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它是抗戰神劇的“鼻祖”,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有人說它是中國抗戰神劇的“鼻祖”,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如果說中國抗戰神劇的“鼻祖”,小編認為應該是由郭達、潘長江主演的電影《舉起手來》。講述的是日本準備把搶來的金佛頭偷運回國,游擊隊和鄉親保護金佛頭的故事。影片相當搞笑,極度醜化日本兵的無能。此片大獲成功,號稱中國版的《虎口脫險》。


有人說它是抗戰神劇的“鼻祖”,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有人說它是抗戰神劇的“鼻祖”,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這部電影環環相扣的情節中,懸念卻總被搞笑解開,開心笑翻之外,才回憶起戰爭的殘酷,這是導演馮小寧的高明之處。值得一提的還有該片的主題歌,濃濃的東北味,朗朗上口的詞,通俗易懂的意,讓憨實的郭達大叔一唱,還有那麼些蒼涼味兒,這是惟一讓觀眾有點揪心的地方。

另外該片出彩之處是讓潘長江的傻和郭達的憨實相映成趣,把原本沉重的歷史演繹出令人捧腹的效果,讓笑聲成為歷史的迴音。


有人說它是抗戰神劇的“鼻祖”,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有人說它是抗戰神劇的“鼻祖”,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舉起手來》的那種樂觀的思想,很像建國初期拍的那些電影《地雷戰》,《地道戰》,有很大一部分的美化己方,弱化日本人,其實批判這種事情並沒有什麼必要,抗日喜劇也可以算作喜劇的一個分支,就像《地下交通站》那樣,這不能和現在的抗日神劇等同,神劇是正劇裡的胡編亂造,不尊重史實。但是喜劇就是為了讓人開心的,本身抗日戰爭肯定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可以看到,侵略我們家鄉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這山這水,這地這人,都在抗爭,都不會屈服,導演在荒誕背後透露出的那種樂觀主義的態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