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深圳虐童”案,網友的這3個觀點值得深思

深圳虐童案發生之後,我寫了一篇文章,留言裡有一位網友展示了3個觀點,可以很好地總結這件事。

再聊“深圳虐童”案,網友的這3個觀點值得深思

“我想說下”是這類事件被爆出來的原動力。如果這個小女孩的鄰居或者老師,也能像這位網友一樣,想多說一句,小女孩受到的虐待可能會少很多,因為身邊這些有形無形的監督,家長的暴力行為會收斂一些。

我想說一下,我想表達自己的看法,我想把一件事情拿出來讓大家評評理,這種心態是很好的,可以遏制很多不好的行為。同樣有虐待傾向的父母,因為對這次有人“想說一下”心存恐懼,可能以後就不敢再對孩子動手。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想說一下”比刑事懲罰還管用。

小女孩的爸媽是否也生長於受虐待的家庭,這個從新聞中無從考究。但是,我贊同這位網友的分析,這對父母很可能也遭受過父母或他人的虐待。一個被父母虐待的孩子,當他長大成人之後,大概率也會使用暴力解決家庭問題。

如果沒有人曝光,小女孩會一直生活在這種充滿恐懼和暴力的環境裡。與父母溝通的方式就是被打之後,要乖乖地回到原來的位置,不許有眼淚,更不許有情緒。這個小女孩長大之後,會怎樣對待她的孩子呢?

一個人受到虐待已經很不幸了,更不幸的是他還會把虐待傳授給自己的孩子。

再聊“深圳虐童”案,網友的這3個觀點值得深思

為人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我認為這很簡單。根據傷害對等原則,父母現在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將來就怎麼對待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打罵孩子,那麼當父母老了,就要允許孩子不照顧這樣的父母,甚至也允許動手打幾下。只是,那時候可能又有一群正義之士要來聲討這個孩子“不孝”。

越是對孩子不好的父母,越是會要求孩子孝順,因為以他們的作為,根本換不來孩子的尊重和贍養。如果允許孩子不贍養使用虐待的父母,父母在對待孩子時,就會因為忌憚年老時得不到子女的照顧,而施以關懷。

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他們總有一天會獨立生活,父母也總有一天會需要照顧。明白了這一點,大家相處起來就會平和一些。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少數人天生富貴,少數人水深火熱,大部分人出生在普通的家庭,過著普通的日子,從自己的父母那裡獲得愛,然後把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小女孩沒有從父母那裡獲得愛,反而遭到了虐待,是一種極端的不幸。留言中,還有一位朋友認為視頻的曝光、大家的關注,以及一些社會機構的介入,可以幫助她擺脫不幸的命運。

再聊“深圳虐童”案,網友的這3個觀點值得深思

社會解決不了家庭問題。社會上需要救助的又何止這一個小姑娘,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會不會也把孩子打一頓,然後送給國家了事。而福利院就一定比這些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利,這個還真不好說。小女孩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忍耐,忍耐到可以獨立生活為止。

孩子,人生的路還很長,你不需要忍耐多久,等考上大學,離開這個家庭,就可以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同時你也擁有了選擇的權力,你可以選擇報復,也可以選擇原諒。

因為知道你受過傷,所以無論你選擇什麼,我都支持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