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成功学:你凭什么敢大言不惭的谈论成功?

五问成功学:你凭什么敢大言不惭的谈论成功?

今天中午的时候,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坐在休息室聊天,一位小姑娘,和我们说起了她之前参加过的企业培训:

当时正是1月份,无锡最冷的时候,几十位同事被拉到一个酒店,实行封闭式训练提升,上午听课三小时,下午听课三小时,晚上跑步两公里,然后再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感悟,这一天折腾下来,已经到晚上12点了,等到回房间收拾收拾休息,已经一点多了,可是第二天还要6点准时起床,再跑两公里。

原本这样的计划要持续一周,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小姑娘终于承受不住了,晚上跑步的时候刚好路过太湖边,于是她没忍住,坐在太湖边上嚎啕大哭,她说,自己不清楚这样的行为是为了什么,每天要听6个小时的废话,还要做一番干干巴巴的分享,说是为了锻炼韧性,可是听了越来越多的鸡血,反而觉得自己脆弱不堪,最后她擦干眼泪,和那家公司说了再见。

说起成功学,我在早年认知不成熟的时候,也觉得特别有道理,想要做一番事业嘛,当然要坚持不懈,充满激情,可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对成功学开始愈加的怀疑,同时也有五个问题,想要问问成功学。

五问成功学:你凭什么敢大言不惭的谈论成功?

第一问:成功真的是可以复制的吗?

最开始看《罗辑思维》的时候,听罗振宇讲过一个故事:夏天的时候,池塘里有好多青蛙,它们经过重重险阻,从一个小蝌蚪,长成了大青蛙,但是如果你去问它,请问你是怎么成功存活下来的啊?估计它肯定会满头问号的盯着你,不知道怎么回答。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成功这种事的确难以复制,因为不同的人,面对的生长环境也是不同的,比如十年前,马云面对当时的互联网环境,攻坚克难做成淘宝,可今天,谁敢用淘宝的模式做电商?如果成功可以复制,那拼多多为什么宁愿冒着假冒伪劣的风险,拼了命也要“流量下乡”?说的难听一点,复制这种行为只能用在自己身上,你用大佬的方式来对抗大佬,分分钟把你打的找不着北。

不光是企业的成功没法复制,就连个人的成功都是没法复制的,现在还能靠着非主流的相声出名吗?很难了,因为有郭德纲;现在还能靠写情感公众号逆袭成大V吗?很难了,因为有咪蒙,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任何领域里,当你走到第二名的时候,是没人会记住你的,所以,你凭什么敢说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五问成功学:你凭什么敢大言不惭的谈论成功?

第二问:成功这件事,是有标准的吗?

我曾经也问过一位成功学讲师,我说,干嘛要去做金字塔的顶端啊,第二名对于我来说也很好啊,我就觉得第二名也是成功。结果那位讲师给我好顿批评,说我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为此我还有点自责。

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不见得每一位打工者,未来一定要去自主创业,成为马化腾、王健林那样的大人物吧,成功学里口口声声说到的成功的标准,什么精英、人杰,那就是一杆衡量人生的标尺吗?我老家有一对小夫妻,只有小学文化,进城修了10年鞋,人家赚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是人家在县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子,孩子在城里上学,你说这算成功吗?

成功没有标准,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这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价值观,况且,在这个个人都能完成崛起的时代里,如果成功真的有标准,那肯定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绝对不会落在具体的某类人,或是某种现象上面,当年做室内设计的时候,我的师傅对我讲过一句话:“20岁的时候有人带你,30岁有人用你,40岁有人捧你,50岁有人拜你”,意思就是20岁的时候,有人愿意教你知识,到了30岁,学到的一身本领能有用武之地,40岁的时候有人能够维护你,帮你坐到更高的位置,50岁也快退休了,有年轻人愿意叫你一声师傅,和你学本事,与其说是标准,莫不如看成是一种目标导向,标准是死的,目标是活的。

五问成功学:你凭什么敢大言不惭的谈论成功?

第三问:成功真的能用公式化的方式实现吗?

在成功学的理论中,很喜欢把事物发展的过程转变为公式进行传播,比如成功=坚持+勤奋、成功=信念+善良......这样讲,未免太儿戏了吧,等式之所以为等式,是因为等号的两边能够同时增长、衰减,但现实是客观的,完全不存在付出一分收获一分这种事,要是照这个说法,我倾注了大量心血,熬夜写了一篇文章,排版精美,语句通顺,阅读量就应该是10万+,可实际上哪有这种好事呢?

而且,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有内部的,有外部的,甚至还有很多可控范围外的,任何一个小意外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体系的崩塌,成功学里所说的那些坚持、勤劳、努力的美好品德,哪个有自我要求的职场人不是这么做的?但他们能料到自己因为没给老板点烟,而被老板开除这件事吗?

换句话讲,这种公式化的思考方式,有点像因果关系式的代入思考,完全忽略了客观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是一种非常偷懒的思维方式。

五问成功学:你凭什么敢大言不惭的谈论成功?

第四问:成功学是门什么学问?西方那一套真的适用吗?

我猜不少职场伙伴的办公桌上,要么有一本《人性的优点》,要么有一本《人性的弱点》,然而卡耐基他老人家压根儿就没写过这两本书,他一生中最著名的著作叫做《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而且卡耐基其他的著作,都是和公开演讲有关,对于成功学这个东西,人家可是只字未提啊。是一些所谓的成功学导师,把他这本《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的内容与卡耐基的部分演讲作品进行整合,再重新拟定标题——《人性的弱(优)点》,于是这本书就成了企业培训的圣经,所谓的成功学也由此而来。

且不说做学问的不严谨态度,有的讲师说自己是国外某某大学商学院回来的,在西方学习了多少年云云,可事实上,在不给你对比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情况下,就把国外这些大佬们搬出来作为商业偶像,又有什么可以值得学习的呢?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事迹几乎无人不晓,但是国情不同、创业环境不同、市场规模不同,我即便向他们学习了,又该怎么顺应环境去应用呢?

五问成功学:你凭什么敢大言不惭的谈论成功?

第五问:道理我都懂,能给我一点方法论吗?

我觉得成功学最坑人的地方,就是只给结果,不给方法论。

前几年的刚接触营销的时候,当时也是赶上培训,老板给我们请来了一位“营销大师”,他一边吹嘘自己的履历,一边讲一些人人都懂的道理,碰巧那时候我正出于入门阶段,对不懂的都要刨根问题,然后我就当堂发文,希望老师能给出详细讲解,结果老师说了一大堆什么天道酬勤的话,搞得我云里雾里,还要求老师给深入讲讲,结果旁边一同事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跟我说,快坐下,一会儿结束的时候我给你讲,之后这位老师很不愉快的把课程讲完了,我还因此落下个情商低的称号。

除了那些普世的大道理之外,那些讲师们没法给你到你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可能连他们自身,都没有经历过多少职场修炼,却滔滔不绝的和你谈天说地。


我经常会拿问成功学的这些问题,来反问我自己,如果我自己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也只能成为一直被牵引的角色,反复的做一些对自己价值提升没有用的工作,我从不否认成功学,对成功学讲师也没有任何偏见,但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能够提醒自己,哪些思维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方法是可以借鉴尝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