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有一种文明能够和宇宙文明接轨,那一定是华夏文明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无论是儒、道、释三大教还是各种学术思想宗派,都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各自阐述和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史就是一部阴阳五行的发展史。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易经》是群经之首,它既是一部占卜的技术书,又是一部古代伦理道德的教科书。至今它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阴阳五行是如何起源的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看,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口传心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造就的人类圣贤感悟天地运动变化规律,又经过多少代智者的提炼,最终在夏朝时形成有文字记录的阴阳五行学说的雏型。从《山海经》中记载的资料可知“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也就是说,记录阴阳卦爻的《连山》成书于夏朝,虽然《连山》和《归藏》两书现已失传,但从有关记录来看,这两部书是有关占卜预测内容的书。

目前的学术界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至今仍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由于实物资料方面的缺失,但这并不影响该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由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两个部分组成,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混沌的太极分裂成阴、阳两性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属不同属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彼此消长,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与哲学上的矛盾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相似。

阴阳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如乾坤、雌雄、大小、黑白、刚柔、奇偶等。凡是类似雄、大、高、奇、刚等特性的属于阳性的范畴,反之类似于雌、小、矮、偶、柔等特性的则属于阴性的范畴。并且认为“阴阳合气,万物自生”,世上万物本身就包涵阴阳这一对矛盾统一体,“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古人觉得用文字来表达阴阳理论难尽其意,干脆制作了一个阴阳鱼形图,让理论要表达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意会重于言传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个完美的太极图形包涵宇宙中千变万化的各种规律,站在图前,从静止到运动,从平面到立体,你会有不同的感觉,特别是那两个“鱼眼”:白到极点是黑,黑到尽头是白。体现了物极必反,正午过后转向黑夜,黑夜尽头是黎明;一个物体大到充盈整个宇宙就是空,一个物体小到夸克以后就似无,大和小在无限处相转化,任何事物的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事物就会向它对立面转化。应该看到每个“鱼眼”背后都与它相同性质的“鱼”相连,任何进入“鱼眼”的瞬间,就已经进入另一个空间,在这个系统中几乎不需要时间,哪怕在距离上它们分别在宇宙两端。

如果地球上有一种文明能够和宇宙文明接轨,那一定是华夏文明

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个图告诉我们宇宙是怎样形成:宇宙原是暗能量真空状态(太极),当能量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宇宙发生大爆炸,这种大爆炸实质是由能量生成物质,其规律符合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定律方程。爆炸生存阴、阳(或叫正、反)的两类物质(两仪),它们分别奔向两端并相互旋转,其内部形成的物质和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仍在加速扩张。这种真空中暗能量至今尚未被科学所完全认识。我们还可以将生成的阳性物质再当作太极态,把它看成是具有阴、阳两类属性的统一体(如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含有等量相反的电荷),这样一直分下去,即任何事物都是包含两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阳物质形成的宇宙体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可我们现在发现中性物质相互吸引(万有引力),没发现相互排斥力,但阳性宇宙在引力作用下却反而呈现加速扩张现象,“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在引力作用下扩张减速,这种暗能量压力使宇宙扩张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相矛盾,但和阴阳理论相一致。

五行理论与阴阳理论相比,五行理论则较抽象难理解,更多的理解是在哲学范畴内进行讨论,而这样的解释与它的实际运用不太相符。古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由金、水、木、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属性构成。金曰收杀、清静;水曰寒冷、润下;木曰生发、条达;火曰炎热、向上;土曰长养、化育。这五种基本物质属性循环起来:顺次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隔一相克,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但这种克性并非永恒不变,依据量的大小克制的程度也不相同,甚至还出现反克:大火蒸干小水;硬木克坏弱金;厚土掩埋细木;重金压灭小火;洪水冲走泥土。因此,对五行生克的理解不能限于教条,要根据具体时空条件作具体判断。

古人为了能使后人更好地了解时间和空间的五行属性,创建了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属性:

天干

甲乙同属东方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南方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同属中央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同属西方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葵同属北方水,壬为阳水,葵为阴水

地支

寅卯同属东方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同属南方火,巳为阳火,午为阴火

申酉同属西方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同属北方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同属中央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如果地球上有一种文明能够和宇宙文明接轨,那一定是华夏文明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一个原本无法理解的神秘力量符号化,并进行了具体的量化,从而便于运算。事物的发展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处于什么状态(旺、相、休,囚、死)便一清二楚了。古人因数学知识的缺乏,不能用函数曲线来准确表达其变化的连续渐进性,文字的表达仅仅是曲线上的几个拐点,如旺到什么程度,囚到什么时间,则完全由人主观判断,准确性因人水平而异。如果用函数来表达则应是事物变化结果(y)随着时间(t)的变化在三维空间连续不间断的曲线y=f(t)。f则是有关时间和空间中五行相对稳定的函数关系。

虽然常听人说,一门科学只有用数学来表达时,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科学。但也怨不得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时代,外族是来华留学,留下来学他们想学的,再说那时也不知有没有ABC。我们祖先圣贤没有发明完整自然科学体系,这也是东西方文化根本差异导致的,西方文化是以细致入微的分析为主的原子论,凡事善问为什么,穷究其理,解答为什么,最后是利用为什么,从而产生自然科学体系,征服自然,改造了自然,创造了现代文明。东方文化是以感悟为主的元气论,凡事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文化传承是意会大于言传,理论也显得高处不胜寒,他们弄出的东西,到现在他们的子孙还未弄明白!

现在,还是要来弄明白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相关资料大多记载古人怎样认为,如何产生起源至今仍是个谜外,多数把它理解成哲学上的概念,类似于脾气、性格的一种属性。而更多的学者注重的是如何应用,应用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它的原理更重要。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有很多理论只知道如何运用,却不知道如何产生的原因,这并不碍事,因为科学认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能给予理解。但对于阴阳五行、周易八卦、风水星象则不行,如不能予以合理的解释,则始终摆脱不了封建迷信的阴影。

如果地球上有一种文明能够和宇宙文明接轨,那一定是华夏文明

那么,五行的本质是什么呢?

五行是指宇宙中五种不同的能量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能量态,而不仅仅是哲学上的属性分类。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是:天地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我们现今的宇宙概念和古代的宇宙认识已大不相同,现今的宇宙指的是由大爆炸产生,到现在仍在不断扩张的整个物质性的空间。古代圣贤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并非象今人拥有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他们原本是高功夫的智者,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宇宙的复杂变化和人体的复杂系统相对应,人体是宇宙精灵的缩影,通过人体在气功状态下感悟天地万物变化,区分它们的属性,从而得出的一种客观结论。道家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观点不能全部认为是唯心主义思想,其观点要阐明的是人天合一,人体和天体有相同的运行规律。不仅是古代的高功夫圣贤,而今的气功练习者也同样能感知,只是感知的程度不同而已。如今的生活方式和古代相比有很大差异,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很难再产生象上古时代的高功夫圣贤。

古代的高功夫圣贤在高功夫状态下感悟到的东西用取像法进行描述,得出五行分类。这样的感悟分类方法在佛教的经典和其他古代民族的文献中都有记载,只是分类的标准有所不同,佛教认为宇宙是有六类基本物质:地、水、火、风、空、识共同组成。

尽管分类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却是相似的。

如果说阴阳表示一种能量的高低状态,那么五行显示了能量的不同性质。我们现有的一切仪器、仪表只能是对量的测量,无法探测到能量的性质,如万有引力,我们知道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和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平方成反比。但它是什么性质的力?它的作用介质是什么?为什么两个中性质量一定要相互吸引而不相互排斥?从宏观看,两座质量相同的火山和冰山对同一个人的吸引力是相同的,但它对具有阴阳五行能量场的生命体的影响绝对不同。

从微观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但带同种电荷的质子为什么能聚集在原子核中而不排斥,量子理论认为是组成质子的夸克粒子之间相互交换兀+介质而形成的一种强相互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高能物理研究所报告说发现了单独的夸克和强相互作用的胶子的存在。如果用我国古老的阴阳五行理论来也能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质子所带正电是能量的阳态、正态、高态;电子所带负电是能量的阴态、负态、低态。这是对能量的阴阳的描述。同时,每一个质子和它对应的电子是一对属性,不同的属性的能量态在相同的高态或低态时并不排斥,或者说其排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五行的组合有顺次相生隔一相克的规律,按一定的规律顺序排列起来的质子以及中子就组成了原子核。

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公牛、公羊、公马、公鹿、公兔五个阳性放在一圈,将母牛、母羊、母马、母鹿、母兔五个阴性放在一圈,两个圈内同性别而不同类型能相安无事,倘若全是公牛那就要打架了,但再在圈内放一头公牛,也未尝不可,两头公牛间相距公马或公羊而显得相安无事。质子这种能量属性是五种基本属性的组合体现,组合的方式也是空间立体形态,体现的是某一种强势属性。在原子核中不仅质子还有中子的五行属性,在此就不再论述了。

如果地球上有一种文明能够和宇宙文明接轨,那一定是华夏文明

总之,阴阳五行理论是古老的朴素的唯物论,它产生于上古时代,是人们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虽其理论文字成型于封建时代,对封建社会的哲学、伦理、道德和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但与封建迷信决不相干。

三、生命场是阴阳五行的能量场

(一)什么是生命场

生命场也称为生物场。广义上可指一切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的生命现象有机体(动物、植物、昆虫、微生物甚至病毒)所具有的一种能量场,这种能量场随生命产生,并能在生命生长过程中不断同化宇宙中的相同能量,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能量体。

(二)生命场能的特性

说生命场是一种场,是借助当代物理学上的电磁场、引力场等一些场的特性,如具有一定能量,且不可见的隐性态。但生命场与物理学上的“场”还是有很大区别:生命场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不受屏蔽,这一点与电磁场不同,生命场运动传播方式也不同,电磁场和引力场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到目前为止,生命场的运动特点既未发现是粒子性,也未表现波动性,更未象光子那样既表现粒子性又体现波动性。因为粒子和波均以光速运动,而生命场的运动几乎没有速度,只有在空间位置的置换,具有超时空的运动特点。目前的科学还不能探明其本质,但在气功感悟状态下研究可知生命场是一种具有五行的属性阴阳的变化的能量态。有可能属宇宙早期就存在的一种暗能量态。

虽然科学还无法认识到这种暗能量的本质,但在气功状态下,却能感知这种能量的五行属性。构成生命场的这种能量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生命场在这个能量系统中按阴阳五行规律运动变化。生命场的阴阳五行变化极其复杂,我们可以形象将生命场比喻成一根绳,绳的长度方向有粗细不同的阴阳变化,拆开这根绳可分成五股:木、火、土、金、水。每一股的粗细也不相同,生命场的主要属性就由较强的那一种来决定。如此不断分解下去,每一小股内部的五行变化和股与股之间五行的变化,如果用天干地支符号来进行运算,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极其巨大,几乎不能穷尽。现在人类的通讯仅仅使用了能量的阴阳性变化,即利用电磁场、光的强弱变化而产生的信号。而生命场的相互感应(心灵感应)则是五行的属性阴阳的变化,是全方位全信息的,容量大而且传递迅速,几乎不受时空的限制。

如果地球上有一种文明能够和宇宙文明接轨,那一定是华夏文明

我们可以做一个理想型的物理实验来理解生命场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假如有一根U型管,长度有一光年,内壁光滑无摩擦,里面充满匀质水蒸气,在甲乙两端装上具有蒸馏和冷凝的弯管与烧瓶,在甲端往烧瓶中倒入一杯水,用电炉加热烧瓶,使水蒸发成水蒸气并进入U型管中,在理想状态下不考虑水蒸气的内压传递的阻力效应和波动性,认为这样的介质完全符合理想要求,那么,在乙端就会有同等质量的水蒸气几乎同时溢出,进入冷凝器冷凝成一杯水。而从现象上看到的是一杯水在甲端吸收热量消失了,而在乙端放出相同能量后出现了。其过程所用时间仅仅是甲端水蒸气运行的一小段所用的时间,时间很短。但若将这杯水以粒子或波的形式传递到乙端,最快也要一年时间。反之,在乙端再加热,甲端又重新出现了这杯水,我们可将这一装置和加热的能量看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能量、质量都是守恒的。生命场的运动正是利用了这种系统变化特点,生命场一旦在宇宙空间确定合适的能量转换系统后,便能实现空间位置的转化。生命场在运动时,只要确定了封闭系统,那么在一端注入阴阳五行的能量后,系统的另一端就会瞬间产生与之相反的能量来平衡系统,从而释放出和该生命场能相同的能量场,这个瞬间过程就已经完成了生命场的空间转换,而空间的距离对此并不产生影响。

与这个宏观的理想实验相似的是爱因斯坦曾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微观粒子理想实验:将两个能量相同但相反自旋的粒子组成一个系统,在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的瞬间,另一个粒子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并能产生相应变化来维持系统的平衡,反应的时间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无关,即使它们分隔在宇宙两端,作出反应也只在瞬间。

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将太极图按顺时针高速旋转,则发现整个图形成灰色。如果从一个灰色圆圈中分离出一个白色的鱼形图时,则会在瞬间就产生一个与它相同大小的黑色鱼形图。如果物质世界(白鱼)和反物质世界(黑鱼)不在相互旋绕,那么相互结合泯灭后产生大量“灰色”的能量存在于真空中。这样的能量态有可能就成为生命场在空间转换的介质。

未完待续 正念时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