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冬繼續,庫存指數居高不下;2019年的市場能迎來好轉嗎?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佈了12月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2018年1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6.1%,雖然相比11月的75.1%下降了9個百分點,但和2017年同期相比仍舊爆增了18.33%。至此2018年全年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均在警戒線之上的情況。

車市寒冬繼續,庫存指數居高不下;2019年的市場能迎來好轉嗎?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的數值沒有什麼概念。庫存預警指數越高,反應出市場的需求越低,庫存壓力越大,經營壓力和風險越大。以市場總需求、從業人員指數、銷量指數、經營狀況等5個分指數指數採用擴展指數的編制方法,以50%作為榮衰線。50%以下均處於合理範圍。指數越大表明市場總需求變少,銷量下降,庫存壓力加大。

車市寒冬繼續,庫存指數居高不下;2019年的市場能迎來好轉嗎?

車市寒冬繼續,庫存指數居高不下;2019年的市場能迎來好轉嗎?

這一情況短期來看完全沒有好轉的跡象。此時此刻的汽車經銷商心中必然有著千萬只羊駝在奔騰,不禁地將大衣稍稍裹緊了一些。截至2018年底,中國汽車經銷商的庫存綜合係數仍舊接近1.9,遠遠高於1.5的庫存警戒線。庫存係數比起庫存預警指數而言會更加直觀一些;簡單來說一家4S店上個月賣出去10輛車,但庫房進了20輛車,庫存係數就是2.0。而情況最嚴重的東風標緻、奇瑞汽車、東風雷諾、長安轎車、長安福特這5個品牌的庫存指數超過了3,也就是說這幾個品牌即使停止進貨,手上的現車也要賣兩個多月才能賣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渠道發展分會副秘書長兼產業協調部主任回玉梅在評論市場狀況時表示,“從市場需求和日銷量的指標來看,2018年12月相比11月份有了較大的提升,這表明本月的市場表現整體來看還不錯,但這樣的表現是以‘犧牲’經銷商的經濟利益為前提的。” “12月份的經營狀況指標和從業人員都是在下降的,具體來看,經營狀況從24.3%降到18%,從業人員從33.1%下降到了16.3%,這個數字從來沒有這麼大幅度的下降,這個數字的下降說明銷售人員不想再幹了,掙不到錢了,對於未來的銷售是不看好的,銷售都沒有了,這個行業就不景氣了。”

車市寒冬繼續,庫存指數居高不下;2019年的市場能迎來好轉嗎?

汽車消費可以說是中國家庭中僅次房子的第二大單項支出,在國內有著中長期經濟走勢的風向標之稱,整個行業在今年下半年突然措不及防地大幅度衰退。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早在2008年,在當時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衝擊下,全球汽車市場都降低了增長預期調整了產銷目標。而我國為刺激市場消費,自2009年1月20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間購置的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購置稅按5%徵收。這一政策讓國內汽車市場在全球衰退的大背景下鶴立雞群,產銷兩端都分別暴增48.3%和46.15%。

車市寒冬繼續,庫存指數居高不下;2019年的市場能迎來好轉嗎?

在嚐到了甜頭之後,未來的幾年,發改委頻繁的採用下調購置稅的方法來刺激市場,屢試不爽。2010年全年、2015年10月1日到2017年年底,一旦車市表現不佳,必然緊跟著就是購置稅下調政策的如約而至。

2018年購置稅政策恢復到原來的10%。加上整體經濟下行,新車銷量在下半年連續下跌,又有傳言國家將下調購置稅,這種傳言對本就急轉直下的車市間接造成了二次損傷,很多人在聽到這一消息之後會選擇持幣觀望推遲購車計劃。

此外2015年~2017期間由於為了降低二三線城市的樓市庫存,國家又出臺了一系列的樓市刺激政策。過去的兩年大量的資金進入樓市,居民住房貸款餘額在2015年時為14.18萬億,至2018年已經飆升至超過40萬億。大部分人透支了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收入來供房。

車市寒冬繼續,庫存指數居高不下;2019年的市場能迎來好轉嗎?

緊接為了防止過度炒房,各地都出臺嚴厲的樓市限購措施。原本火熱的樓市瞬間被撲滅,成交量驟降,大量的資產被鎖在了房地產裡,這時候別說是買一輛十幾萬的汽車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我們都恨不得一塊錢掰成兩塊來花。

總而言之,面對前景並不樂觀的未來市場,以產定銷的主機廠應當審時度勢調整產量,減少向經銷商的壓庫行為,讓經銷商有足夠的現金流撐下去,則機待變。而對於仍舊有購買力的消費者而言,行業的衰退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意味著經銷商將會降低盈利預期,推出更大力度的優惠來換取銷量。只不過買車的時候仍舊要做足功課,擦亮眼睛,當心買到積壓時間太久的庫存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