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史記》之夏本紀

夏禹,名字叫文命。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算來也是有地位的人了。在堯帝在位的時候天下發洪水,各個地方水患嚴重,於是堯找可以治理水患的人,所有人都說鯀(gun)可以,於是堯就用鯀去治水患,治理了九年沒效果。堯又問群臣誰還可以用,於是都推薦了舜,舜掌握大權後,發現鯀治理水患完全沒有效果,就把鯀咔嚓了。天下人都覺得殺的好,舜殺了鯀之後,繼續堯鯀的兒子大禹去治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也耳熟能詳,後人都覺得大禹是負責任,其實,大禹之所以不敢停下來休息,是因為他每次想到他父親鯀就是因為治水不力而被殺死了,自己打心底裡是恐懼害怕的。因此他絞盡腦汁想治理水患的方法,還真被他想出來了,就是疏導水流,通過這個方法,大禹就把水患治好了。然後還進言舜,堯把那些沒受到水災的人民的食物拿出來分給受水災的人,讓那些沒有地方住的人遷徙到可以住的地方,百姓安定了,國家就安定。

後來,舜想讓大禹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就開始宣傳大禹的功德,有不聽從的人,就懲罰他,讓大禹的名聲一下子就很高了。後來舜帝讓大禹作為自己的子嗣,在舜帝駕崩後,大禹繼承了帝位。後來大禹想讓舜的兒子商均為首領,就自己讓位,跑到了騏山。其他的諸侯才不管這些事,大禹跑到哪裡,他們就到那裡去拜見。大禹沒辦法,就登天子位,並且起了個國號,就是我們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

大禹駕崩後,本來是繼續推行禪讓制,禪讓給一個叫益的人,然後益也學大禹的,讓位給大禹的兒子啟,可惜,啟是個聰明而有野心的人,把每個諸侯都哄的好好的,因此,大禹死的時候,雖然傳位給益,都是其他諸侯都不服益,反而去朝拜夏啟,夏啟也不客氣,直接登上了天子之位。這時候就有一個部落不服氣跳了出來,這個部落就是有扈氏,夏啟也很乾脆,直接派兵滅了有扈氏。其他蠢蠢欲動的人一看,這情況和以前不一樣了啊,天下就這樣穩定下來了,夏啟也開始了第一個世襲制的王朝。

然後夏啟之後,夏朝經歷了一十五位天子,都是父傳子,徹底把禪讓制變成了世襲制,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王朝。

戲說《史記》之夏本紀

夏朝最後一位皇帝--夏桀,大家應該都知道,本來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傑出君王,可惜在後期迷戀女色,變成了荒淫無道的人,其實這裡面真實性有多少,還有待商榷,畢竟歷史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後來,就出現了一個厲害的人物--商湯,直接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後世為之驚歎的商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