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撰文:脫歐將迫使英國重新審視中英關係

中新網倫敦3月1日電 (記者 張平)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教授克里·布朗(KerryBrown)在3月1日最新出版的《中國新聞週刊(英文版)》上,發表了題為“脫歐將迫使英國重新審視中英關係”的署名文章,論述了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今年2月結束首次正式訪華後的中英關係,呼籲英國應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解放思想,進一步調整提升雙邊關係。他還提出英國需要培養更多精通中國語言文化的人才。

英学者撰文:脱欧将迫使英国重新审视中英关系

2017年3月29日午間,英國啟動“脫歐”程序的信函被遞交至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手中。英國與歐盟之間的“分手”談判正式展開。

文章指出,脫歐意味著英國必須獨自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對話中國是英國鍛鍊其談判能力的一次機會。英國對於中國始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貿易協議的決定權大部分留給了歐盟,安全問題主要是依據美國的路線去處理。現在英國必須認真考慮它想要從與中國的關係中得到什麼。

文章從以下多個方面作出闡述。文章認為,脫歐在給英國處理中國事務時帶來許多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大的挑戰。儘管如此,如今是英國從中英關係的歷史包袱中解脫出來的絕佳時機。英國需要學習中國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經驗,並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解放思想”。

在未來,在中國努力實現"中國智造"的背景下,英國需要把中國看做一個知識夥伴,一個有實力的投資者和一個多領域的戰略同盟,而這些角色將完全顛覆中國過去的形象。

目前,中英貿易呈現較好的態勢,若干重大投資項目正在深入推進,如位於英國西南部的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華為、阿里巴巴,以及中國的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一直積極參與英國市場。作為金融中心,倫敦和中國簽訂了多宗貿易協定,鞏固其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樞紐的地位。

中國在英國投資逐漸增加,和英國的貿易關係也比以往更加緊密,這意味著中國作為一個合作伙伴,需要被更多人所瞭解,而不僅僅是那些已經對中國十分了解的精英群體。英國中小企業前所未有地需要制定他們的中國戰略和把握跟中國合作的機會,因為直接拒絕將會帶來更高的代價,畢竟中國對英國來說比從前重要得多,也能給英國的企業帶來更多潛在的機會。

布朗教授指出,想要跟中國合作,擁有通曉中文、熟知中國文化的英國本土團隊至關重要。中英之間新的對話不應只是一個政治上的舉措,還應該被當做一次鍛鍊的機會和平臺,讓英國快速學習如何跟中國的合作伙伴談判。因為自從中英20多年前就香港迴歸問題談判以來,再沒有從事這種複雜雙邊談判的經歷了。

布朗教授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在利茲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曾在中國內蒙古地區工作,1998年進入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在中國處工作,並於2000-2003年擔任英國駐華使館一秘;目前兼任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項目的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及其國際關係;其著述和觀點在英國政界和理論界具有較廣泛的影響力。布朗教授2014年9月曾應中紀委邀請訪問北京。

《中國新聞週刊》英文版《中國報道》創刊5年之久,其客觀、公正的報道與嚴謹、深邃的分析,深受英國主流社會的青睞,被譽為觀測中英關係走向的媒體窗口。(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