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为何迟迟不能下葬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作为封建帝王家族,如果先祖去世,更应该尊重传统习俗。可为何孝庄太后去世后,却迟迟不能下葬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以孝道著称的大清王朝,为什么孝庄去世后迟迟不能下葬?

大家对孝庄太后的认知,多数是从清宫剧中了解的,无论是情路坎坷的《孝庄秘史》还是波澜壮阔的《康熙王朝》,孝庄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无论是否喜欢历史,扮演者对角色的准确把握,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为何迟迟不能下葬

但如果要问孝庄骨子里最爱的人是谁?相信多数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认为是皇太极,也有人认为是多尔衮,更有甚者还认为是福临。诚然福临是孝庄的亲生儿子,给他的爱自然会更多些。要说孝庄骨子里更爱谁,答案无疑是她亲手扶持的皇孙康熙皇帝。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明朝末年蒙古部族逐渐衰落,后被后金征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均采用与蒙古族和亲的政策,于是年仅十三岁的布木布泰,被她哥哥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为何迟迟不能下葬

皇太极称帝后,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尽管封妃后的布木布泰没有受到皇太极的专宠。但却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顺治帝福临。皇太极死后,福临即位,也就是顺治帝,孝庄也就成了皇太后。

尽管顺治帝即位没太多的政绩,但是他却生了一个好儿子,那就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圣主康熙皇帝。康熙的性格和孝庄很像,因此两人关系非常好,再加上中国传统的隔代亲,因此孝庄对这个皇孙也是倍加疼爱。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为何迟迟不能下葬

顺治帝去世后,在孝庄的极力扶持下,玄烨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继位后,无论是亲政除鳌拜还是平三藩收台湾,始终和他站在同一立场,在幕后支持他的人就是孝庄。

康熙亲政后,孝庄太后给了他极大的勇气和力量。因此康熙对这位老祖母是非常的敬重。康熙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孝庄尝鲜,康熙陪孝庄巡幸五台山,遇到上坡的地方,康熙帝就会下轿为孝庄扶辇保护。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为何迟迟不能下葬

孝庄病危时,康熙帝昼夜不离老祖母左右,亲自为其端汤送药,并带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求上苍折自己的阳寿来延长孝庄太后的寿命。当孝庄太后寿终正寝,康熙帝为自己的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按照清朝传统的丧葬礼节,孝庄太后去世后应该和皇太极合葬在一起。然而皇太极的墓地在盛京,孝庄太后死在了北京,而且皇太极已经去世很多年。所以孝庄临死前嘱咐康熙:

皇太极下葬太久,为了不打扰他安息,不要求与其合葬。康熙帝非常敬重这位老祖母,又因为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祖母早早地下葬,于是就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孝庄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永闭殿门。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孝庄太后停尸37年,为何迟迟不能下葬

从康熙帝二十一年到六十一年,康熙前往遵化祭谒暂安奉殿、孝陵共二十六次,可见其对孝庄太后的感情如此之深。孝庄太后一暂安就放了三十七年,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也没有解决好孝庄陵墓的事情。

一直到雍正三年,也即皇太极与孝庄太后成亲的第一百周年,雍正皇帝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立鼎盛,圣主在位年久日长,子孙枝繁叶茂为由,逐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