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2019已至,春天即将到来。以推动青年导演持续发展的“青葱计划”已历时四载。在这四年中,他们培育出了一茬又一茬的“小葱”,又到了收获和再次耕种的时刻。

今年,在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导演的讨论中,我们意识到,在青年导演和行业正在经历变化的时刻,“青葱”将萌发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叶”。

越成长越簇新的“小葱”

作为“青葱家族”的大家长,在四年间,李少红导演切身感受到诸多变化。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小葱”的年龄越来越小,或许是最直接的变化之一。在第三届报名的学员中,尚有几位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导演。而今年,已有二十二岁的青年导演参与到计划之中。同时,由于第四届“青葱计划”的招募范围扩展为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具有国际背景的参与者比例也比往年要高。

李少红对此感到很欣慰,她认为,很多年轻导演现在试图回到中国来做电影,很难找到途径回归,必须要自己去尝试,完全依靠个人能力去闯也比较困难。对他们来说,“青葱计划”是一个渠道正规,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平台。四年宣传积累下来,“青葱计划”对于青年导演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力。

“小葱”在变化,引导“小葱”生长的引路者也在变化。“青葱计划”的导师挑选一贯十分严格。这些引路者,大多是当下正活跃在创作一线的创作者们,他们趋于年轻化,更贴近当下的电影市场,同时,他们也具备实战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导演能力,使剧本实现质量上的飞跃。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第四届青葱计划复审导师

“我们希望学员们有一定的基础,导师再教授他如何拔高自己的创作水准。所以我们需要那些在导演完成长片时真正能帮助到他的人。导师应当指出学员拍电影时最关键的节点和问题,尽量少让他们走弯路,这就和学院里面教基础课的老师的任务不太一样。”

“青葱计划”最大的目标这么多年一直未曾发生改变,它旨在带领青年导演们拍出自己的一部院线长片。所有学员在通过训练之后,都将与他们的导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成为职业导演。在李少红导演看来,做职业导演,对自己的院线长片要有敬畏之心,不能将作品视如家庭影像和学生作业。“职业导演拍的是自己的作品,必须能经得起市场和观众检验。每一个导演都应该体会到作品对自己的重要性。”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看过四届“青葱计划”学员们带来的剧本,李少红也感受到了这些年轻人的变化。以往,年轻导演的作品大多从文艺片起步,这一类型会阐述更多的自我世界观,对社会现象具备更多个人思考。同时也有许多创作者认为,类型片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虽然优秀的类型片不乏艺术性,但主导方向的不同,仍然对作者的自我表达有所限制。

不过在她看来,80后、90后的年轻导演们的看法正在逐渐改变。“‘青葱计划’以文艺片为主,但我们从不拒绝类型片。文艺片跟类型片是完全不同的创作方法,不能把它混淆起来。所以我希望每一个“小葱”都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对自己的影片定位要准确,是类型片还是文艺片,无论哪一种创作,都有一定的规律。”

前进的步伐要快,前进的道路要稳

谈及与众不同的类型,由第二届青葱计划五强导演白雪执导的影片《过春天》,被誉为前所未有的国产青春片。谈及这部电影的创作始末,李少红表示当初在创投会上,《过春天》就以独特的视角而备受瞩目。

《过春天》之所以能成为“青葱计划”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李少红认为,要归功于白雪和主创团队的执行能力。在“青葱计划”的参与期间,导演优秀的执行能力,资方万达影业的强有力配合,令影片极为迅速地进入了拍摄阶段。与监制、现场制片、取景拍摄,整个拍摄进程果断又敏捷,成功定档3月。对“青葱计划”来说,《过春天》走上大银幕,正算得上2019年的开门红。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由李少红导演监制的两部影片也将在近期计划走上大银幕。由叶谦执导的《蕃薯浇米》由梅峰老师担任剧本导师,影片具有独特的闽南人文景观,同时也是内地第一部完全讲闽南语的院线电影。黄璜导演执导的《武林孤儿》获得了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电影突出的现实主义风格与极具社会思考价值的主题受到业内好评。

时间对于每一个导演来说都格外关键。一部影片的完成时间、类型特质,决定了这部影片能否走向海外,登上合适自己的电影节舞台。李少红导演表示,“青葱计划”在培训过程中,吸纳业内知名大咖,研读年轻导演的剧本,正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渠道,更合适的资源。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青葱计划”走过四届,但创作基准从未发生改变。近年来,许多青年导演培训计划风起云涌,类型特点也各有不同。此前王红卫导演强调:“我们不是一个电影节,不是一个收割者,我们是想好好的做一个播种者,一台播种机;我们也不仅仅是一个创投平台,我们还要为出嫁的孩子保驾护航;我们还不是一个猎头公司,我们确实在是为行业输送导演,但是我们不做导演的搬运工。”

这一番话道出了“青葱计划”与其他机构的不同。李少红也强调了这一点,“青葱计划”的独特将会一直被持续下去。

“青葱计划”要着力培养青年导演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院线长片,为青年导演护航,想创作者所想,甚至要比创作者所思所想更快一步,提前为他们趟平道路。从寻找投资方,到创作剧本,再到导演监制,联系演员,所有拍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青葱计划”都在尝试帮导演们解决。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所有人都知道,拍第一部院线长片不容易。年轻导演,难免有经验上的不足。作为青年导演的培育者,既要保护创作的独特性,又要克服一些真正的风险,也为投资方负责,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这部影片能够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门槛,以合格的面貌,出现在大银幕上。李少红笑称,这项工程,有时候甚至比自己拍一部电影要更费力。

“青葱计划”的路越走越宽。随着四年的努力,一批又一批的“小葱”不断生长,政府、行业、市场对“青葱计划”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关于未来,李少红表示,“青葱计划”新的一年将会启动更多的推广活动,令更多的年轻人有一条更正规,更专业化的电影道路可走。


专访导演李少红:导师年轻化,稳健正方向,“青葱”又是新一年


“青葱计划”未来有多项推广活动正在计划当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青葱放映”。“青葱计划”中有三四部影片,以同一主题模式进行放映,一方面走向海外的国际电影节,一方面在国内进行展映,当下他们正与山下学堂、北京电影学院等多个机构进行合作,新一年的前景正曙光初现。

国内的电影人才培育体系正在不断成长。在资本的浪潮冲刷下,年轻导演们有时被抛至浪尖,有时又因资本退潮而感到迷茫。而李少红和“青葱计划”则希望青年导演的道路能走得更正,走得更稳。

“导演培育导演,这是一种悠久的历史,也是一种价值的传承,我希望能从这样的方式出发,帮助行业和电影学院,解决一些在拍电影中更实际的问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