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菩提进行过一次直击灵魂的讨论: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显然不太需要。但是,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答案是,当然需要。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不好吃的食物都是相似的,好吃的食物却各有各的好吃(列夫托尔斯泰你先委屈一下)。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吃到好吃的,大多只能用一句“真是太好吃了”来表达喜悦,但是怎么个好吃法,具体好吃在哪,通常是很难说清的。

9月14日,熊猫指南和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联合举办了一场感官评价体验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弄清楚食物怎么好吃这个问题。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当一个合格的感官评价员到底有多难?

感官评价是测量、分析、解释由食品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所引发的,能通过人的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此次的感官评价体验将会通过品尝小米粥来让体验者感受感官评价的体系和方法。

说到这,你以为就是喝几碗小米粥那么简单?

显然不是,喝小米粥虽然简单,但是在喝小米粥之前还有一轮过五关斩六将的大比拼。原来,实验室招募的感官评价员在作为一名吃货上岗前,都需要经过味觉、嗅觉等方面的专业评测,通过测试的人才有资格进行感官评价。

活动现场就简单模拟了一把PK赛,将现场招募的熊猫指南感官评价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进行嗅觉、味觉的感官评价测试。测试什么?我们先来看看两边的题目。

味觉测试一——三点检测:在三个样品中选择与其他两个味道不同的样品。

味觉测试二——排序测试:对提供的四项样品,按其甜味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嗅觉测试一——描述测试:嗅闻样品,给出其气味的描述词。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三点检测还不算太难,味觉正常的人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可是将四种样品的甜味进行排列可就有些难度了,不光需要辨别能力,还需要精细的将味道进行赋值。这可是难到了我们的体验者,这一点光从表情上就已经可以看出来。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有一遍一遍细细品尝的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有低头苦思冥想的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有再三核对生怕出错的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还有一脸生无可恋怀疑人生的

嗅觉的测试基本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毕竟味觉测试还只是分辨和排列,嗅觉就直接让你闻气味来告诉样品是什么,而且,没!有!备!选!答!案!范!围!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这到底是什么味道?这个又是什么?

啊这个,这个味道好熟悉,但是好像想不出来是什么……

这位小哥涂涂改改的字迹和犹犹豫豫的行笔中,透露出了一丝绝望和无奈。

在总分20分的测试项目中,A队得到了6分,B队得到了11分,也就是说,即使是大幅领先的B队,也还远远没有及格。这还不算什么,这三道题不过是海量测试题中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可见,想当一个吃货,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不见颜色的情况下喝小米粥是怎样一种体验

简单体验过感官评价测试之后,就正式进入今天的正题:小米的感官评价体验。体验者被带到了一个被多彩灯光覆盖和布满小隔间的实验室。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这就是传说中的感官评价室,很未来很酷炫有没有?红色和绿色交织的灯光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未来世界,正在进行某一项了不起的实验研究。

为什么要有红色绿色的灯光呢?据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小姐姐介绍,这是为了在评价时,通过彩色的灯光屏蔽掉食物本来的颜色,将颜色对食物口感和评价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一个个的小隔间也是为了在做实验时避免评价员之间交头接耳相互干扰。

在一片严肃认真的气氛中,开始了小米的品尝体验。这次测试将小米做成小米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在剔除了大部分专业评测指标之外,给体验员留下了“玉米香”、“鸡蛋香”、“回甜”、“口感细腻”、“粉质感”这5项指标,体验员依据这五项指标分别为三个样品评分。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从最终测试的结果来看,熊猫指南甄选出的优质小米还是PK掉了市售的小米,整体数据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不过,就在众人感叹熊猫指南厉害的时候,中粮的小姐姐告诉了大家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三个样品中有两个居然是同一个品种!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左边颜色更黄一些的为熊猫指南甄选小米

也就是说,说好让大家评价三种小米,其实就只有两种,只不过有一种给大家分成了两份。活生生的“城市套路深”啊。不过,这么做可不是实验员故意耍大家,而是为了增加实验可信度故意加入的一个干扰项。而这一点,体验员们居然都没有发现。

通过“玉米香”、“鸡蛋香”、“回甜”、“口感细腻”、“粉质感”这5项指标,体验员们也了解了评价小米大致的体系、方法和流程,对“如何界定一种食物好吃”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被黑科技支配的兴(kong)奋(ju)

在最后一个环节,体验员还感受了最先进的黑科技——眼动仪+面部表情识别系统。

简单来说,眼动仪主要用来捕捉受测者眼球注意力的范围和方向。测试需要佩戴眼镜式眼动仪,它的造型和普通眼镜类似,但是通过它,就可以监测到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究竟在看哪里?消费者感兴趣的商品是哪些?消费者拿起一个产品究竟浏览了上面的哪些信息?举个栗子,通过眼动仪可以采集多个消费者的数据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相应的货架浏览轨迹图和货架浏览热点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我们的测试产品在货架上的表现如何。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面部表情识别系统的应用场景也非常简单方便。只需要通过摄像头去记录消费者的面部表情,系统就会自动的分析出消费者表情的积极程度。熊猫指南颜值担当小姐姐现场替大家体验了一把。据说人在笑的时候,眼角是会流露出笑意的,而假笑的话,多数情况就只有嘴角有笑意,也就是说,真实情感是藏不住的。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为了测试这一点,围观群众分别让小姐姐说出“加班”、“开会”、“升值加薪”、“红包”、“相亲”等不同的词汇。结果显示,在“升值加薪”、“相亲”、“红包”等几个字眼出现的时候,小姐姐的情绪出现了明显的正向“大”波动(没错我们小姐姐还是单身呢,欢迎来撩)。这就叫,被机器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运用这些新技术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研究者想通过更加科学、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手段来了解消费者,进而探测消费者的真实想法,也只有真正了解了消费者,才能为研发提供更加宝贵的意见,帮助研发部门研发出真正的好产品。

说一种食物好吃,需要理由么?

这次体验,让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沉浸式地体验了熊猫指南对于农产精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熊猫指南“定义好吃”的背后是科学标准。在“吃好”和“好吃”之间,熊猫指南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客观评价体系,熊猫指南CEO毛峰称之为:“优质农产品的米其林、匠心农人的奥斯卡、中国品质农业的标准普尔”,以激励农民去种好东西,进而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激励消费者去购买好东西,使中国人的生活更健康、更讲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