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花200萬回國月薪1300元:“海龜”還是高端人才嗎

留学花200万回国月薪1300元:“海龟”还是高端人才吗

這兩天,山東濟南女生曉曉(化名)留學花掉200萬元,回國後實習工資只有1300元的新聞被不少人議論。據當地媒體報道,2013年曉曉去澳大利亞之前,父母賣掉了大明湖畔的小院才湊上了她的學費和生活費。

曉曉自己表示,由於考試失利,她就讀的大學不屬於名校,專業是傳媒學。讀完本科之後,曉曉又考入了昆士蘭科技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所以,算下來4年本科加上1年碩士,她在澳大利亞一共待了5年。200萬除以5,平均一年花費40萬,這說明曉曉同學不是一個大手大腳花錢的女生,她的消費水平應該是留學生中的一般標準。

我想曉曉在2013年去留學的時候,應該已經意識到海歸跟鍍金其實沒有那麼強的聯繫了。畢竟,像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聯邦國家,早已把吸引留學生當成一項重要的國民收入來源。就在曉曉去澳大利亞留學的那一年,中國出國留學的規模在歷史上首次超過了40萬,達到了41.39萬人,那一年,高考人數是915萬。到了2017年,也就是曉曉本科畢業的那一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已經突破60萬,當年的高考人數是940萬。這一組數據對比說明,留學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

曉曉及其父母如果還把“海龜”看成是高端人才的同義詞的話,那隻能說明他們對這個時代的變化嚴重估計不足。

要知道,197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為864人,1980年勉強超過2000人。在上世紀80年代,大多數留學生都是公派出國,他們自然是優中選優,鳳毛麟角。即使是自費留學的人,實力上也不可小覷。例如北大副校長海聞,當年雖然是自費留學,但所取得的學術成就絲毫不亞於其他優秀的公派留學生。

從曉曉自己披露的情況來看,她和她父母最終選擇出國留學,多少帶著一些機會主義者的特徵。比如,曉曉是在“高考失利”的情況下選擇出國的,這就是說出國留學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值得一提的是,以留學熱最盛的上海地區為例,上海家長會認為孩子考上“清北復交”,就相當於拿到美國常青藤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這種認知的背後,是海外留學的渠道已經十分開闊,只要有錢就可以就讀的學校已經不在少數。曉曉去澳大利亞留學的大學並非名校,幾乎可以判定就是花錢就可以讀的學校。

從市場認可度來說,這樣的不知名學校,肯定比不上國內的211大學,總體上,這些“海龜”跟很多一般高校畢業生一樣。對於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來說,“海龜”不“海龜”真的已經毫不重要了。

最後再說一下曉曉就讀的專業———傳媒學。傳媒專業一直有一個無法否認的弱項,那就是這是一個非常強調實踐能力的學科,所以該學科本身沒有太強的理論體系。用5年時間來學習傳媒學,這本身就是一場冒險。此外,傳媒行業近年來處於鉅變狀態,學校和市場的脫節問題一直都存在,資深從業人員轉場潮流方興未艾。

綜合各類因素,一個澳大利亞普通學校的碩士畢業生,要在濟南這樣一個傳媒並不發達的二線城市裡,很快謀得一個不錯的對口工作,這種概率是極低的。曉曉在實習期拿1300元的工資,雖然看起來很低,但低得沒毛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