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西貝學習餐飲品牌如何摸透大眾心理,掌握傳播之道!「好文」

從2010年開始,西貝莜麵村一次又一次通過周圍大環境和大趨勢的改變而改變品牌,通過品牌定位細化市場,進而強化了品牌。但究竟該如何找到箇中規律,避重就輕的發展,贏得品牌的最終定位呢?

跟西貝學習餐飲品牌如何摸透大眾心理,掌握傳播之道!「好文」

總結規律,定準大方向

要想弄清楚企業自己是什麼?定位應該是什麼?首先,要認清企業的本質。過多的理論、技巧學完之後,可能會看不到企業最核心的東西。接下來能不能做靠常識,要不要做才靠調研。西貝在更換企業名稱時,其實在做的就是找到企業的核心。比如一開始西北民間菜的定位,口號是90%的原料來自於西北的鄉野與草原,但最終是過於制約了品牌的發展。可是當改為西貝西北菜時,範圍又過大,企業內部的研發過程失去了焦點,變得極為麻煩。“當你什麼都是的時候,就什麼都不是了。”一句話說明了問題,一家企業一定要找準一個點。而經過了一系列所謂的“折騰”後,最終迴歸到西貝莜麵村,是企業自身對於這一概念的重新認知和理解,面對現在講究吃喝的年代,提出一個像“莜麵”一樣代表健康屬性的品類,是對今後發展的一個巨大挑戰。

其次,要找到一個足夠施展的品類。就之前更換名稱的過程來看,大的品類有絕對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現在整個餐飲剛剛打開局面,仍舊有選擇的餘地。而選擇什麼樣合適的品類,按西貝賈國龍賈總的話來說,就是要吃得住。品類要適應現今的主流客群,要能生存的長久,要可以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內涵。

跟西貝學習餐飲品牌如何摸透大眾心理,掌握傳播之道!「好文」

最後,要觀察趨勢,預測趨勢。尤其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市場,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這時候更需要看清大的趨勢。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要基於未來看現在,基於未來找自己的生存之道。當品類在人們認知中的位置足夠強大時,這個品類就是適合這個時代生存發展的。

兩次借力,成功拓寬品牌影響力

西貝品牌近幾年的變化,得益於企業對於傳播工作上的重視,通過2012年的黃饃饃,2013年的走進聯合國,和剛推廣完的張爺爺掛麵形成了品牌的三級跳。

先說借來的第一個力,即是之前炒得火熱的《舌尖》營銷。整個舌尖播完後,沉澱在觀眾心裡的,是用最天然的原料,最傳統的工藝,用心呈現出來的美食,健康又正宗。而西貝就此借上《舌尖》的力,售賣《舌尖》裡的產品,觀眾對於《舌尖》的印象也就轉移到了西貝企業的身上,畢竟真正將電視裡的產品搬到身邊的恐怕就只有西貝一家企業,並且其宣傳力度及速度恰到好處。到現在為止黃饃饃已賣出3000萬個,空心掛麵賣出了將近6000萬元,預計2015年將會銷售達1億元。

跟西貝學習餐飲品牌如何摸透大眾心理,掌握傳播之道!「好文」

第二個力是走進聯合國。2013年賈總決定改回“西貝莜麵村”,品牌要跟消費者溝通,這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莜麵”是什麼。企業自己很清楚莜麵其實是燕麥面,並且很健康,可是必須要通過一個外力來激發出來,讓消費者感知。恰巧這時來了一箇中國美食走進聯合國的活動。在百姓的普遍認知中,聯合國是一個很有權威性的組織機構,比起《舌尖》來,這個能量更大更穩定。聯合國都會認可的美食,那莜麵的好就完全不用通過企業自己的嘴就能讓大眾所信服了。

在特勞特定位理論中,它被稱為信任狀,是品牌溝通的重要一環,被認為是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擔保物。品牌通過強調自己的信任狀,來提高品牌的可信度,為消費者提供選擇品牌的理由。但僅僅“聯合國”三個字,並不能讓人們心中產生具體的概念,因此更深一步的拓展,便是搞定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只有潘基文這張臉同品牌形象站在一起,百姓一看就更加有說服力了。然而即便有了兩個噱頭,傳播過程中仍然還需要補充一個“加持”的概念。比如最後看到的是西貝走進聯合國的新聞登上了美國三大主流媒體。所以其實在去美國之前,企業就早已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了,接下來很簡單,就是打一場漂亮的有準備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