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既有物質消費也有精神消費,相比於傳統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更傾向於網絡購物。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下面我們以河大學子為例,談談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

不同個體的消費觀念千差萬別,但每個個體的背後又是一個群體的影射。

進入大學已有半年時間的17級學生小陽是萬千河大學子中的普遍代表,他的消費水平和大多數學生一樣,大部分生活費花在飲食上面,剩餘部分主要用於採購書籍和基本生活用品,仍有結餘的部分用於發展興趣愛好。

生活在南方沿海地區的他表示開封的物價水平與自己的家鄉相比較低,每月一千元的生活費足矣。

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段太徵告訴記者,對於生活費他沒有刻意地分配,就是順其自然,正常消費,根據實際情況每個月會有不同的分配。

每月的生活費正常情況下是夠用的,不夠會問家裡人要。如果有結餘,一般都會存到餘額寶,每天都有收益。他對於存錢的想法是以備不時之需,在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手裡有錢可以承擔。

日前,我們面向河大學子發起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361份,報告結果僅針對本次受訪人群,結果如下: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大部分學生的消費支出主要用於飲食與服飾,此外娛樂支出成為大學生消費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是教育以及交通通訊支出。不過經調查發現,人情往來成為大學生逐步走向社會的一項特殊支出。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大學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教育支出難免會在其總支出中佔有一定份額。據調查大部分學生的在消費總支出中佔比較小,但對於“學霸”們來說,學習即是正義。

文學院2016級學生崔雨瑩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已經蟬聯兩次年級第一的她說:“在我的生活費中學習方面的消費佔比很大,主要是書本和文印的花費。去年,我在‘雙十一’購物節的時候一共購買了600多元的書。”

雖然她在書籍方面的支出之多令人感嘆,但這並不意味著花錢無節制,相反她會在月初對自己的生活費做出大致的打算,有計劃地消費。崔雨瑩表示自己一直有理財的想法,但礙於對理財方面的陌生與擔心,一直沒有實現。

Question!你的生活費夠花嗎?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的生活費剛好夠用或小有結餘,但仍有部分學生由於沒有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費,出現了“月初土豪,月末吃土”的窘迫現象。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生活費是否夠用與生活費的總額多少並不存在正比關係,生活費較高的學生消費相對不節制,容易超支,生活費不多的學生反而更懂得省錢之道。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當生活費不夠時,大部分學生選擇向家長要,而部分獨立意識較強的學生會選擇兼職掙錢,只有極少數學生會選擇使用信貸產品或進行小額貸款。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兼職掙錢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一種較為普遍現象,有的學生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勤工儉學,有的學生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買到心儀已久的商品,還有的學生將興趣愛好發展成經濟收入來源。

新聞與傳播學院2017級本科生王登洋利用課餘時間做了兩份兼職,他表示,自己掙錢很辛苦,能省一點是一點。作為學生,要先學會掙錢再花錢。

來自經濟學院的大二學生小李平時熱衷於攝影,每月拍攝寫真圖集大約能掙七八千元,他說:“我從十八歲成年以後就沒再向家裡要每月的生活費了,日常開銷基本靠自己掙錢。”

事實上,生活費夠不夠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理財能力。對此大部分學生表示能夠合理控制自己的花銷,但仍有不少學生花錢沒有計劃,盲目消費。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法學院2017級本科生王文靜屬於自控能力較好的學生,她對於生活費的分配有自己的想法。

“我從高中開始就是家長一次性給夠一個學期的生活費,讓我自己自由分配,我覺得爸媽應該是想培養我的理財能力吧。每個月充飯卡花四百,買衣服和化妝品各花兩三百,一個月的支出大概一千,我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

王文靜認為大多數大學生都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生活費主要來源於父母,所以花錢不可以大手大腳,要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資金。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人的消費往往會相互影響。你是否贊同“戀愛使人貧窮”的觀點呢?

和女友一直保持異地戀的國際教育學院2017級學生汪澤遠會告訴你答案。

他直言,自己戀愛前後的消費金額差別並不太大,在戀愛方面的花費主要是吃飯和節日禮物等。平時和女友煲電話粥,他會選擇使用網絡電話,免去一筆話費開支。在兩人見面消費時,他會主動付賬,有時也會AA制支付。

而身邊談戀愛的的男生大多和他一樣,在戀愛方面的消費較為理智。對於網絡上“戀愛靠消費維持”的言論,他並不認同,他覺得戀愛的重點並不在於物質消費。

大學生的消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河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還是較為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衝動消費的心理。為了防止一時衝動“買買買”,事後後悔要“剁手”的“慘狀”出現,消費時請在心裡默唸幾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