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我们的“最小兄弟”吗?

9月5日是国际慈善日,这个日子源于2012年,为纪念一个人「努力克服对和平构成威胁的贫穷和苦难」的贡献,联合国将她逝世的日子——9月5日定为「国际慈善日」,藉此呼吁更多民众参与慈善活动。这个人就是——德兰修女(1910-1997)一生致力为穷人服务,1948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修会,特别关爱贫穷儿童和快要死亡的穷人,建立世界知名的穷人得到善终的收容之家。

我们知道,德兰修女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切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


近日,一则来自《人民网 》的新闻让我陷入了深深思考。在杭州一家民营养老院“迎来”一批年轻人的新闻引发热议。原来,这家养老院推出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志愿服务项目,年轻人可租住养老院的部分房间,月租仅300元,但每人每月要为老人提供20小时的志愿服务。

你认识我们的“最小兄弟”吗?

先不下结论,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当你去帮助流浪人、为敬老院的人奉献爱心的时候,你有所图吗?你是否想要从他们身上换取什么……相信很多人就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温暖与爱传递给对方而已,并无所求。如果说有所求,那也只是希望天主能够记得。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当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在基督信仰内,对于“爱德”,保禄宗徒指给了我们一条更高超的道路:爱超越一切(格前 十三 1-3)、爱是诸德的灵魂(格前 十三 4-7)、爱永存不朽(格前 十三 8-13)。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在行爱德的时候,内心里真正的初衷是什么?希望被周围人知道自己所行的事?想要让天主看到好换取通往天国的门票?亦或是,只是因为爱天主,因此爱祂所爱的一切受造物……

我想,最纯粹的初衷应该是,因为爱天主,所以爱祂所爱的一切受造物。

教宗方济各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提醒我们去关心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最小兄弟”,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最小兄弟”呢?难道只是指物质方面挣扎在穷苦边缘的人吗?不,还有精神方面需要帮助的人,还有一切被罪恶捆绑无法脱身的人。

你认识我们的“最小兄弟”吗?

教宗方济各访问美国费城,为犯人洗脚

你认识我们的“最小兄弟”吗?

教宗方济各访问美国费城,亲吻犯人的脚

若望福音中,经师和法利赛人捉住了一个行淫的妇人,按照法律这个妇人是要被石头砸死的,耶稣却向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罪和罪人是两码事,有时候人们只是被撒殚蛊惑了而已,而且人们厌恶的是罪本身而非罪人。我们当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做伟大的事,但每个人都可以用心怀大爱去做一些小事。对待“最小兄弟”,我们要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以及恒心。

我们应当爱天主所爱的一切,如同天主爱了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