“如何界定一種食物好吃”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和體驗。

被黑科技支配的興(kong)奮(ju)

在最後一個環節,體驗員還感受了最先進的黑科技——眼動儀+面部表情識別系統。

簡單來說,眼動儀主要用來捕捉受測者眼球注意力的範圍和方向。測試需要佩戴眼鏡式眼動儀,它的造型和普通眼鏡類似,但是通過它,就可以監測到消費者在購物的時候究竟在看哪裡?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是哪些?消費者拿起一個產品究竟瀏覽了上面的哪些信息?舉個栗子,通過眼動儀可以採集多個消費者的數據進行疊加,最終生成相應的貨架瀏覽軌跡圖和貨架瀏覽熱點圖,我們可以一目瞭然的瞭解到,我們的測試產品在貨架上的表現如何。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面部表情識別系統的應用場景也非常簡單方便。只需要通過攝像頭去記錄消費者的面部表情,系統就會自動的分析出消費者表情的積極程度。熊貓指南顏值擔當小姐姐現場替大家體驗了一把。據說人在笑的時候,眼角是會流露出笑意的,而假笑的話,多數情況就只有嘴角有笑意,也就是說,真實情感是藏不住的。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為了測試這一點,圍觀群眾分別讓小姐姐說出“加班”、“開會”、“升值加薪”、“紅包”、“相親”等不同的詞彙。結果顯示,在“升值加薪”、“相親”、“紅包”等幾個字眼出現的時候,小姐姐的情緒出現了明顯的正向“大”波動(沒錯我們小姐姐還是單身呢,歡迎來撩)。這就叫,被機器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運用這些新技術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研究者想通過更加科學、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手段來了解消費者,進而探測消費者的真實想法,也只有真正瞭解了消費者,才能為研發提供更加寶貴的意見,幫助研發部門研發出真正的好產品。

說一種食物好吃,需要理由麼?

這次體驗,讓消費者更深層次的、沉浸式地體驗了熊貓指南對於農產精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熊貓指南“定義好吃”的背後是科學標準。在“吃好”和“好吃”之間,熊貓指南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客觀評價體系,熊貓指南CEO毛峰稱之為:“優質農產品的米其林、匠心農人的奧斯卡、中國品質農業的標準普爾”,以激勵農民去種好東西,進而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也激勵消費者去購買好東西,使中國人的生活更健康、更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