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消費稅和個稅將迎更多改革

為加快破解制約居民消費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消費稅、個稅將通過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

10月11日,國務院印發了《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其中提出要完善有利於促進居民消費的財稅支持措施。 這包括推動消費稅立法;制定出臺新個人所得稅法相關配套制度和措施,明確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範圍、標準和操作辦法;積極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對服務消費予以支持。

在促進消費方面的財稅舉措中,作為引導消費方向的消費稅將起到關鍵作用。消費稅是對貨物普遍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再選擇部分消費品如菸草、酒、汽油、小汽車等特定消費品徵稅。 消費稅改革是這一輪財稅改革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為了促進消費,已經將一些大眾社會用品取消徵收消費稅,比如普通化妝品、小排量摩托車等。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消費稅和個稅將迎更多改革

顧客在三亞海棠灣免稅店選購化妝品

目前消費稅仍是暫行條例,但2018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計劃中,已經將消費稅列入預備審議的項目。消費稅立法中,消費稅的徵收範圍、徵收環節、稅率等是否進一步調整備受關注,也將影響相關產品消費,備受市場關注。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消費稅的改革必須遵守“稅收法定”原則,構建合理的消費稅體系,是消費稅改革的重要方向。“減少重複徵稅現象,要釐清不同消費稅稅種的功能邊界。”

個稅改革直接影響老百姓收入。新的個稅法已經在10月1日部分率先實施,包括工資薪金收入起徵點提至5000元,並適用新稅率,由於個稅減稅效果提前兌現,一些工薪族10月份到手的工資比以前多。

新的個稅法還增加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確保個稅扣除後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於5000元。但這些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仍在制定中,並將在年內公開徵求社會意見,依法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這也成為下一步減稅的重頭戲之一,也有利於增加個人收入,促進消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9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全面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是我國前所未有的重大稅制改革。對於專項附加扣除,“我特別提出三點要求:第一,扣除範圍和辦法實施細則要具可操作性,最大限度避免政策理解和執行產生歧義,確保精準施策;第二,專項扣除方案出臺後不會‘固定死’,而會隨著今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動態調整;第三,確保扣除後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於5000元,進一步減輕群眾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此外,目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已經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蘇州工業園區開展試點,試點地區個人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一定標準(1.2萬元)內稅前扣除;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未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有望在其他地區擴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