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開展“清網”行動

魯網聊城1月16日訊 當前,隨著網絡電子商務平臺的迅猛發展,網絡銷售食品和網絡訂餐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手指動一動,美食送上門,網絡訂餐已經成為部分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外賣在帶給人們方便快捷的同時,背後蘊藏的食品安全風險也不容忽視。紅火的網絡訂餐背後,是網絡實體店良莠不齊,消費者因為不能看到食品製作的全過程,很難察覺衛生狀況,難以發現食品質量問題。面對一系列網絡訂餐亂象,也給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帶來了挑戰。我市開展“清網”行動,對網絡訂餐進行專項治理。

不衛生 口感差小作坊餐飲毛病多

“檸檬水裡竟然有頭髮,瞬間沒有了食慾,都不檢查一下嗎?”“煎雞蛋和烤腸是冰的,今天吃到了網傳的速凍雞蛋,太過分了。”“雞蛋吃子四口,都有雞蛋皮。”……網絡訂餐的飯菜質量會有什麼問題?記者在某網絡APP外賣平臺,隨手打開了聊城開發區的一箇中餐店訂餐頁面,看到不少網友都在後面吐槽。

據記者瞭解,現在通過網絡外賣送餐的基本上是中小餐館居多,店鋪經營面積不太大,做的都是大眾消費的飯菜。雖然大多數都能做到環境衛生,但是,也有一小部分餐飲店衛生條件差,飯菜質量不安全,有的甚至沒有實體門店,專供網絡銷售,所以做出的外賣更讓人擔心。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網友對網絡訂餐不滿意的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飯菜不衛生,有的在菜裡吃出蟲子、頭髮、沙粒等,更有甚者會將輕度黴變的食品賣給顧客。其次是網絡宣傳誇大其詞,線下實物反差過大。比如網上的圖片菜品顏色鮮嫩、盤子大、分量足,而實際收到的卻是菜色差、菜量少、吃不飽。再就是飯菜口感差,市民花了錢,買到的飯卻難以下嚥。

實名登記 全程監管讓網絡訂餐在陽光下運行

食品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為了加強對網絡訂餐的規範管理,我市出臺《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規範網絡餐飲服務經營行為進行了具體規定。從去年3月份開始,我市監管部門在全市開展“清網”行動,對網絡訂餐進行專項治理。

在“清網”行動過程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我市對網絡食品經營許可、主體責任等進行了規範,要求網絡食品經營者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時,要標註“網絡經營”,並提供現場登陸的設施設備供許可機關審查。無實體門店的網絡食品經營者,一律不許可食品製售項目及散裝熟食銷售項目。同時,落實主體責任,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要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對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法行為的,及時制止;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的服務。“清網”行動中,多部門聯合執法,食藥監、工商、質監等部門,開展以食品經營許可資質、購貨渠道、索證索票等內容的監督檢查和抽查,加強經營者網上食品經營行政許可事項的事中、事後監管。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對網絡餐飲的規定非常詳細具體,網絡經營者要在主頁公示《食品經營許可證》、量化分級等信息。其次,現場檢查餐飲單位的加工製作過程,是否存在腐敗變質等感官異常的食品,是否定期對設施設備進行了定期維護。目前,正在著手推廣網絡餐飲明廚亮灶、直播監管、食材公示等措施,實現全程在陽光下運行。

最後,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訂餐時要選擇合法正規的網絡銷售平臺和供餐單位訂餐,切勿在無證無照的非法經營單位購買食品和訂餐。同時,要留存好消費票據,用餐後如發生胃腸道不適等狀況時,及時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熱線12331。(記者 朱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