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最近,罗辑思维不发年终奖的事

引发了众人的群嘲

公司CTO发了一封内部信

信中说“今年不发年终奖”

还说年终奖是懒政,是大锅饭的行为

不愧是搞知识付费的

就连降低员工的福利都说得那么有道理

又给大家普及了知识点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不过,无论罗辑思维发不发年终奖

其实和我们关系不大

反正罗振宇不是我们的老板

但是,这封内部信里有一点

和每一个职场人都有关系

大家却都没注意到

信中说逻辑思维年前面试一个员工

但是入职却要等到4月份

为什么?

因为他要拿了原公司的年终奖再辞职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问题来了

遇到一个好的工作机会

该不该等拿了年终奖再辞职?

推而广之

职场人面对辞职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如何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01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

混得一般,到底要不要去参加同学会

这个问题能够成为一道辩题

说明很多人对此有疑惑

为什么人们会犹豫要不要去同学会?

想想多年不见的同学聚在一起是什么样

那就是大型的尬聊现场

从你们见面说了一句你好以后

尴尬就无处不在了

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无形中的攀比

哪个同学混得好,年入百万

哪个同学日子过得舒坦,活少钱多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为什么毕业后

有的人混得好有的人混得差?

因为他能力比你强,他比你努力

这样回答而且认为这是正确答案的人

一定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

我们以前所受的教育都在强调个人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有回报

这是一种很朴素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

这种观念认为个人的努力可以超越一切

这不正像年轻人的思想吗?

年轻人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

认为只要自己够强,就能掌控一切

然而,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吗?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现在的社会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些壁垒是无关努力的

前几年中国的首富是谁?

万达王健林

那是地产行业最风生水起的时候

房价持续上涨,地王屡创新高

即使是1个亿,在王健林看来也只是小目标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现在呢?

是双马争霸的互联网时代

中国前100富豪的数量,地产类人数逐年下滑

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的造富神话

小米上市诞生多少个百万富豪成了新闻

80后的张一鸣坐拥头条系帝国和腾讯争锋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而王健林却在18年的年会上的报告说

万达要坚决从房地产业务转型

万达商业要剥离房产业务,1平方米也不能有

王健林难道不够努力吗?

万达集团难道不够努力吗?

人的一生很久很复杂

不是努力就能解决所有困难

你更加需要懂得做出选择

在职场上,你选择进入哪个行业哪个岗位

必须慎之又慎

02

现在的社会

焦虑成了一种通病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

人们害怕被同龄人抛弃

害怕被边缘化被淘汰

这些都只是表象

人们焦虑的真正原因是

有前进的动力而没有前进的方向

那些放弃人生,得过且过的人是不会焦虑的

好比你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

烈日当空,带的水也不多

你急切地想要走出沙漠

但是,你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走才能走出去

再不走出去就会被晒死在沙漠中

没有方向的人才会迷茫、焦虑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想想一个人在什么阶段最迷茫?

就是从大学毕业到初入职场那几年

有报道说现在的年轻人跳槽频繁

95后第一份工作平均7个月就离职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一部分原因是现在人们的思维更开放

另一个原因恐怕也是年轻人不够了解自己

如果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他会那么轻易离职吗?

一个人没有方向

连自己做的努力能不能得到正面效果都无法确定

更加不用说什么人定胜天,努力就会有回报了

03

怎么找到你的职业方向

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很多人之所以迷茫是因为

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更加不要说规划了

职业规划其实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职业规划的核心就是人和职业的匹配

关键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

而职业规划有两种策略

愿景型策略和资源型策略

如果你有一个明确的发自内心的目标,那就应该按照愿景型策略去行动;如果你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职业目标,那就应该按照资源型策略行动。

1

愿景型策略

有一些人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比如想做企业家,想做律师。他们通常都比较理想化,特点就是目标非常明确,路径也会非常的清晰。

怎么当律师呢?考律师资格证,然后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再然后慢慢成为律师。

这都是有清晰的路径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通常会比较理想化。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成长。

愿景型的策略特别适合那些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学历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像律师,大学教授,金融分析师等等。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2

资源型策略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很正常。

不要去苦苦追寻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到底想干什么工作,这些问题想是想不明白的,你应该按照现实的资源导向去行动起来。

就是说你身边有什么样的工作,你选择一个最好的去尝试一下,目的是提升你的能力,打开你的职业视野,然后再去尝试更好的工作。资源型的策略比较务实,效率比较高。

大多数人走的都是资源型策略,有什么机会先抓住,让自己成长,然后拥抱其他机会,这才是适合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策略。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过“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我们过去的决定,决定了我们现在,我们现在的决定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职业规划对一个不想一事无成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如果你还有前进的动力

却没有做上自己想做的工作

你应该想想,你有为自己规划过吗?

罗振宇不发年终奖却揭露了职场“潜规则”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于洋:做好职业规划,实现人生裂变》,告别迷茫的职业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