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位科学巨人的逝世,应让当今“流量明星”感到羞愧

昨天1月16日,据中国科学院消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氢弹构型主要领头人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结束了他28年隐姓埋名于荒野沙漠的生活,成为了一名值得国人哀悼缅怀的国家伟人。

故事回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等核大国多次威胁使用核武器来打击中国。“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就曾建议用核武器袭击中国。它是真的在进行核讹诈、核威慑,不是报纸上说说玩儿的。”于敏回忆道。

昨天这位科学巨人的逝世,应让当今“流量明星”感到羞愧

于敏先生

于是乎,一大批爱国热血科学家,青年投身西北荒漠,进入了一个没有城市喧嚣,没有花香鸟语,只有无穷无尽的沙漠以及能用于计算的笔和纸,当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先进的计算机,在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这里有一台全国最先进的J501计算机,每秒能计算五万次,这个相当于现在入门电脑的CPU都算不上,但是这台电脑并不能为于敏一个人所用,它还有其他很繁重的计算工作,因此于敏团队只能利用空余时间来使用这台电脑协助计算,大部分时间只能用算盘,就这样,很多科研人员度过了匆匆的一生。

贫困落后的新中国,技术荒芜的新中国,以及国外列强的层层技术围堵与武装力量恐吓,没有难道新中国的领导人,也没有难倒在沙漠一线上的于敏与他的团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的速度为世界之最。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

由于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从1976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是保密的,直到1988年以后,于敏才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要问也不方便问,要说也不方便说,很不好受。

昨天这位科学巨人的逝世,应让当今“流量明星”感到羞愧

当年新闻

他的学术成果,几乎没有发表在公开的场合;连他的名字,在1988年前都不为人知。至于他的成就,正是如此最高科学奖能颁给于敏,反而正是这个奖项的荣幸。

于敏先生,30年隐姓埋名,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大家想一想,他是不是很像《三体》中那位手握剑柄,面对一个强大世界的守护者?

相比起现在所谓的当红一线小生,我们作为旁观者,应该能够清楚地思考认清,生活固然能自由地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热闹生活,也能无忧无虑地追逐繁华灯光下的明星,但是这仅仅是个人空虚的体现。真正的侠之大者,应当为国为民,能够忍得住多年的寂寞与孤独,为国家为人民用自己的身躯张起永葆安宁的大伞,让这个伞下每一个公民都能拥有他们追逐自己生活的权利与自由,然后燃烧燃尽了自己一生,这样的人,才是名垂青史上的伟人。而不是那些只需要一两年的世界,或者因为自己言行不当,或者因为自己为非作法而泯与众人的流量明星们。

昨天这位科学巨人的逝世,应让当今“流量明星”感到羞愧

侠之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