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01

《我靜靜地喘息》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布面油畫 114×146cm 1994年

楊飛雲:

徐青峰偏向於帶有象徵性、觀念性的繪畫創作。從早期的《我靜靜地喘息》等一批作品中就可以看出,營造了一種夢幻的象徵意境,帶有很強的觀念性意味。

彭 鋒:

在1994年創作的本科畢業作品《我靜靜地喘息》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青峰性格中的細膩和靜謐的一面。畫家本人在畫面上居於絕對的主導地位,這就暗示出靜謐是畫家性格的主導方面。畫家所用的繪畫語言精確冷靜,筆觸細膩柔和,對細節的刻畫一絲不苟。在我看來,這是一幅比較接近青峰本性的繪畫,是畫家本人的真實寫照。這裡的真實性不僅體現在人物形象上,而且體現在人物的精神氣質上,體現在畫家所採用的繪畫語言上。

張洪祥:

《我靜靜地喘息》是他上完大學的本科畢業創作。這幅作品真實地記錄了大學時代他對藝術的赤誠和對藝術全身心的投入。巨大的工作量和對作品的精益求精,使他太疲勞了,他不得不小憩一下,暫喘喘氣或迷糊一下,待醒來之後,好繼續他的創作。青峰完成畢業創作時,從年齡說,還非常年輕,但在繪畫藝術上已經非常老道成熟。從構圖的完整,刻畫形象的深入,造型的堅實準確,用筆技巧的熟練,色彩的協調以及空的把握等等,無一不展現出了這位青年藝術家的天賦和才幹。就此,青峰已經給自己開創出了一條走向更大成功的藝術道路。

顧黎明:

《我靜靜地喘息》主要是以寫實的手法強調結構和色彩並行,這本來就是個難解決的問題,他在用嚴謹的輪廓結構塑形的同時,局部卻大膽用互補色並置鋪面,讓我們看到了堅實的形體下滲透著豐富的互補色彩,這不僅改變了寫實畫面單調與僵硬的層次感,也使嚴謹的畫面呈現出感性的張力。那時我們經常講畫面要結實,就像常踏的水泥地面一樣,這張畫裡面就有這種感覺—堅實、厚重、濃郁。其實,這幅畫很好地寫照了當時青峰和他班同學的學習、生活狀況,那種對新知識的渴求與無厘頭的寢室習慣,倘若他們獲取一點新知識,便會廢寢忘食毫無顧忌,他們享受著這種勤勉的消耗過程,體味著點點滴滴的滿足與快慰,所以,當大家為名字而反覆猶豫時,我驀然想起他們四年的境遇:我靜靜的喘息。為什麼今天這幅畫仍然能打動我?是它逾越了技巧和形式,讓我仍然能真實地感受到教室裡那恍惚的燈光,油彩混雜著煙油子的氣味,還有那不足二平米的隔段及踩著咯吱咯吱作響的木板地……是那麼的直接、真實和樸素。青峰用概括洗煉的具象形式,表現了他存在狀態。這是青峰及他的同學共同勤奮的場景,也是這代人的孜孜求索的縮影。

02

《空》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布面油畫 170x450cm 2005—2006年

島 子:

青峰的《空》,如我們所看到的,無處不在地洋溢著喜悅。本來是一個關於存在孤獨的主題,如何轉換成了蒙恩?它的穿刺力何在?假寐的少女以十字架的姿式躺在沙灘上,即便是在黑白的色彩中,仍不能阻止她傳遞給我們喜悅,她無時無刻不現身在光的環繞中,在沐浴,柔軟的沙透射出永恆,咆哮的海平息為寧靜和悠遠。青峰曾說起自己的基督情結,愛、虛己和公義,《空》不光表現為畫家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信仰,也表現為如畫家本人所說的,在以一種最虔誠的心、沒有絲毫雜念的、殉道般的學習、尋找和溝通。精神的對話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看青峰的《空》時,最感人的就是體會著畫家在與內心和精神交流時的安靜感。它就像遍灑在好土裡的種子,萌芽催生出新生命。而那幾抹足跡也構成了畫作本身的穿刺力,它們讓人感到隨時有人陪伴身旁,從而將個體的孤獨感融入到對於宇宙生命的信靠中。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局部1

彭 鋒:

我從《空》中讀到了禪宗的“空”。這裡的“空”不僅是指空間上的“空曠”,色彩上的“空無”,而且是指精神狀態上的“空寂”,一種類似於禪宗講的“入定”的精神狀態,一種“剎那永恆”的心靈感受。《空》是青峰超越自身的表現。這裡的超越不是放棄,而是精進、拔高。回到自身並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找到一個讓自己騰飛的起點。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局部2

03

《血戰臺兒莊》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布面油畫 250x400cm 2007—2009年

全山石:

歷史畫創作是需要具有多方面知識和具有判斷歷史事件的能力。徐青峰為創作這幅歷史畫做了大量功課和準備,從翻閱歷史文獻、蒐集素材、走訪、調查、畫素描稿、色彩稿直到最終完稿,他足足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為了更加接近歷史真實,他又幾度到臺兒莊實地調研,在“臺兒莊大戰”爭奪戰中一次次組織的“奮勇隊”,那種保國衛家、肩負使命、視死如歸的普通中國軍人的形象。57名敢死隊員身背大刀全力撲殺,將敵人堅固的防禦工事打開了一個缺口,以付出44人性命的代價奪下了陣地,以至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奮勇隊”隊長的形象被徐青峰鎖定為畫面靈魂。最後,《血戰臺兒莊》作品展示出來的時候,確實有了一種悲壯的氛圍,讓觀眾感到了視覺的震撼。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局部1

邵大箴:

大場面的歷史畫《血戰臺兒莊》,從申報選題到多次觀摹草圖、到定稿和審查驗收,終於通過重重關口,這毫無疑問反映了徐青峰全面的藝術功力與修養,反映出他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與縝密、細緻的工作作風,這從他事後寫的創作心得可以瞭解其艱辛過程之大概。命題創作,尤其是歷史主題,對一般藝術家來說,不能不說是一件痛苦的事,雖然如果命題與自己意願相吻合,又對這段歷史有十分熟悉,那在創作過程中也會有愉悅的感覺。不過無論怎麼說,畫家天性總愛自選題材,自由發揮,這也符合藝術創作最早產生的緣由和藝術作為存在的最終意義。藝術家除了應有自身創作自由的價值觀外,還應該有服務社會的價值觀。創作為社會所需要的包括歷史題材內容的主題性繪畫,是藝術家應盡的責任和應做的奉獻。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局部 2、3

張祖英:

《血戰臺兒莊》成為一幅成功的作品。它有血雨腥風的氛圍,有氣壯山河的氣勢、有視死如歸的氣概。藝術上徐青峰再次表現了細而不膩、虛而不空的手法,使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緊緊的銜接在一起。我看到了他追求藝術的虔誠心態,同時也看到了他對歷史和民族的責任感。這在物慾橫流的當下很是珍貴。

楊飛雲:

《血戰臺兒莊》是徐青峰在2007年接受的國家創作任務,從收集素材到理解主題,從組織模特到處理畫面,能看出徐青峰在畫面設計和組織上有很強的駕馭能力。畫面所營造的氛圍增強了歷史事件的可信度。這件創作與以往的題材雖有異別,內在卻是一脈相承。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局部4

徐立忠:

一位生於1972年,沒有經歷腥風血雨和戰火洗禮的青年畫家,何以能創作出如此動人心絃的歷史鉅製?畫家在蒐集史料的採訪中,曾撫摸著臺兒莊彈痕累累的殘垣斷壁,為義無反顧慷慨赴死的民族英烈而愴然泣下。這位年輕的畫家身上流淌著炎黃子孫的血,它的心,為先烈不屈的民族精神而感動。相由心生。從他的畫中,我感受到畫家創作時,心中悲壯的敬仰,驕傲,自豪。誠如一位大師所言:“藝術家的真實感受,來自精神的力量。”畫家的真實感受,激起了我心中的共鳴。我相信它也會使更多的人熱血沸騰。《臺兒莊血戰》的歷史硝煙,慷慨赴死的先烈碧血,彈痕累累的殘垣斷壁,大刀揮舞的寒光匯了成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慷慨悲歌!嗚呼!天地英雄氣,千秋亦凜然。

徐清峰繪畫藝術精品

局部5

鄭 工:

徐青峰殫盡心思地塑造形象,製造衝突,考慮敘事流程與敘事節奏,目的亦不過如此。在敘事中,強烈的對抗性的衝突,往往構成關注的焦點,而緊張度又是衡量其敘事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他是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去觀看這場戰爭,去觸及正義、道德與民族國家問題。他的英雄情結在哪裡?就在於對歷史的整體擔當,在於那座在戰爭煙霧中依然矗立的牆,而不僅僅停留於個別形象的塑造。對他而言,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局部的,而由這些人物匯聚起來的歷史性主題才是他所關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