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真相到底如何?這罵名不該由“千古一帝”揹負

言及秦始皇,我們腦海中必定浮現四個字——焚書坑儒,秦始皇真如我們所想的殺了那麼多讀書人?這麼殘暴嗎?

也許未必,且讓咱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焚書”和“坑儒”並不是一件事,不能混在一起談,雖然有其內在聯繫,但混在一起,“焚書坑儒”的意味就會有所改變,就像小編當初從課本上看到“焚書坑儒”的時候,就會以為秦始皇怎麼那麼殘暴呢?這麼針對讀書人?把書燒了還把書生殺了!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一統天下?

焚書坑儒真相到底如何?這罵名不該由“千古一帝”揹負

秦始皇

所以,咱們要把“焚書”和“坑儒”分開談。

話說秦滅六國,天下大一統,始皇帝建立起了中央集權制的強大國家,他廢分封,立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各方面統一之後,便是文化的統一。然而,文化統一是不容易的,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是文化盛世,又何嘗不是文化亂世,“焚書坑儒”便是秦朝文化專制統治的過程中發生的。

歷史的對錯咱們不必去評判,咱們只是看看書中是怎麼說的。

焚書坑儒真相到底如何?這罵名不該由“千古一帝”揹負

咱們先說說“焚書”。

秦始皇三十四年,“焚書”事件的時間點。

《史記·始皇本紀》記載,在一次咸陽宮酒宴上,僕射周青臣開始歌頌始皇功績,說始皇之威德,震古爍今。

然後博士齊人淳于越就提起了恢復分封制的建議,說分封子弟可以有效鞏固帝位,防範臣子作亂。

看到這些時時刻刻想復辟古制的傢伙又跳出來了,法家的李斯就來了一招釜底抽薪,認為“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還認為“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

這就是“焚書”事件的源頭了,李斯認為現在大家都“學古”而不“師今”,而且還“以古非今”、私下裡議論紛紛,在民眾當中造成負面影響。這種現象如果不禁止,君主威勢就會受到影響,下面的人還容易結黨營私,那要怎麼解決呢?接下來李斯就提出了“焚書”策略。

焚書坑儒真相到底如何?這罵名不該由“千古一帝”揹負

那具體燒了哪些書呢?

李斯說了:“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首先,除了秦國官方史書之外的史籍都要燒了,這應當是為了扼殺六國遺民的復辟思想,後人不瞭解歷史的話,等這幾代人離世,誰還記得仇怨?

其次,《詩》、《書》、百家語者只有官方可以收錄,民間收藏的詩書都要上交地方燒掉,這個應當是為了壟斷教育,針對的就是那些私學,針對的就是私下裡議論國家大事的人。

最後,醫藥、卜筮、種樹之類的書籍不能燒,當時秦朝注重農業,燒了這些書大家還怎麼好好種田?

然後,從那些刑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以古非今”的人刑罰最重,滅族,所以“焚書”舉措主要還是針對這波人。

那讓我們總結一下:

秦始皇燒書了嗎?燒了!

為什麼要燒書?文化統治的一種策略,雖然有點野蠻直接。

燒了什麼書?《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以及民間私藏《詩》、《書》和百家典籍,但是官方有收藏。

說句題外話,秦朝官方不是有藏書嗎?怎麼都沒了?項羽火燒咸陽的時候一把火燒了。

焚書坑儒真相到底如何?這罵名不該由“千古一帝”揹負

“坑儒”事件發生在“焚書”的第二年。

秦始皇當時在追求長生,一些方士就勸皇帝修仙,而皇帝則對這些人委以重任,要錢給錢,極為看重。

那時候徐福已經下海溜了,然後就剩候生、盧生一撥人了,幫皇帝尋找仙藥,結果拿不出來,就開始詆譭秦始皇,說他天性剛戾自用,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等等等等,未可為求仙藥,然後就溜了。

皇帝被騙了,還被罵了,自然生氣,將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都坑殺了。

秦始皇坑殺了四百六十餘人,其中有儒生有方士,具體的自然不清楚,但這書裡有說“諸生皆誦法孔子”,這是不是說明皇帝在針對儒家呢?

不然,這些人都“犯禁”了,犯禁是什麼?犯法!秦朝法制森嚴,觸法者必亡。

而且“坑儒”事件所起的作用應當是“殺一儆百”的作用,那時候類似盧生之流的方士那麼多,說白了就是騙子,留之何用?就算誦法孔子,孔子他老人家樂意嗎?有人師法孔子結果去勸人修仙,小編並不覺得這對孔子而言是好事。

咱們再來總結一下:

秦始皇坑人了嗎?坑了,坑殺四百六十餘人。

坑殺的是儒生嗎?說不準,應當說是方士,就算以現代人的眼光,勸人修仙,難道不是騙子嗎?皇帝殺騙子有錯嗎?

為什麼坑人?大秦以法強國,觸法者亡,僅此而已。

再說句題外話,項羽反秦,先後坑殺降卒50萬,數次屠城,也沒被罵這麼慘;始皇帝殺了460個方士,被噴成狗子?可能,只是因為殺得不夠多?

焚書坑儒真相到底如何?這罵名不該由“千古一帝”揹負

得罪了文化人是可怕的,殺的人中有儒生,誰能抗住口誅筆伐?就算儒生放過你,歷史也不會放過你!

秦始皇被儒家從漢朝一直罵到當今,千古一帝變成一代暴君,“焚書坑儒”這兩件事實在功不可沒,每講暴秦,必定被引以為證。

千百年來,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被不斷演繹,添油加醋,不亦樂乎。

事隔經年,歷史的真相我們已經很難看清,只能客觀去看待史書中的記載,甚至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看待,只是看看,便不辜負歷史。

最後,附一首當代偉人的詩: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