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记6:台北故宫之行,绝对不虚此行


台湾游记6:台北故宫之行,绝对不虚此行


在台北故宫,我们停留的时间仅有短短的2个小时,这对台北故宫的参观来说,时间上是非常紧凑的,毕竟,台北故宫里的展品,还是非常丰富的,还好,导游的讲解比较到位,2小时内,我们虽然看的囫囵吞枣,但也大致的把故宫里的藏品浏览一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远古时代的青铜器,玉器,书画以及最近几个朝代皇家珍品,这些代表着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珍品,此刻一下子在展现在眼前,那青铜器所代表的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那惟妙惟肖的书画,尽管是画在绢纸上的笔墨,它们能完好的保存到今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看来,老祖宗的文物保存技术之先进,在历朝历代都是可见一斑的领先于世界前沿的。

跟着导游,我徜徉在珍奇异宝之间,忽然,一种悲壮油然而生,在这些历史文物中,我虽然有机会目睹了古代中国历史的渊源久长,也看到了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但那些奇珍异宝的汇聚,却让我想到,它们每一件也许都与曾经的老百姓性命攸关,想想看,如果没有当年那些剥削阶层对民间奇珍异宝的疯狂掠夺,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奇珍异宝展现在我们后代人的眼前,伫立展台前,我的那种失落感,悲壮的心情就这样一直笼罩着我,直到走出故宫的那一瞬间。

尽管悲情到如此地步,但面对中华民族那博大的文化氛围,我还是不止一次的受到莫大的震撼:像摆在展厅里的宋朝书画,包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笔墨真迹,宋高宗赐岳飞的批奏,那笔墨的遒劲有力,那画面的精致,那画中人物的惟妙惟肖神态,还有那画面逼真的场景,让我一个不懂书画的外行人看来,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想来这些笔墨珍品,放到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让那些新时代的专家们去想办法,他们又有何德何能可以临摹这些珍品?


台湾游记6:台北故宫之行,绝对不虚此行


后来在返程的前几个小时,我趁着等飞机的机会,又转了一下机场的免税店,我发现,台湾的酒瓶,甚是好看,而且,他们对酒瓶的设计思想,我似乎都能找到故宫里那些皇家使用的器皿模样,如此想来,这些年来,台湾地区的各种酒瓶、化妆用品的器皿外观设计,真是受了台北故宫的好处,这一点一定是毋庸置疑的。

也许是我上学时选读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在青铜器的陈设区,我对那些利器产生了兴趣,我不但看到了越王勾践当年的利刃,听说有削铁如泥的神奇,更看到了那弓弩的机构巧妙设计,这样的技术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下,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还有那借用自然造化所勾画出来的暖炉,火苗汇聚的巧妙,真是神奇,对于这个设计思想,我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说的就是这个火炉的奇妙之处。


台湾游记6:台北故宫之行,绝对不虚此行


据说,点火后,火苗所产生的烟雾,腾在火炉的上方,远看好似座山上的迷雾,这样的设计,没有计算机的回归技术分析,也没有我们今天所谓的数学模型可以借鉴,如今看到这样的东西,我突然怀疑,我们祖先的过去,是不是曾经经历了比我们今天还要先进的生产力。

青铜器区的展览,除了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的生产力之先进技术,同时,对于那些可在各种鼎上的文字,我竟发现了老祖先的更多智慧与秘密。比如说那个母亲的“母”,古代的写法,就是女字的继续,不过是多点了两点而已,母亲的形象豁然而出,而女字的写法,于今天的女完全不同,她很像一个中国的中,这样想来,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发展,与伟大的母亲息息相关,类似这样的文字,在台北的故宫,你若有时间,可以用上一天去研究,个中惊喜,也许只有喜欢揣摩的人才会有说不完的感悟,看到这些,我很是感叹,心想:相对于世界文明,中国的文化之璀璨,决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完的?


台湾游记6:台北故宫之行,绝对不虚此行


然而,历史的深奥总是在于它的玩笑开得太大,让吃瓜的群众往往措手不及,你想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在战争的驱使下,有时曾经让两岸的血脉走向老死不相往来的分崩离析,伫立在台北故宫,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要去北京故宫仔细看看的欲望,望着眼前的这些青铜器、玉器、各种酒器,那金戈铁马的历史画面,仿佛扑面而来,连那生了锈的兵器,也似乎尘土飞扬的动了起来,历史上的古战场,各种冲杀的号角仿佛又被吹起,士兵的喊杀声此起彼伏,直到我的耳朵再也听不到了导游的声音,我才赶紧从幻想中醒来,历史的力量真是太伟大了,难怪有人谱写了“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大”篇章诗句。

展望历史长河,回看今天我们又提起的故事,我突然想起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那些座落在北京故宫的青铜器与眼前台北故宫里的青铜器,他们本是同宗同族的好兄弟,而如今却被弄到生死分离的地步,假若这些文物都有生命,不知道他们的心情,是不是每天都惆怅的像余光中先生那样,在乡愁的暮霭中,每天都想着回归的话题?


台湾游记6:台北故宫之行,绝对不虚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